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csgo怎么充黑金(Csgo开箱怎么充16)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csgo怎么充黑金(Csgo开箱怎么充16),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csgo怎么充黑金(Csgo开箱怎么充16)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CPU i5 9400F 散片¥989
散热器 赛普雷 冷山至强版SP-4120 ¥79
主板 华硕电竞特工B360M-PLUS GAMING S¥549
内存 海盗船复仇者8G/2666C18单根¥239*2=478
固态 英特尔760P 256G M.2 NVME 读写速度3210/1315¥379
机械 希捷酷鱼1TB ¥269
显卡 微星RTX2060万图师6G XS¥2299
机箱 TT启航者F1黑色侧透版 ¥129
电源 全汉 蓝暴炫动Ⅱ代600W¥279
风扇 TT 12CM 白色¥25*3¥75 价格仅供参考。
大概做了个预算表5839不算显示器,显示器根据自己需求选吧,打csgo这类游戏建议144hz 其他游戏就没必要了,选个ips屏的就够。
习惯a卡就蓝宝石5700非公,车价2539。内存一定要3200频率的,这代锐龙最好上高频内存提升明显。固态如果预算足可以上浦科特m9peg多个几十但是颗粒好。
预算如果超了显卡可以降铭瑄终结者2060,价格2099,散热器可以原装也省了。可以买信越硅脂提升散热能力,十几块钱能降个几度很合适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破晓前最亮的光
创作立场声明:基于使用经验,和双十一定价的外设选购攻略。
开篇先讲一个故事吧:
→ 约十年前,坐标:德国 · 巴伐利亚。
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来到CHERRY工厂,因为PPT放得太多,又开放了轴体生产线供参观,不久后,“国产轴诞生”。
→ 2014年,坐标中国。
CHERRY MX轴专利到期,国产轴开始井喷,仿佛一夜之间多了十几个轴体品牌。
→ 2016年,坐标深圳。
一个做机械键盘的小老板,把一条CHERRY 轴心的金属原料带(铜),和一条国产的金属原料带放在户外接受雨淋日晒。
几个月后,前者依旧如新,后者明显氧化。
所以,你以为这是一个吹CHERRY的故事?并不。
2018年,还是深圳。
这位小老板和我讲了这个故事。
我问:“那CHERRY 轴岂不是宇宙最强?赚钱赚到手软?”
“不,当年CHERRY的原料是铍铜,还加了点别的材料,后来因为环保政策和成本控制,已经改配方了,现在就没那么神了。”
我嫌弃地说:“那国产轴岂不是躺赢?”
对方笑着说:“你想多了,就算没有环保限制,现在的很多国产轴也不输它。”
“你知道国外多数地方,机械键盘有多贵么,所以很多大厂现在还在做薄膜键盘。”
最后这位采购过少说百万颗各类轴体的小老板深吸了一口烟,吐了个寂寞,幽幽地说:“你知道历史进程吗?我们总是能把不合理的利润干碎,这就是历史进程。”
这一刻我罗辑和程心、章北海、三体人、歌者附体,茅塞顿开,是啊这就是历史进程。
历史进程是:当年CHERRY 优惠券最高五块十块,现在促销直接降几百;
历史进程是:曾经无线游戏鼠标,贵到晒个单评论区都说壕啊壕,现在毒蝰终极版¥399到手
历史进程是:当年4位数起跳的旗舰外设,现在几百就可以买到。
历史进程是:当年我还在读书时,想买副GUNNAR防蓝光眼镜要踌躇很久,现在价格理性随便就买了。
总结为:外设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而我们的入手价格越来越低。技术不断革新,而售价却在往下刷新。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时代,但对消费者而言,这的确是选择最多样化的时代。
注1:我不太喜欢云推荐,所以这篇涉及的所有产品。都是我亲自用过的。
注2:图片也是我自己拍摄,因为拍摄于不同的时期,所以背景会有所不同。
譬如这种,我拍的
▼ 以鼠标为例,匆匆翻了一下柜子,2年内的发布的无线鼠标,我找到10只(还有2只在另一张电脑桌上)。
