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吕雉的,毕竟是同甘共苦的妻子,刘邦最爱的其实并不是戚夫人。至于心里有没有愧疚?如果用道德的标准去看刘邦,那么恐怕刘邦这个人几乎一无是处,好酒色,背信弃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只要能够对自己有利,是个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的主儿。最后可以归结于一点:欲望。欲望这个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不过是个泗水亭长,但也不是平民百姓,属于体制内主管治安的官吏,如果没有刘邦父亲刘太公的家资,恐怕刘邦也不会有这个机会。
吕雉的父亲吕太公认为刘邦有前途,于是便做主让吕雉嫁给了刘邦,吕雉为刘邦生下的儿子孝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刘邦在外多年颠沛流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由吕雉一手操持,说吕雉是刘邦的贤内助并不为过。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史记·吕太后本纪》
在我看来,刘邦和吕雉的结合,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吕氏对刘邦有很大的助力,吕氏属于单父地区的豪强,尽管到沛县的原因是为了避祸,但是吕雉的两个哥哥都是武将出身,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后,他们也不归刘邦领导,而属于独立的军事力量。
刘邦统一天下后,除了沛县的老部下外,吕氏一族出身而被封侯的人也有十几个。第二是刘邦这个人好色,尽管在吕雉之前,他已经有了曹氏,还有了个儿子刘肥,但是刘邦这个人野心大,欲望也强烈,吕太公主动要和自己结秦晋之好,他当然不会拒绝吕太公的美意。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做汉王后,在定陶遇到了戚姬,刘邦一下子就被戚姬的美貌所吸引,对于戚姬宠爱备至。戚姬为刘邦生下一个男孩刘如意,这个男孩聪慧机灵,因为戚姬的缘故,刘如意很得刘邦喜爱。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史记·吕太后本纪》
于是刘邦开始在公开场合制造舆论,说刘盈和自己不像,太过于懦弱没有王者之风,言下之意是刘盈不适合做太子。
但国不可以没有储君,既然刘盈不合适,自然就有合适人选,或者刘邦认为合适的人选。这个人是谁呢?刘如意就是,他和我很像,因此适合做储君,如果继续问理由,我愿意,你管不着!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史记·吕太后本纪》
史书上记载,戚夫人经常跟随在刘邦左右,她日夜哭泣,为了儿子刘如意想争取储君之位。吕雉因为年纪大了,又不在刘邦身边,距离产生了美就没了,刘邦和吕雉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但在我看来,刘邦不仅因宠爱戚夫人才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而是本身对于吕雉的强势和吕氏家族的势力就有所忌惮,打压吕氏是巩固刘氏的需要罢了。政治家的做派,没有一样是单纯的,背后都有其政治目的存在。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如意被立为赵王后,有几次机会可以把刘盈取而代之,都被吕雉化解了。大臣的争辩和张良的计谋都不是关键因素,真正的原因是刘邦自己放弃了,立刘如意和戚夫人,根本就没办法稳定大局。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后可不是弱女子,他为人刚毅能断,辅佐高祖定天下,打天下,刘邦击败项羽依靠的是汉初三杰,而定天下,铲除异姓诸侯,巩固中央集权,依靠的是吕雉和背后吕氏外戚势力。
吕雉对于刘邦宠爱戚夫人这件事,并没醋意大发,因为她了解刘邦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人。但是戚夫人想让儿子刘如意做太子,这个性质就变了,那是要刘盈的命,要吕雉的命,要吕氏外戚的命,怎么能答应呢?
对于吕雉和刘邦。都不能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去度量,刘邦是无情的帝王,吕雉也是女中的王者,刘邦有戚夫人,吕雉也有审食其,他们都是欲望强烈的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说刘邦对吕雉有愧疚吗?没有,但他想废长立幼却是愧对吕雉,愧对那些帮助自己走上帝位的吕氏族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