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蒙古国什么时候从中国分出去的(折腾了100多年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3-06-13 22:55:05

外蒙古从1921年独立出去的。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数天之前,蒙古境内起了大风。到了戈壁草原之上,大风又带来了可怕的沙尘暴,并且在持续时间和强度上均超过了以往的年份。

有四五百人在这场罕见的沙尘暴里走失了方向,其中十人不幸遇难。

除此之外,蒙古还有上百处房屋被毁,数千头牲畜丢失,部分输电线路受沙尘暴影响而发生故障。

随后大风又裹挟着漫天沙尘跨过边境线,进入了我们中国境内,在北方地区作祟,于是便有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一幕场景。

尽管中国在防风治沙工程上努力多年,并且已经有效地降低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但周围邻国的沙尘被大风吹上天空后,中国还是得跟着遭殃。

尤其是北方蒙古国的沙尘,“支援”了中国约一半左右的沙尘天气。所以只在中国治沙是不够用的,杜绝沙尘的源头才是关键。即便不能完全杜绝,也应当在人力范围尽量让地面多长一些草木,而不是任由土地沙漠化。

为此在三月份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后,中国专门给蒙古通了电话,表示中国愿意在环境保护、防沙治沙等方面与蒙古携手合作。但好心归好心,

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源自蒙古的沙尘暴依然会牵连到中国,因为那里的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蒙古国有关部门在2015年曾发布过一份评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沙漠化的地区已经占到了蒙古国土面积的76.9%,其中严重沙漠化占6.1%,重度沙漠化占17%。

无论是哪一个比例,与蒙古拥有的156万平方公里国土相乘之后,都会得到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要扭转这样的现状有多困难呢?关于这点从我们中国身上可见一斑。

1978年时,中国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该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建设绿色森林带,以减缓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而工程预期完成时间被设定在了2050年。

这意味着它需要前后三代人七十多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期间的其他各项投入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蒙古大部分地方不用像我们中国一样种树,只需要种草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不过想要彻底改变现状,不投入个几十年的功夫显然也是不行的。

蒙古从1996年也启动了国家防治沙漠化的计划,后来又提出了旨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绿墙计划”。

结果多年过去了,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荒漠依然在不断地蚕食着蒙古脆弱的植被,越来越多的土地失去了生机活力。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相邻的中国内蒙地区的绿色却一天天多了起来,那里的牧民也过着更加舒适的生活

其实原本蒙古也可以过同样的生活,只因为外力强行改变了一切。

(注:1908年的中国)

蒙古国与中国的关系自不待言,它曾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被称之为外蒙。

然而自从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外蒙草原上的王公在沙俄的怂恿下,开始策划自治,并成立了自治政府。

但1919年俄国自十月革命后陷入动荡,当时代表中国的北洋政府趁机出兵外蒙,外蒙自治政府只得放弃了所谓的自治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三年后,站稳跟脚的苏俄势力卷土重来,他们不仅派出驻军,还与外蒙签署了《俄蒙修好条约》。

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现有的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实际上就是苏俄承认了外蒙的独立。

接着苏俄演变为苏联政权,其力量不断强大,受其影响下的外蒙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在当地的驻军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虽然口头上提出抗议,却已经于事无补。

到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外蒙成为了苏联的后勤保障基地,为苏联提供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军用物资,苏联则表示支持外蒙的独立地位,双方的关系愈发密切了。

二战即将收尾之时,美英苏三大国举行雅尔塔会议商讨战后秩序问题,在会议上苏联领导人要求维持外蒙现状,有求于苏联的美英两国对此也予以了承认。

日本投降两个月后,外蒙在苏联帮助下又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是参与投票的所有人都赞成独立。

次年年初,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又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至此外蒙局势已经无法收场,这片土地也彻底从中国分离了出去。

尽管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蒙古国也很快与我国建交,但中蒙关系长期取决于中苏关系,当后者出现问题的时候,前者也会随之动摇。

最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中蒙关系同时陷入停滞,然而跟着苏联的蒙古真的走上了康庄大道么?答案是否定的。

苏联羽翼下的蒙古国,完全依靠苏联的援助建设国民经济体系,但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对苏联依赖程度自然也非常高。

苏联需要畜牧产品,蒙古就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苏联想要开矿,蒙古也得跟着开矿。

蒙古98.3%的对外经贸活动在苏联于1949年牵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里进行,其职能分工是畜牧产品和矿产原料的供应基地。

当然也不是说蒙古发展畜牧和矿产不正确,毕竟这也是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但蒙古的工业化进程始终受到以苏联为主导的计划的左右,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注:经互会成立30年纪念邮票)

以采矿为例,蒙古的采矿就真的只是采矿而已,没有向前发展出配套的冶金、机械制造等产业,挖出来的矿转手就卖了出去,丝毫没有加工处理的能力,可以说就是一个大自然的初级搬运工而已。

并且为了偿还投资,这些矿产还是低价卖出去的,蒙古没赚到多少钱。

所以几十年下来,蒙古的工业体系很不完备,也没有靠卖资源赚到大钱,甚至都没能培养出自己的技术人员。

苏联还在的时候,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很快就陷入困顿之中。

因为长期缺乏自主能力,工业经济基础薄弱,落后的畜牧业又扛不过自然灾害,蒙古经济持续了长达十年的低迷状态,直到2003年以后才有所改观。

期间蒙古也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一样实行了私有化改革,作为招牌的畜牧业更是将全部牲畜都转为了私人所有。

这样做的后果有好有坏,好处是全国的牲畜数量从1990年左右的2500万头,飙升到了2019年的7000万头,对于人口只有三百多万的蒙古国来说,平均下来每人能有二三十头牛羊,吃喝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但坏处就是草场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啃食殆尽后,从草地退化为了荒漠。

同时,蒙古又确立了“矿业兴国”战略,大力发展各种矿业并对外出口。

以煤炭为例,2004年出口数字为163万吨,但到2019年攀升到3646万吨。如此卖力的开矿活动对生态环境显然又是一记重拳。

于是当大风在蒙古境内刮起来的时候,沙尘也就跟着一块儿随风起舞,最终形成强度和规模都非常大的沙尘暴。

尽管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如,但这片曾经被称为外蒙的土地,倘若依然同内蒙连在一起的话,这里的沙尘暴可能就会小很多。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从蒙古过来的沙尘暴也就是带来一些沙土罢了,蒙古的政治动向带来的动静更大。

早在1990年,蒙古就提出了名为“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这里的第三邻国,是指中国与俄罗斯之外的所有国家,其中又以美国为首选。

它与美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与日俱增。蒙古还批准了《蒙美政府间军事交流协定》,允许美军在必要时进入蒙古,使用蒙古的军事设施。

2012年,蒙古又与北约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但到了2015年,蒙古又希望自己能成为永久中立国。

对于蒙古的一些举动,中国没有特别发声,倒是俄罗斯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俄罗斯会与中国一道,全力保护蒙古国的安全,使其内部发展免遭外部势力干涉!

国际政治太过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夹在大国之间的蒙古就更是如此了。

然而相比之下,思考如何处理沙尘暴的问题,显然应该放在蒙古国策更为优先的位置才对。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