有线鼠标的数量翻3倍,摆不下了就不拍了,擦起来也费劲,键盘差不多也有这个数。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交流,知无不言。
装备篇:这篇主要讲外设装备,核心是键鼠耳机,在那以外,我也打算聊聊键鼠以外的装备。
譬如我正在用的:
GUNNAR 防蓝光眼镜:大约7.8年前,我在看msi冠军赛直播时,看到当时OMG战队的AD,San(良小伞,伞皇)带着一副黄色镜片的电竞眼镜(去搜OMG san 能看到)。
▼ 当时眼睛疲劳的问题一样困扰着我:寝室晚上按时熄灯,但是深夜码论文是无法避免的。
时间一长睁眼有酸胀感,闭眼后这种酸胀感更明显。
▼ 脑海里想起San的那副眼镜,后来一查,做这一块的品牌很少,比较贵的是来自美国的GUNNAR,印象最深刻的是GUNNAR的镜架是真好看,6年前就有各种雷蛇、风暴英雄联名款。
只不过当时买GUNNAR叫一个麻烦,尤其是定制度数,需要海淘,一来一去少说半个月。
▼ 如今我再面临眼疲劳的问题时,搜到的还是GUNNAR,可能是因为有了大陆代理?感觉价格便宜了很多,PPK平光防蓝光镜实付也就300出头,去实体店买个镜架价都不够。
而且定制度数也比当年海淘要便宜不少,时效性也高了(可能定制度数走国内了?)。
▼ 后来又给做财会的Leader买了一副ppk,同样是一天14小时对着屏幕的人。忽悠她说和Torpedo价格是一样的,也是挺好哄。
一副是ppk,一副是Torpedo,有效么?
真有效,像我这种长时间对着显示器的用户,尤其是打游戏时,必然会戴GUNNAR Torpedo。
各品牌的值得买的外设推荐:RAZER 雷蛇:爱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雷蛇的CEO曾经说:“如果没有雷蛇,就不会有游戏外设这个产业。”
我觉得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值得商榷,但雷蛇确实是第一个做游戏外设品牌。
只是没想到,这块市场的先行者是一位知识产权律师。
▼ 这期间,雷蛇也推出过“超级曼巴5G套装”这种在我看来有些失败(仓促上马)的作品,但整体来说雷蛇还是行业内的Top2。
雷蛇最值得买的款式:【鼠标】1.毒蝰终极版破晓的印象:到手¥399,简直无敌。
在游戏外设发展到很后期时,厂商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对模具修修改改进步有限,但是减轻鼠标的重量,提升很明显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 很快市场也对超轻鼠标给出了很好的反馈。
而这款重74g的毒蝰终极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终极产物之一。
▼ 稳定的无线传输,超轻的重量,小巧的体型,拿在手里就像和手掌融为一体的感觉。
到手价格¥399,尽管没有充电底座,但依旧非常超值(另有带充电底座版本)。
】2.那迦梵蛇 PRO 专业版破晓的印象:雷蛇旗舰中的旗舰,游戏办公皆可。
▼ 这款雷蛇NAGA PRO,无线协议和巴塞利斯蛇终极版、毒蝰终极版保持一致(HYPERSPEED),自带3个可拆卸磁吸侧面板:
▼ 每更换一个侧板,雷蛇的驱动就会识别出类型,并且切换到该面板的设置设置。
所以说同类型的产品和NAGA PRO相比没一个能打的(也可能是其它品牌不愿意做这个细分市场,但雷蛇做了而且做到最好)
▼ 12键面板适合打魔兽世界等游戏,6键面板适合办公以及其它MOBA类游戏。
如果你喜欢FPS游戏,换上双键面板也不错:
▼ 仅从可拆卸面板看,NAGA PRO 的成本远高于毒蝰终极版和巴塞利斯蛇终极版,卖得更贵我觉得完全在意料之中。
▼ NAGA 系列面世接近10年。
撇开可拆卸的磁吸侧板,NAGA PRO本身就是一款握感舒适的非对称鼠标。它用来办公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不止于步于游戏。
如果你问为什么这一系列能更新十年?因为欧美用户对NAGA的认可度,其实比我们要高。
【鼠标】3. 巴塞利斯蛇 X 极速版破晓的印象:¥169的价格,主流的性能 HYPERSPEED无线连接
因为短距离的无线传输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结合我个人的体验,我还是更倾向于推荐无线鼠标。
但如果预算有限怎么办?
