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成为治国人才,应了那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才能的,只不过你所遇到的时机,和跟随的领导不同,所以不能够充分展现。如果你跟随刘邦,说不定也能混个王侯、将军啥的。
在秦末乱世之中,刘邦打败项羽,取得了天下,而跟随他一起起义的沛县朋友,几乎都成为了治国人才。是什么造就他们的成功?时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试想,如果秦朝末年,天下太平。刘邦可能还在做他的泗水亭亭长,而萧何仍在做沛县主吏,曹参仍为沛县狱掾,樊哙可能还在卖肉。虽然说,也有可能升职加薪,但要想成为丞相、大将军,那肯定是白日做梦。
所以,秦朝末年的乱世给了刘邦机会,也给了刘邦这些“狐朋狗友”机会,刘邦抓住时机,带领这帮“狐朋狗友”起义,并最终打败项羽,夺得了天下,而这些“狐朋狗友”也就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成了治国人才。
如果这些人没有跟随刘邦,而是跟随了项羽,但最后还是刘邦取得了天下,那他们会不会成为治国大才啊?很难说,按刘邦和项羽的脾气来看,也许他们不是被历史所埋没,就是被项羽或者刘邦杀掉。
所以,跟对领导也很重要。刘邦虽然待人傲慢,喜欢欺侮人,但他懂得分享,会用人,舍得分封。
陈平和韩信原来都是项羽手下的兵吏,但是项羽不去重用他们,使他们都逃离项羽,归属汉王刘邦。刘邦舍得给陈平用银子,所以陈平死心塌地的为刘邦效命;刘邦舍得封韩信为大将军,齐王,所以即使项羽向韩信劝降,韩信还是忠于刘邦;刘邦不断加封、重用萧何,所以萧何征召士兵,筹集钱粮,源源不断的补充给刘邦;还有张良,正是由于刘邦的信任,才使张良不断给刘邦出谋划策。
好的领导,懂得分享。跟对刘邦,就是花天酒地,也能封王。
刘邦的这些“狐朋狗友”都很有才,想当初,刘邦从沛县起兵,也是拉了近1000人的队伍,如果没有才能,在这1000人里面就没办法出头,怎么可能熬到最后。
但这近1000人里面也就萧何、曹参、樊哙等数人成为治国大才,其余900多人,谁还记得?那些人很多可能战死,或者默默无名,能够封王拜候的毕竟是少数。
从1000人里面脱颖而出,也是人才,如果碌碌无为,在反秦战争、楚汉战争之中,可能早就被淘汰掉了,怎么可能会留到最后成为治国人才呢?
刘邦的“狐朋狗友”最后都成为治国大才,首先需要这些人得自己有才,才不会在严酷的战争中被淘汰;其次,还要跟对领导,跟着能够平定天下的领导,才能得道升天;最后,要有合适的时机,没有秦末乱世,怎么可能封王拜候?您说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