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退避三舍的故事(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简介)

发布时间:2023-06-19 04:54:54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大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面对楚国的军队时,命令全军向后撤退,践行当年投奔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那么“退避三舍”是什么样的承诺呢?这就要从头了解晋文公的成长发展过程了。

重耳流亡,历经波折

据《史记》记载,约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献公让申生、重耳等离开国都。当年夏天,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进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尽。骊姬又开始诬陷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礼遇楚国,退避三舍

在外流亡十几年,经历千辛万苦,重耳一群人辗转来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过着寄居人下的生活。最后到了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城濮之战,兑现诺言,成就霸业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对晋国而言,如果失利,则楚国将会称霸。若晋国能顺利击溃楚国,其国君晋文公重耳便能继齐桓公之后,成为另一位春秋霸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