雷蛇的答案是:巴塞利斯蛇 X 极速版
小巧的体积,稳定的HYPERSPEED无线传输、舒适的非对称设计,结合双十一¥169的价格,同样值得入手。
【键盘】1.猎魂光蛛 精英版破晓的印象:旗舰的位置已经让给了黑寡妇V3 无线版,但它的灯效依旧是独一份。
在量产键盘中,自带手托舒适度最好的就是猎魂光蛛 精英版(很可能没有之一)。
▼ 这款键盘对触发速度做了优化,光轴的寿命在理论上也远超机械轴,属于一步到位、一用多年的系列。
另外,猎魂光蛛 精英版的手托不只是手感好而已,它本身带通电结构,和键盘本体相连时,可以显示和键盘本体一样的ARGB灯带,效果非常漂亮。
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我个人推荐直接上猎魂光蛛精英版,如果预算在几百,那么黑寡妇系列依旧可选。
当然也有其它的选择:
【键盘】2.黑寡妇蜘蛛 X竞技版破晓的印象:¥319,有着亲民的价格,是销量巨大的一款机械键盘,
这是雷蛇最良心的入门款机械键盘(也卖了好多年,销量很高,当年我过无背光的,¥249入手)。
▼ 87键用来打游戏优势很明显,不会影响鼠标操作。如果要我概括黑寡妇X竞技版:删繁就简,精锐利器。
如果对雷蛇信仰够足,可以考虑黑寡妇蜘蛛V3无线版,我是没用过,用过的朋友记得分享一下使用体验。
▼ 雷蛇是外设领域目前全家桶做得最全面的,双十一促销也给力,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其它款式。
HyperX:系出名门,比想象中还强。再说HyperX(也就是金士顿 · 骇客),这个品牌也很有意思。
▼ 大约在2015~2017年左右,非常流行硬件品牌跨界做外设。
说几个你们都知道的典型:做内存的海盗船,做内存的芝奇,甚至做机箱电源的Tt,都卖得有声有色。
顺便问一句:今何在?
所以当金士顿要做外设时,我并不意外——做电源品牌都能做外设,金士顿做外设难道不正常?
但我当时没多想的是:相比芝奇和海盗船,金士顿分别是全球内存和固态硬盘的出货量第一。
如果金士顿真想做芝奇和海盗船做过的事,那是真的挡不住。
至于后来Alpha系列和黑鹰系列卖爆,那就是后话了。
当然,HyperX也有让我觉得很谜的操作:和雷蛇一样推出了一款薄膜键盘。但在机械键盘现在价格趋于合理,薄膜国内确实吃不开,研发的时候可能参照了海外的情况。(每个品牌都有奇奇怪怪的操作)
HyperX 天际MIX
每家知名的外设品牌,其实都有擅长的品类。
譬如CHERRY, 擅长做键盘,但是鼠标就没几款可选。。。至于耳机?干脆没有。
而HyperX木桶里最长的那块板是:游戏耳机,而且异常能打。
天箭S
【游戏耳机】1.HyperX 天箭 Cloud Flight破晓的印象:¥649元,真心性价比爆棚。
如果你要问我,今年双十一,哪一款无线游戏最值得买,我肯定推天箭。
这款是天箭S
▼ 尽管HyperX推出了天箭S,支持无线充电,但我依旧觉得到手¥649的HyperX 天箭是最香的。
同时天箭S也到了¥989的史低。
天箭系列给我的感觉:1.佩戴舒适,久戴不夹头
2.无线稳定,即开即用,不用配对。
3.音质优秀,各种杂食 。
4.麦克风清晰,开黑利器。
5.续航时间30h
算是一款全面的无线游戏耳机,更何况¥649元的价格一步到位。
【游戏耳机】2. 金士顿HyperX 的飓风2 Cloud2系列破晓的印象:源自知名模具,外观一直很受认同。性价比也不错。
▼ 飓风系列就是Alpha(阿尔法) Cloud,可能是更便于记忆,官方称呼为中文名。
目前已经升级到第二代,从有线版、到7.1声道版,再到无线的天际MIX,覆盖各种类型。
