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月。对于筷子的保质期,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多数品牌的筷子在产品包装上都标有“使用3-6个月为宜”或“请及时更换”的字样。如果筷子出现变形、变色,即使不到半年也应该换掉。
据《生命时报》上的一个调查显示,92%的家庭经常不换筷子,甚至长达一两年的时间,而有些餐馆更过分,三年不换筷子,上面的细菌有10万个!
节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不该省的地方上节省,可能会有致癌风险。近来就有一个流言说“筷子使用超过三个月就会霉菌超标导致慢性中毒、肝癌”,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筷子上的细菌数量,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一项专项测试。
测试征集了200双普通家庭使用过的5类不同材质的旧筷子和660双新筷子。测试模拟了不同环境下(梅雨季、夏季、冬季),观测筷子霉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了25%,而旧筷子、竹木筷更容易发霉。
对比分析发现,使用超过6个月的木制筷子更容易长霉,且霉菌数量要比使用少于3个月的多30%;木质和竹筷的结构疏松,表面细纹、凹槽遍布,更容易藏匿细菌,竹木筷的霉菌数量是其他材质的7倍以上。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王颖轶医师表示,木质或是竹质的筷子长时间使用,材质老化表面就会出现各种裂纹、凹槽,一些细小的食物残渣就可以沉积在这些“缝隙”中。这些筷子没有得到有效清洁、消毒,只需要6个月左右,就可能被感染上黄曲霉素。
当然了,筷子发霉不一定就会产生黄曲霉素,筷子长时间使用,受潮之后容易发霉,但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并不是所有霉菌都是黄曲霉,更多可能是其他霉菌的问题。一般产生黄曲霉素的情况属于少数,而且产生的量也比较少。所以单凭可能沾染黄曲霉素,就判定筷子会“致癌”,这种说法夸大了事实。
在老一辈眼中,筷子没断,都还能继续用,不必铺张浪费去换筷子。但其实木质筷子是有“有效期”的。一般3——6个月,经过磨损、清洁等,筷子就会发生变色。这个时候就要赶紧换了。
筷子的颜色变化,一般提示材质本身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用的越频繁,表面的食用漆磨损,细菌长期堆积等都会使筷子发生颜色变化。如果筷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建议及时更换。
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合理使用、清洗、保存,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筷子“发霉”的风险。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呢?
1、不要猛搓洗
很多家庭洗筷子都喜欢一把抓,然后用洗洁精猛搓几下,认为通过摩擦力,可以清洗得更干净。但这种过于“粗鲁”的洗法,很容易洗掉保护层,使筷子变得粗糙,导致容易开裂。
2、彻底晾干再储藏
不少人习惯洗完筷子就直接放在筷子筒或橱柜内,然而木制或竹制的筷子,在湿漉漉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发霉。因此筷子清洗后,应置于通风处完全晾干或烘干,再放入柜子里存储。
3、每周煮沸消毒
筷子最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可将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或利用消毒柜进行消毒。定期消毒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内的霉菌。
虎年将近,过年前很多人都开启了大扫除模式。家中的一些旧物、发霉的物品,都要在过年前扔掉。除了筷子,家中的这些旧物,赶快看看多久没换新了,不要拖,赶紧扔掉。
1、砧板
砧板上多多少少会留下细小的划痕,不注意清洁的话,就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因此家中的砧板也要定期更换,且最好生、熟分开使用。
2、毛巾
家里卫生巾最脏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毛巾了,细菌最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卫生巾相对密闭的环境,加上人体皮脂皮屑的残留,都给了细菌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毛巾使用后,必须晾干,最好半个月用热水煮烫一次,两三个月就换一次毛巾。
3、牙刷
牙刷刷毛容易破损,还会出现一些形变,不仅对刷牙没好处,还会损伤牙龈。建议家里的牙刷,至少3——4个月就要更换一次。
4、不粘锅
不粘锅用久了,覆盖在锅体表面的镀层容易被破坏,食物更容易焦糊,若是发现不粘锅上划痕较多要赶紧更换了,没有明显的划痕也要3——5年更换一次。
5、枕头
很多人知道床单被罩容易滋生螨虫要经常更换,但却忘了枕头!枕头与我们头发接触,容易沾染皮屑、尘螨等,因此建议枕头最好6个月到一年就更换一次,枕巾也要经常换洗。
筷子本身并不“致癌”,但若使用不当,就给了细菌繁衍的机会。节省是好事,但有些生活日用品不能过于省,否则省出疾病,就得不偿失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