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历史上秦始皇陵被盗过吗(秦陵地宫曾被项羽盗掘过吗)

发布时间:2023-06-21 05:55:10

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是考古界争执的焦点,有部分人认为,秦始皇陵并没有被盗。众所周知,秦始皇当初在修建陵墓时,用到的是全国最好的工匠,在陵墓的设计和防盗工事上都是做足了文章的。

公元前259年,一名长相普通的男婴出生在赵国邯郸,他就是日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的一代帝王——秦始皇。

被西方人誉为“中国拿破仑”的秦始皇,13岁继承秦国王位,39岁统一六国,却因在位时实施暴政,落得千古骂名,50岁便病死在出巡的路上。

这位古今第一帝王的陵墓,坐落在骊山脚下,因其宏伟和神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关于盗取秦始皇陵的记载,盗墓者的下场,令人胆寒。

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的说法之一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如果被盗了,是谁干的?都盗出了哪些宝贝?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是考古界争执的焦点,有部分人认为,秦始皇陵并没有被盗。

众所周知,秦始皇当初在修建陵墓时,用到的是全国最好的工匠,在陵墓的设计和防盗工事上都是做足了文章的。据资料记载,秦始皇陵光是宫墙的厚度就达4米,并且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盗墓贼要想进入陵墓,宫墙这一关就足以劝退许多人。

此外,秦始皇陵的地宫中存在着大量的水银,这一点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曾有过记载。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地宫内部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以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的特征分布。这一分布特点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这也应证了古籍中记载的水银河的说法。

另外,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为了防盗,曾命人在地宫中各处安装了数量庞大的暗弩,且都是自动发射的,一旦有人入侵地宫,就会触发这些暗弩,让盗墓贼有命进,没命回。

基于以上三点,不少陕西本地的专家认为,秦始皇地宫,到目前为止,应该是保存完好的。

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的说法之二

第一次则是《汉书刘向传》中记载的,一个放羊娃在秦陵地宫附近放羊,不小心,羊羔掉入了山涧,为了寻找羊羔,放羊娃点着火把进入了洞穴。

不料越走越深,竟然误打误撞走进了地宫,放羊娃手中的火把引发了火灾,这场大火连续烧了90天,将秦始皇的棺椁和无数的奇珍异宝全部焚烧殆尽。

放羊娃怎么会如此轻易就走进通往秦陵地宫的洞穴呢?这个无意间走入的洞口很可能就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很可能在放羊娃进入地宫之前,秦陵就已经被盗墓贼攻陷。

秦陵历史上记载,第二次被盗是发生在汉末,这次的盗墓主角是赤眉军。在《水经注渭水》一书中有“关东盗贼消椁取铜”的记载,而文中所指的关东盗贼正是赤眉军。

当时在西汉中期,关东民间流行盗取春秋大墓中的青铜器,溶化后冶炼铜钱或者金属器具的做法,许多现在价值连城的青铜器,就是在那个时代,被送进了熔炉。

而当时白手起家的赤眉军正是受了这样歪风邪气的影响,动起了盗劫皇陵的主意。最开始,赤眉军并没有对秦陵下手,他们最先盗掘的是西汉皇陵,等把西汉皇陵祸害完了,才将目光转向了秦陵。

据说,秦陵内的宝藏无数,单是秦皇的棺椁就价值连城,当时,工匠在铸造棺椁时,先将铜融化,在外面浇了一层,再下的内椁,最后,才放入了真皮包裹的金棺,这样奢华的铸造工艺被称为“下铜而致椁”。

赤眉军盗出秦皇的棺椁之后,很大可能是用在烧制用于打仗的大刀和长矛上。在诸多的盗掘秦陵的贼子中,还曾出现过一位皇帝,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

石季龙是后赵始祖石勒的侄子,也是出了名的“盗墓皇帝”。作为秦陵盗墓史的第三次主谋,他在盗掘秦始皇陵之前曾经碰过一回钉子。

在盗掘春秋名人赵筒子的墓穴时,花了大力气挖开积碳层,搬开大石板,还是不见赵筒子的棺椁,想继续深挖却已经挖到了含水层。

大量的地下水涌出,石季龙不得不暂停挖掘,找了绞水车,连续抽了一个月,也没法将源源不断涌出的地下水抽干,无奈只能放弃了泡在水底下的棺椁。

为了弥补遗憾,他将秦陵作为了盗掘的替补,从秦陵中挖出大量的铜柱,融化铸造了兵器。如果说前几任盗墓贼从秦陵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些宝贝,那么,黄巢则应该是秦陵盗墓贼中最倒霉的一个。

