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变化风云的环境中,人类至始至终都想了解清楚复杂的人性,电影界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为大家推荐十部高分的心理学电影,希望大家能受到启发~
NO.1《浪潮》
世界离独裁只需要五天,教师文格尔用了五天的时间,把本在象牙塔自由生活的学生变成了自己的狂热信徒。
他们不知不觉地被一种无形的权力所操控。
集体和纪律走向了极端在这部影片展现得淋漓尽致,集体意识超过了社会常识。
甚至践踏了道德底线,正常人却变得不正常。
导演将已有的政治哲学知识作为情节发展的助推力。
最可怕的一面是这并不是空想出来的故事,而是取材于社会事件。
这所德国的学校内本来自由散漫的学生却被一位老师的实验打造成一个“独裁”组织,如果学生不服从于这个组织,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被伤害。
“自由主义”的反面是“极权主义”,每个人都在一种体制、主义的无形操控中,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你可以在里面看到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NO.2《死亡实验》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更善于理性思考,处在不同的环境,更能权衡利弊,做出对自己相对有利的处理方式。
失业的特拉维斯看见一个酬劳非常高的招聘启示,没想到是在监狱中配合一个实验。
参与者被分成了狱警和囚犯,严格按照监狱的规则管理,在这场角色扮演下入戏了,权力大的狱警开始认真起来,对囚犯做出打击行为。
权力和腐败,压迫和反抗在这个在这个封闭体制化的监狱里的变得真实。
任务不再是单纯的,心理健康、善良的实验者们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没有人能幸免于这场权力的游戏中。
讽刺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人性的本性从来都不可能可以被琢磨透彻。
影片就像放大镜,将人的欲望导致的阴暗面都赤裸裸展露无遗。
在如今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要尽可能地保持清醒,平衡自己的社会角色,触目心惊的权力膨胀导致的环境压抑也总会被反抗。
NO.3《秘窗》
在里面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男主本是一位作家,在发现自己的妻子出轨后,来到一处林间小屋疗伤创作。
这个敏感脆弱的作家在新的环境遭遇离奇事件,恐惧、愤怒在他心中堆积,一步一步让自己走向了凶残的道路。
人的精神世界如此复杂微妙,表面上男主的杀人理由是在为自己的作品打造一个完美的结局。
法律意识和道德感情都遏制着他报复妻子的念头,只能幻想出另一个他为所欲为地宣泄心中的恐惧和愤怒。
通过幻想可以达成自己在现实中的未竟之志,但理性无法控制这种幻想,人就会陷入阴暗面。
虽然对于人格分裂可能已经产生视觉疲劳,但我觉得也可以为演员对性格转折的处理表现去看一看。
NO.4《吮拇指的人》
青春期孩子会在这个阶段思考自我过去和未来的问题,这是一种青少年自我探索,并且自我建构的过程,称为获得同一性。
在主人公贾斯汀处于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比如他参加了辩论队却没有认真投入辩论,理想大学落榜。
电影的主人公一直都讨厌自己吮拇指的习惯,但是只要他受到委屈,都忍不住偷偷藏在厕所隔间吮拇指。
也许这让人会感觉荒诞,青春期将要结束的贾斯汀,他面对迷茫、失落的青春期情绪,是吮手指。
其实这种行为是对等于大哭一场的或者暴饮暴食的,看似是逃避困境,实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人类是情绪的主人,虽然情绪常常会引你去向你不喜欢的行为。
成长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谁的17岁没有过迷茫期,这些情绪产生的小动作多得很。
你还没准备好步入成年人的世界,真正的成长远比影片中展现得那么漫长磨人,过程也许你不断在对这些迷茫期做出失败的斗争,还是会无助、痛苦,但结局你一定会得到生活的别的启发的。
NO.5《第八日》
“在第八日创造了乔治,乔治很棒!”,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乔治是一个乐观的孩子,他充满想象力。
虽然社会给他们划上了弱势群体这个范畴,但是当理解了他们,会发现他们内心的力量比一个拥有正常思考自理能力的普通人还强大。
乔治作为一位唐氏综合症患者,仅是因为想自己的母亲所以从康复中心离开。
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银行工作的哈里,在这段因为哈里愧疚而产生的二人归家之路,哈里本来虚弱苍白的生活被这位神奇的画家乔治添了一笔色彩。
谁也不想与快乐背道而驰,所以活得真诚是唐氏综合症患者一个超能力。
模式化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使影片的新奇感打了折扣,但是生活总要被一些东西所治愈,这类型影片仍然能让我们思考良多。
NO.6《失控陪审团》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其中无时无刻透露着美国的陪审团的判断很容易被操控。
影片大部分的笔墨下在了正邪两派人物的斗智斗勇上,在这里的法庭上,有钱可以使鬼推磨,可以说简直就是人性炼狱。
一名股票商两年前被发疯的同事开枪射死,两年后股票商的妻子将枪支制造商巨头们告上了法庭,引发了一场无比艰难的审判。
所谓正义到底是什么?