▼ 下图为Alpha的黑金配色,另外有黑红、黑蓝可选(不同版本)。
Alpha外观上并不招摇,比较耐看。
个人推荐¥449的7.1声道版本,性价比不错,
如果对7.1声道没需求,那么选择黑红版本即可。
【耳机】HyperX 黑鹰S(Cloud Revolver S)破晓的印象:FPS玩家非常喜欢的一款耳机,599的价格挺有诚意。
▼ 英文名 Revolver是左轮手枪的意思,这款耳机在设计之初定位为FPS游戏玩家,至于大耳罩和佩戴舒适性属于额外的体验。
▼ 很多年前我们说起游戏耳机,外观上比较骚气的是缤特力指挥官系列,撇去重量大不说,还容易夹头(好像有点暴露年代了)。
这些问题在黑鹰S上被克服了不少,自适应头梁可以容纳各种大头大脸,可以说没有明显的短板:
▼ 外观设计上,一改CLOUD系列相对中性稳重的风格,黑鹰S的外观无疑更有侵略性。
哦对了,别看图片里的麦克风比较粗犷,其实是是很柔软的,用了橡胶材料,可以调节指向:
Cloud Revolver S,¥599的价格,算很能打了。
【机械键盘】 阿洛伊起源 Alloy Origins 87水轴破晓的印象:双十一 ¥539送逆火鼠标,比较全面的一款键盘,黑化的铝合金面板很有质感。
▼ HyperX的机械键盘先,目前主要是是阿洛伊精英班版2,也就是海盗船K系列旗舰的那种路线。
▼ 另外也有起源系列,有104和87版本,这篇文章就是在起源 87 水轴上敲完的。
▼ 下图就是Alloy Origins 87,键帽我换成了布丁键帽,整体颜值还是不错的。
上文有说过国产轴的情况,起源使用的是“水轴、火轴、和冰轴”,自研轴体,每一款都和原厂轴的有所不同。
冰轴是强段落轴,水轴像是“增强型茶轴”,既有段落轴的力度变化,又没有卡簧的声响,只有触底的声音,反馈的力度又很强。
水轴也基本包办了我目前码字和游戏的需求。
【游戏鼠标】 HyperX Dart标枪RGB破晓的印象:一款典型的非对称大手鼠标,无感不错,无线延迟不错
▼ 相比HyperX耳机的知名度,HyperX鼠标知名度要弱一些。(耳机更新速度快,鼠标明显慢,策略如此)
但Dart标枪也挺有意思,支持Qi无线充电,用手机无线充电器就可以充电,也不用考虑什么充电底座了(天箭S也是无线充电)。
至于HyperX的无线技术,用了一段发现还真的堪用(我参照系有很多)。
▼ 比较神奇的电商页面的图片,LOGO均为红色,生怕消费者知道它也是支持RGB和驱动调色的,有一种上个时代的既视感。
标枪目前在价格上不算占优,但其实产品力还是有的,粉丝凑一套可以考虑,因为实测并不会拖后腿。
【手托】 金士顿海岸手托 WrisRest如果说猎魂光蛛精英版是量产键盘里,最舒适的手托。
那么HyperX海岸手托,是选配手托里最舒适的,多层材质,丝绸质感又带着一点弹性。
至于为什么没照片?我还没来得及拍,就被朋友给嫖走了。
如果你打算入手一个手托,海岸我觉得是首选,如果有体验过的,也分享经验。
多层材质
深蓝巨人:罗技都知道当年IT界的“深蓝巨人”是IBM,如果放到外设界,深蓝巨人称呼,罗技当之无愧。
从办公外设部分转型到游戏外设领域,最成功的品牌就是罗技。而且收购美加狮和UE的业务后,手柄、摇杆、耳机都做得有起色。
▼ 罗技给我/很多消费者的印象是:游戏鼠标做得风神水起,游戏键盘好像比较一般?
当初买的罗技G512 Carbon RGB
实时是当G610的热度褪去之后,罗技确实没有后续产品,能接G610的班。
至于无线的矮轴产品,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输入行程是手感来源的核心,如果大量减少按键行程,确实会影响到手感。
至于欧姆龙轴... ...