明人都穆在《骊山记》中,对黄巢盗墓曾做过记载,唐末起义军黄巢带领手下闯进秦陵,墓中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空手而归。根据这一记载,在民间曾流传着秦陵是一座“虚冢”的说法。

在古代,许多帝王大家为了在死后防盗,都会在身前修几座陵墓,在这些陵墓中只有一座是真实的墓穴,其余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而设置的“虚冢”,这种反盗墓的行为确实有存在的可能。

但是秦始皇的陵墓足足花了37年的时间修建,如果秦始皇真是要玩这样的花招,那他恐怕是迄今历史上最会忽悠人的皇帝了。

况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任何关于秦陵是“虚冢”的文字,唯一一种存在的可能就是,前面几次盗墓,秦陵里面的珍宝已经被搜刮一空,等到黄巢再进去,就只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宫殿了。

尽管前面已经有了黄巢空手而归的历史,但是,秦陵作为历史上最值得挖掘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岁月中,依然是盗墓贼热衷的圣地。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这次的主角是盘踞在关中一代的土匪头子“白狼”。

清朝道光年间,骊山连着下了数天的暴雨,导致秦陵一带的水土流失严重,秦陵北侧的半山腰竟然被雨水冲出了一个很深的洞穴。

这一现象恰好被住在附近的老头发现,很快,秦陵出现洞穴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一些对秦陵虎视眈眈的土匪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蠢蠢欲动。

在诸多土匪中,“白狼”是势力最强的一个土匪头子,在经历了角逐之后,他找到了发现洞穴的老头带路,沿着塌方露出的洞穴,一路走到了秦陵的地宫,一伙土匪欣喜若狂,装了无数的珠宝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当地官府得到消息后,迅速派人去现场勘查,由于当时没有任何对于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措施,只能雇人将裸露在外的洞口重新封堵住,草草了事。

按理说,如此重大的事件一定会被当地的官员记录在册,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方志上有任何记载此事的记录。

对于暴雨能冲刷出洞穴的传说,在理论上也站不稳脚跟,秦陵仅仅是宫墙就厚达4米,又怎么可能禁不住一场暴雨的冲刷,估计,这个民间说法也和放羊娃误入洞穴同出一辙,不可深信。

秦陵的盗墓记载中,离现代最近的一次恐怕就是军阀混战时期了。许多的军阀发迹都是靠着盗墓而来,在民间流行着摸金风潮。

所谓的“摸金”实际上就是进入墓穴盗取青铜器换钱,很多的“摸金校尉”靠着依据星象和风水寻找墓穴的手段,让一批躲过了洛阳铲的帝王墓穴,毁在了民国的盗墓贼手里。

这些“摸金校尉”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盗窃古墓,还是靠着他们幕后的黑手,这些黑手正是盘踞各地的地方军阀。当时盘踞在关中的军阀是河南人刘镇华,1926年,他率领十万大军从豫西进入关中,将杨虎城和李虎臣围困在西安城中长达八月之久。

刘镇华借着手中的权利,在关中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为了快速的积累财富,扩充军事力量,他将关中一带的皇陵变成了聚宝盆,展开了大肆,损毁性挖掘。他效仿孙殿英的做法,以军事活动之名,在外围拉上防御工事,实则是在行事盗窃活动。

刘镇华守着关中宝地盗墓的消息,同时也让其他的武装势力羡慕不已。

时过境迁,秦陵到底有没有被盗过,盗过几次,一直没有详实的记录,以上关于秦陵被盗的记录,有些来自民间,有些确实在古籍上有过记录,无论真假,上述七次盗墓,只要发生过一次,足以给秦始皇陵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

根据现代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已发掘和试发掘的陪葬坑的研究显示:

通过对007号、006号陪葬坑、二号兵马俑坑和陵园北侧一号陪葬坑的研究分析得出,上述四处位置都存在着从外部入侵的考古迹象;从部分被焚烧和被破坏的痕迹上看,属于人为恶意破坏。

这一发现,坐实了秦陵已经部分被破坏的说法,而从诸多的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项羽最有可能是这次纵火案的主谋。

鉴于现阶段我国文物挖掘技术有限,还无法完全做到最大程度保护出土文物的完整性,秦始皇陵一直处在待挖掘状态,关于秦陵核心部分——地宫的完整性,还有待考证。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