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蝙蝠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17 18:54:31

蝙蝠总是倒挂着休息,这与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关,是它们长期适应飞行。首先,倒挂的睡姿,使蝙蝠的身体不会碰到冰冷的岩壁,从而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还有,蝙蝠的腿部力量很小,它不能够行走,爬行时也要借助翅膀的力量才行。如果是趴着,它就很难起飞。

因为“蝠”与“福”谐音、形近,所以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象征福气、 长寿和吉祥。但是说到蝙蝠,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还是“神秘”。作为唯 一真正会飞行的夜行性哺乳动物,蝙蝠的确有很多不为公众所了解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说说蝙蝠为什么喜欢倒挂。

蝙蝠的休息方式非常奇特,大多数蝙蝠在不飞行的时候常倒挂在阁楼、 屋檐、山洞内壁、桥洞和树洞等隐蔽且适宜抓握的地方。蝙蝠倒挂的时候后肢负责抓握,前肢特化的翼膜就如自带的“棉被”包裹着全身。

在蝙蝠分布密集的山洞里,数千只蝙蝠倒挂于山洞内,犹如点缀于穹顶的繁星。它们有的倒挂着睡觉,有的倒挂着给幼仔喂奶,更不可思议 的是,它们连排尿排便都是倒挂着完成。

那么,蝙蝠为什么选择倒挂这种栖落方式呢?长时间的倒挂会让蝙蝠脑充血吗?后肢是怎么做到长时间紧握不松开的?倒挂的蝙蝠排尿排便会弄脏自己吗?下文将逐一解答。

目前认为蝙蝠倒挂休息的习性是伴随着飞行演化出现的,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蝙蝠倒挂能有效助力飞行。蝙蝠与可飞行的鸟类和昆虫不同,不能由地面起飞,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翼相对更沉重(鸟类的翼主要由中空的骨骼和羽毛组成,蝙蝠的翼由坚固且实心的加长前肢骨骼和翼膜组成),无法产生足够的上升力供其起飞。

蝙蝠后肢过短也是硬伤,造成其没有办法通过跑动来产生上升力。庆幸的是,蝙蝠可以依靠前肢或后肢爬行,爬到高处通过降落式滑行一段距离后再起飞。

其次,倒挂有利于蝙蝠迅速高效地躲避潜在的捕食者(猛禽和蛇等)。蝙蝠白天休息,夜出觅食,而很多捕食者是白天活跃, 可见蝙蝠与很多捕食者是“错峰出行”,但这也不能保证蝙蝠休息时的安全。

而倒挂可以有效地帮助蝙蝠快速逃命,因为倒挂的休息方式恰是一种最理想的待飞姿势,当遇到天敌,蝙蝠需要做的仅仅是“松手”,展开翅膀就能自然坠入飞行状态。

最后,倒挂可以解放蝙蝠的“双手”,使母蝠可以用双翼 把幼蝠抱在怀里,便于哺育后代可见,自然界中亲子拥抱不单 有“熊抱”,还有“蝙蝠抱”。

蝙蝠是怎么做到长时间倒挂而头部不充血的呢?

首先,蝙蝠体型较小,最小的蝙蝠物种(凹脸蝠)体重仅2克,翼展不 超过15 厘米,最大的物种(马来大狐蝠)尽管翼展可达2米,但其体重也仅有1.5千克,因此它们的体重不足以很大程度地影响血液流动。

其次,蝙蝠的血管中有防逆流的瓣膜,保障了蝙蝠血液的单向流动,有效阻止其在倒挂的时候血液滞留在头部。蝙蝠的静脉壁肌肉很强劲,能节律性收缩,也能有效地促进血液流回心脏。

最后,为了支持飞行中所需的大量氧气,蝙蝠拥有整个哺乳动物界相对最大的心脏(相对自身体重)。这样的心脏运送血液的能力更强,也能保障蝙蝠倒挂时血液回流。

后肢持久抓握的秘诀是什么?

蝙蝠后肢的结构因为倒挂这种栖息方式而出现了独特的生理适应。它们的后肢有五趾,略为退化并向后旋转,五趾均具有钩爪,利于倒挂抓握。

更具适应性的是蝙蝠脚趾的肌腱:一端连接在趾骨上,另一端并不连接于肌肉上, 而是直接连接蝙蝠的上半身,当蝙蝠倒挂时,重力就代替了肌肉拉力,将肌腱拉紧,蝙蝠的爪子就能紧紧抓住物体。

由此可见,蝙蝠不需要耗费过多能量就可以轻松倒挂,且倒挂时浑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如同人们躺在床上一 样感觉舒适。

反倒是当蝙蝠凭借伸肌的收缩来松开爪子时,才需要消耗能 量。蝙蝠倒挂使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时,它们的脚爪始终处于紧握的状态, 所以即使有些蝙蝠在睡觉过程中死去,在重力作用下也会一直倒挂,直到外力将它取下。总之,蝙蝠通过特殊的肌腱结构实现了全身放松但双爪紧握。

不弄脏自己的秘诀是什么?

蝙蝠倒挂休息的习性不禁让人好奇倒立的它们是否会将粪便和尿液洒在身上。仔细观察会发现,清醒活跃的蝙蝠在排尿和排便时往往伴随着转头后仰的动作,这类动作叫做倾斜排尿,从而避免弄脏皮毛。

有些蝙蝠也会选择让身体短暂正立,排完便后再倒立。而且,当蝙蝠倒挂排便时,颗粒状粪便会直接掉落在地上,不会弄脏自己,也不会弄脏自己的栖息处。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