在之中金钱的力量毫不留情地嘲笑我们对法律、对正义的传统认知。
直面现实的理性赋予了影片令人窒息的冷静氛围,一场关于枪支问题引起的索赔官司,从两方律师在正义的两个角度互相对立中,我们尽尝人性的复杂。
NO.7《尽善尽美》
出版了72本畅销小说的作家尤德尔是一个脾气古怪的强迫症老头。
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惧怕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惧怕人们对他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极度洁癖、偏执,导致经常会被嫌弃。
他生活中遇到两个人——同性恋画家邻居和做服务员的单亲妈妈。
他们三个人代表着人们在世界中遇到的困境,在机缘巧合之下三个人用自己的真性情弥补对方的创伤。
不要带有偏见的眼光,人和人之间本来就需要彼此依靠。
现实生活不存在完美二字,里面的人物诠释了体味过糟粕,应付着当下,仍想做到尽善尽美的完美人格。
尤德尔近乎病态的性格来源于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极度渴望真诚,一个人追求完美并没有错。
“尽善尽美”这个词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强迫症人的所想,也是大家一直追求的生活之道。
NO.8《心灵点滴》
这部影片具备通常一部成功的片子的卖点,虽然它更偏向于喜剧片,但我更认同其中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拥有各种情感的人类,他们会有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在医院这个场景中,医生以快乐减少病人心灵上的伤痛,何乐而不为呢?
一开始主角因为抑郁症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却在这个不正常的地方发现自己特别能够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于是为之付出努力。
这一次层面的带来的启发也耐人寻味,坚持这一品质永远是受人尊敬的。
这位叫亚当的医生一直把欢笑看作是医治病人的一个重要处方,在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医院中,在这群不近人群的医生中,亚当冒着被退学的风险坚持自己的“欢笑疗法”,对医学充满热情,幽默有趣。
NO.9《深海长眠》
虽然世间有太多美好值得珍惜,但是一旦一个人因为病痛失去活动自由,尊严会让他觉得失去了所有的自由。
家人也殊不知雷蒙的生命早在深入大海受伤的那一刻失去,这一场寻终的争取却持续了28年。
主人公雷蒙因为跳海运动出意外,让他无法接受全身瘫痪带来的痛苦。
在这躯只有五官在运动的身体或者,无数次安乐死的请求被驳回,请来的律师茱莉亚在与雷蒙接触的过程中认同他,接受他的想法。
当看到“取材于真人真事”这句话,你会发现人类充满着多样性,我们可能做不到将心比心。
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谴责一个渴望死亡的人,身体的残缺不是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最大因素,而是精神上的绝望。
NO.10《自由作家》
此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艾琳作为一个班级的新老师,没有想到自己班里的学生彼此会存在如此大的敌意,各自为营。
这个班级便是真实的反映社会上种族的对峙和战争。
这个教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孩子们的调皮叛逆,而是社会所阶级对立带来的创伤。
艾琳在深渊中寻找这群迷失的孩子,将他们拉回光明,这种教师不仅值得被歌颂,这种教育方式更应该被推广。
虽然孩子们面对着班级里的同学,他们摆脱了种族的对立,但是对峙和战争还在更大的范围内继续,观念上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实质上的解决。
没有一个孩子应该被抛弃,教室不仅是一个场景,社会上根植于内心的仇恨也可以在这里被消极。
这位的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这群学生自我改变的勇气无法被磨灭,当我们对青少年心理学认识更多,我们会明白再微小的力量也可以给一个受伤的心灵指引。
心理学电影它会揭开人性最脆弱的一面,你想成为什么人需要通过内心的抉择,这些电影总会在某个点给予你很深的思考,值得反复推敲。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