罗技值得买系列:【鼠标】1.罗技 G PRO Wireless破晓印象:高人气、值得考虑。
▼ 就像入门鼠标必说G102,说起罗技的无线鼠鼠标就不得不提狗破王。
修长的设计,精准的定位,非常适合抓握。一上市直接就把G903的销量给掏空了。
▼ 传感器一再升级,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消费者可感知的程度,
▼ 如果喜欢非对称鼠标,那么这一款可能不是菜,对于喜欢对称鼠标的用户而言,G PRO Wirrless是罗技产品线里最适合你的选择:
【鼠标2】 罗技G502 LIGHTSPEED破晓的印象: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依旧不轻。
▼ 尽管我认为鼠标重量一旦超过110g,对很多人而言都太重。
但罗技G502依旧是很长时段时间内游戏鼠标的ZZ正确。
别问,问就是买G502(现在回想起来有种“皈依者狂热”的感觉),但我竟然也买了。
▼ 别小看这20~30g,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长距离的拖拽,对手臂肌肉的影响区别还是很大的。
但依旧阻止不了大家对无线G502的期待,也阻止不了我在天猫买了一枚,入手价格仅供参考。
▼ 握感上,和G502有细微的区别,但模具的特点确实承袭下来:
▼ 如果你是罗技G502的忠实粉丝,对重量不敏感,而且现在依旧是非G502不可的话。
双十一不妨考虑入一只G502 LIGHTSPEED以饔这份盛情。
缺点:这么多年过去了,狙击键还是那么远,利用率奇低,真是服了。
不知道10个人里,有几个人能趴握轻松摸到狙击键的。
【鼠标】3.罗技 vertical破晓点评:垂直鼠标的典范。
▼ 这款罗技 vertical应该是市面上最好用的垂直鼠标。从我的角度看,垂直鼠标就2款,罗技 vertical和其它。
▼ 但它并非没有缺点,作为一款办公鼠标,竟然不支持宏定义(不能自己录入,只能用现成的)。我是没想到,但罗技做到了。
如果你是一个长时间面对屏幕的办公族,那么这款鼠标可以作为交替使用的备选。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用自定义宏,那么这款鼠标可能不是你的菜。
体验:握感不错,价格合理。
【鼠标】4.罗技G304 LIGHTSPEED破晓的印象:¥179无线鼠标届的价格杀手
▼ 上文说过,雷蛇的巴塞利斯蛇X极速版,是无线鼠标的入门标杆,其实罗技也有一款相似的竞品:G304 LIGHTSPEED ,也就是G102的无线版。
▼ ¥200元以内的无线鼠标,主要就是看这两款,如果偏爱罗技,那么G304也是不错的选择。
【鼠标4】罗技G102 二代破晓的印象:¥69,百元入门对称鼠的好选择。
如果你的预算在百元以内,又喜欢小体积,习惯抓握,那么就选罗技G102,非对称鼠标可以找雷蛇的炼狱蝰蛇系列。
双十一到手价格¥69,不说交个朋友吧,但利润真的很低,所以入手还是很值的。
京东
赛睿:中端给力,旗舰疲软。“科技以换壳为本”赛睿深谙此道,各种合作款就没断过,尤其把QCY系列鼠标垫和RIVAL系列玩出了花。
▼ 但要说赛睿真有影响力的产品,好像真不如以前了。
别觉得我是黑赛睿,咱是真用户。
▼ 2020年了,有几个能说大实话的,我能点评是因为我基于事实。
其实,这事儿很大一部分怪不到赛睿头上。
人类的手,既没有进化成机械臂,也没有退化成幻肢。就像100多年来,所以汽车的方向盘一直都是圆的。
事实上几个鼠标大厂早就得出了自己的,几款“接近完美设计”的模具。
▼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外设大厂做的都是“老产品的无线化”和“外设轻量化”两个方向。
只不过RIVAL650做得不那么成功罢了。
▼ 对称鼠标,难道Sensei不好用吗?不好用就就把尺寸改小,不香?
非对称鼠标,难道RIVAL不舒服吗?不舒服那就把尺寸改小,再给你加个各种联名,不伺候得你服服帖帖的?
▼ 但赛睿是典型的:中端产品真香,旗舰产品贫瘠。
在我看来,赛睿鼠标的精华就三款:RIVAL 310,Sensei310,再加半个Rival500。
至于旗舰的RIVAL650,我的评价比较一般。
赛睿什么值得买?
