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肠题凑”是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肠题凑”是帝王以及少数诸侯,功臣贵戚,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的墓葬。但是由于工序太过复杂,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以至于后世都无法找到制作材料。所以在两汉之后,黄肠题凑也就销声匿迹了。
“黄肠题凑”是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肠题凑”是帝王以及少数诸侯,功臣贵戚,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的墓葬。
但是由于工序太过复杂,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以至于后世都无法找到制作材料。所以在两汉之后,黄肠题凑也就销声匿迹了。
什么是“黄肠题凑”呢?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霍光死后,就是采取“黄肠题凑”的墓葬制度。什么是“黄肠”呢?就是以柏木黄芯做外椁,柏木去了皮就是淡黄色。
此处用料都是长条形,就是将无数柏木黄芯木条,统一以一头向内,呈辐射状堆放在棺椁周围,黄肠,就是指材料的颜色和形状。题凑,是指堆放的样式。
为什么非要用柏木呢?因为古人对柏木有特别的喜好,甚至是崇拜。中国在墓地使用柏木,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六书》解释说,
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
古人墓地多种柏树,或者以柏木为棺椁,就是希望死者灵魂以柏木为栖息之地。而且柏木生命力顽强,凌霜傲雪,象征着清正高洁的品德。柏树寿命长,木质细密,不易腐烂。
棺椁用柏木,也是古人寄托对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而黄肠题凑,无疑是将墓葬用柏木习惯,发挥到了极致。
黄肠题凑这一墓葬制度,兴盛于西汉,目前考古界认为,已经发掘的黄肠题凑墓葬有14座。
西汉前期的黄肠题凑,制作比较粗糙,全部都是平铺叠垒,不采用卯榫结构,采用藏横向压的方法连接。
而到了西汉中期以后,黄肠题凑的制作比较考究,柏木开始去皮,甚至开始用卯榫进行连接。
西汉晚期大葆台汉墓一号墓,采用的柏木多达15000根,堆积起来高达三米,直至墓顶。
而且内部设有回廊,以及前后室。在结构上更具独特性,被认为是黄肠题凑的成熟形态。
东汉中后期的黄肠题凑,已经由木质改为石质,柏木也被黄肠石所取代。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黄肠题凑,可以说,这时的黄肠题凑墓葬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西汉为何大兴黄肠题凑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原始的灵魂观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人们比较相信灵魂不灭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居于墓穴,他们深信墓室是死者在阴间生活的某种折射。
于是,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奢华的墓地,以供死者的亡灵安息。
第二、就是西汉的经济比较发达。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接着在几代皇帝的努力下,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繁荣局面。
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达到了鼎盛,汉朝也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帝国。
经济的繁荣,为上层贵族阶级实行黄肠题凑的墓葬,提供了经济基础。另外,雄厚的经济基础,也带动了其他行业,比如手工业、农业、林木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
这些行业,为黄肠题凑墓葬的修建,提供了原材料以及运输上的便利。
第三、就是厚葬之风盛行。
秦汉时期是我国厚葬之风的形成时期,从秦始皇开始就十分讲究陵墓的修建。比如,秦始皇修建骊山墓。据实际中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官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身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到了汉朝,汉承秦制,加上社会安定,经济的恢复,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以厚藏为德,薄葬为鄙“的社会现象。
这种厚葬之风,由上至下,全民参与。每当新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如此,各地诸侯、贵族也不甘落后。他们使用大量的陪葬品、奢侈的厚葬,来显示墓主的地位。
因此,这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就被许多诸侯贵族所青睐,用来显示他们显赫的权利和地位。
但是,这种奢靡的厚葬之风,让逝者享受了顶级的待遇。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印象,劳民伤财,甚至有人倾家荡产。
此外,由于黄肠题凑需要大量的柏木,而柏木的生长期太长,需要长达两百年的时间,方能成材。经过上百年的厚葬之风,柏木已经濒临匮乏。
于是,就出现了柏木的替代品——黄肠石,以石葬藏代替木葬的行为,也推动了墓葬的改革。
黄肠题凑消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盗墓之风盛行。由于厚葬之风的影响,墓室之内常常伴有大量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大多价值不菲,而盗墓者就盯上了这些墓葬中的陪葬品。
黄肠题凑作为木葬的代表,防盗性能就相当逊色。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陵墓,不被盗墓者盗取,就放弃了木质葬,而选择防盗性能较好的石制葬。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