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给九皇子李治。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其实很多人都小瞧了唐高宗李治,觉得他性格软弱无能,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捡了便宜。但从李治在位时的文治武功来看,他完全是一位好皇帝。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军事上平定漠北,攻陷高句丽,大破西突厥,唐朝的版图在唐高宗时达到了巅峰。对内则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减轻人民负担,在位期间国富民强,史称“永徽之治”。如果换成李承乾或者李泰,谁能保证可以比李治做得更好?
即使是题目中所提到的被人诟病的娶武则天,导致他死后李唐被武周取代,只能说是李治过于重情义,对武则天极度的宠爱。但其实在李治在位期间,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李治手中。
武则天只是李治身体不好时推出去的一个代理人。只是李治死得过于突然,未能处理好身后事,才会导致武则天独掌大权,取代了李唐。
话说回来,李治成为李世民之后的下一任大唐皇帝,其实也是李世民别无选择。
李世民的正牌皇后是长孙皇后,她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晋王李治。在古代立嫡不立庶的传统下,皇帝的人选也只能从这三人中选出来。
李世民的儿子中,吴王李恪才华品性皆优秀,但可惜他是李世民和杨妃所生,由于血脉的原因已经被排除出接班人的行列。
则太子李承乾可以说是不作不会死的典型,硬生生地将自己的皇帝接班人之位作没了。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父亲李渊在得知他杀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流泪对他说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午夜梦回之际常常惊醒:“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所以李世民对几个儿子的品行格外看重,甚至于有些过分敏感。李承乾从小就被李世民着重培养,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治政,甚至李世民离开长安时,还任命李承乾担任监国之职,代替他处理政务。
可惜后来李承乾年龄渐长后,对于李世民的严格要求,心理就逐渐产生了变化,不知道是不是叛逆心理作祟,后来李世民越是不想让李承乾干的,众大臣弹劾他的,他越是非要较劲来干。他甚至还做出了有损皇家形象的宠信男宠称心,被李世民暴怒之下将他的男宠处死。
后来李世民就将自己的宠爱转移了很大一部分到魏王李泰身上,对李泰给予了各种优待。出于危机感,李承乾干了一件让李世民极为忌讳的事,那就是密度造反。但李承乾手段过于稚嫩,事情很快暴露,李承乾也被彻底失去信心的李世民废去了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流放于黔州。
可惜魏王李泰也未能笑到最后。李世民对儿子不择手段谋求太子之位极为敏感。李泰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得罪了许多大臣,屡遭弹劾。李泰为人过于凶狠,他甚至还去警告李治不得跟自己争抢,威胁之意显露无疑;李泰身边又聚焦了一群蠢人,没给他出好主意不说,还让他图谋太子之位的企图显得过于急切,明显犯了李世民的忌讳。
李世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走自己的老路,他希望他们兄弟之间能一团各气,兄慈弟善,不要重走玄武门之变的老路。
可惜李承乾和李泰完全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二人之间对立明显,剑拔弩张,一方上位,另一方明显会被除掉。在诸遂良等大臣的点拨下,李世民也明白了李承乾还是李泰上位,都会发生兄弟相残的一幕,甚至李泰上位后李承乾和李治都活不了。
而李治有长孙无忌这个老谋深算的舅舅指点,非常善于伪装自己,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仁义、善良,与世无争,一团和气,甚至有些怯懦的形象。既然不能打破立嫡不立庶的传统,那么李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上位后,两位兄长还能保全性命。
事实上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泰,他们最后的遭遇都和李世民的作为分不开,李世民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李治最后的一位,一是自己是嫡出,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所生的儿子,有资格继承大统;李承乾和李泰又先后犯了大错,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有长孙无忌这种能人的支持,李治才最终笑到了最后,成为大唐第三位皇帝。
至于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最后掌权,甚至改唐为周,杀了不少李家子弟,但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起码在武则天在位期间,完全终结了李世民也未能解决的门阀统治,极大的加强了皇权。武则天统治期间民生也未得到破坏,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