【鼠标】1.赛睿Rival 310破晓点评:我认为,赛睿的Rival 310 是目前最舒服的有线非对称鼠标之一。
严格来说这是第四代Rival系列了,一切都很合适。
▼ 在LPL比赛里,解说都说“你永远可以相信宋义进(肉鸡)”,在非对称鼠标里,只要你不是小手,那么你可以相信RIVAL 310就是你的答案。
▼ 合适的重量,出色的握感,强化后的耐磨橡胶,哪怕直接把这款鼠标无线化都比RIVAL650要强:
这款属于喜欢就买的类型,在非对称有线鼠标中绝对排的上号。
【鼠标】2.赛睿Sensei310破晓点评:我认为,尽管目前市面上优秀的对称鼠标很多,但赛睿的Rival 310 是综合体验最舒服的款式之一(有线鼠标)
▼ 我个人非常喜欢镜面版本的Sensei310,如果你手汗不多,那么我强烈推荐。
▼体积小巧,拖动灵活,定位精准, 虽然日文发音的Sensei(老师)总是让我想歪,但是鼠标确实不错:
【鼠标】3. 赛睿RIVAL 650
破晓的印象:双十一¥699,传统御三家中,完成度最低的旗舰无线鼠标。
我甚至可以说RIVAL 650拉低了我对赛睿的整体印象。
▼ 没什么优势的重量,耐用性值得商榷的侧裙,超级远的侧键。
如果你是赛睿粉丝,可以考虑入手,但我个人评价一般就是了。
【鼠标】4.赛睿RIVAL500破晓的印象:双十一¥499,主打侧键的鼠标中,唯一能和雷蛇做竞品的。
▼ 罗技已经放弃电话鼠标系列,雷蛇越战越勇。其实赛睿的RIVAL 500就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多侧键鼠标。
▼ Rival 500 拇指环绕式的设计非常出众,下压式的设计不影响准心,几乎是赛睿产品经理的巅峰,但是无线化遥遥无期,而且赛睿本身也不再重视这个系列,颇为可惜。
【耳机】赛睿 寒冰系列
破晓的印象:从曾经的新贵款式到如今的经典款
曾经,我也参与了寒冰系列耳机的命名活动,当时提名叫“极光”,最后命名为寒冰,一开始我觉得很土,后来感觉还真有味道。
至于寒冰系列的耳机做得很成功那都是后话了。
虽然旗舰款贵到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中端款式的定价基本符合其定位。
▼ 寒冰系列刚出来时,风头一时无两,现在回过头看,竟然也成了经典款。
只能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至于选购,我不建议买特别高端的款式,寒冰5就不错,如果喜欢无线,就买寒冰PRO 。
如果信仰到位要喜欢RGB,寒冰7等着你。
还没有结束:以上四个品牌是我体验比较多的,但市面上的品牌其实远不止这四家。
譬如海盗船、CHERRY、Filco、ROG、阿米洛等,虽然都有体验过,但也无法成体系地去评价,所以部分会加到文末的散件里。
如果能凑成一套,自然可以系统地去点评(其实是批评哈哈哈)
【机械键盘】酷冷至尊CK372 RGB:破晓的印象:¥579,若是绝唱,真希望续上一杯。
CHERRY矮轴给我的体验并不是特别好,因此我并不怎么推荐SK621。
最近刚好有一个妹子找我推荐机械键盘,我给她推荐了酷冷至尊CK372 RGB。这把算是我们简约侧壳党们心中最后的白月光了。
目前很明显的是:酷冷的外设产品线在收缩,至少在大陆是这样。以后还能不能看到酷冷有诚意的产品真的很难说。
万一哪天酷冷真的不做外设了(京东自营都找不动鼠标了),有些回忆真的只能长存心中。
再说机械键盘,酷冷CK372真的是这7.8年来酷冷功力的集大成者,保持着最简单的设计,侧刻的造型,方正的外壳。
希望那把酷冷CK372能陪那个妹子很久很久吧,敲下她爱的人的名字。
【机械键盘】 ROG 狂战士 RGB:破晓的印象:双十一¥1299,异形键盘中的佼佼者。
▼ 其实我是很喜欢这款键盘的,直到我发现ROG把它从GK2000 猎鹰改名叫狂战士了,这波算不算反向操作?
直到今天,在我眼里ROG都没有一款键盘,在设计上可以超越它(往前有Claymore),实在是心情复杂。
▼ 但不论怎么评价,在异形键盘中,GK2000 RGB是我认为设计得最好看的。
ROG用户,而且桌面够大,就不要考虑什么游侠了,直接上狂战士,听起来就diaodiao的。
【机械键盘】CHERRY MX8.0 RGB破晓的印象:自MX 6.0没面试后后,CHERRY最成功的的一款MX键盘
▼ 贵吗?贵。逼格有吗?有。这本身就不是一款主打性价比的键盘,铝合金CNC切割的成本是比塑料壳贵不少,其实这个模具做成无线版本会很好撇去价格不说,唯一遗憾的就是有线了。
▼ 个人更加倾向于银色版的MX8.0,至于无线化,估计是遥遥无期。
【机械键盘】EVERGLIDE忆光 SK108也许会有人问:以上的那么多键盘产品,都不支持轴体更换,有没有一款可以支持热插拔轴体的键盘?
▼ 有了一把青轴键盘,想换红轴,不需要另外买键盘,去买轴体自己换上就可以。岂不是又省钱又方便?
▼ 事实上轴体热插拔是外设大厂们一直很忌讳的话题,正常的数码产品都有一个报销周期,譬如5年一换。遇上APPLE,甚至会更新系统让你的电池续航降低,逼你换新。
轴体热插拔这种设计,至少可以延长长1倍的键盘寿命,严格来说,对行业来说,是不利的。
反而是一些偏向DIY的小众品牌比较愿意做这部分的产品。我反思过,为什么会有小众的品牌,得出的结论是“小众也能满足大需求。”
所以我留出一块位置给EVERGLIDE忆光。
EVERGLIDE SK108 售前:
1.自己选择轴体
2.自己选择键帽。
3.选错了也没事,支持轴体热插拔,换一批轴体就行。
EVERGLIDE SK108 到手:
1.双模蓝牙5.0,蓝牙延迟7ms(理论上用来打游戏也足够)
2. PCB带贴片RGB灯,也就是支持RGB热插拔(凯华轴座)
3.全局音乐律动,DC调光(驱动做得不错)
4.如果灯光全开,是目前亮度最高的(加入你需要的话)
▼ 目前市面上卖散轴的渠道很多,而轴体热插拔可以省下很多维修和换新的成本,如果乐于折腾,又喜欢DIY的感觉,可以考这种成品客制化产品(就和买汽车,选增值配件一样)。
最后:如果一定要我组成一套配置。我的选择是:
键盘:HyperX 起源水轴87
鼠标:RAZER NAGA PRO / 毒蝰终极版
耳机:HyperX 天箭
其它配件:GUNNAR Torpedo
▼ 实际的效果:
我也想不到毒蝰终极版可以¥399买到。现在真的是: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最丰富也最便宜的时代。
最后,如果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分享。
感谢阅读~
近两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蓬勃发展的速度已经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诸多电子竞技赛事借助资本力量进军、视频直播平台兴起为更多人所关注。平台方面,熊猫、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你总听说过其中一个,他们手握一批在高人气的游戏主播和平台资源。而游戏方面,一直人气旺盛的LOL、DOTA2,几年前国内爆火的守望先锋、CSGO再到去年连续Steam霸榜近一年的绝地求生。电竞行业总是不缺少好玩的。各大国内外知名赛事的关注人数越来越多,奖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遥想几年前,大家还在将网络游戏一概妖魔化为“玩物丧志”“能成什么大气”。许多怀揣电竞梦的年轻人只能将当时称为“中国电子竞技第一人"、获得2005年WCG《魔兽争霸3》世界冠军、素有”人皇“之称的sky李晓峰的照片贴在显示器旁当作偶像。又怎会想到如今这样电子竞技最好的时代。
电竞方面,笔者除了”菜鸡“已经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自己。曾经因为吃鸡决赛圈拥有满血头甲 吉利服且对方没发现我的情况下1V1,结果成功把子弹全都打在草地上对方成功吃鸡而被大学室友鄙视到现在(所以看到评论区哪些笑的和傻子一样的就是我室友)。所以我更关注的点自己力所能及范围的事情,比如全民电竞大潮实际上离不开的是背后电竞装备的进步。
说到设备,无论是作为电竞核心设备的PC和手机,还是作为玩家现实中利刃的的键鼠耳机显示器等外设。我们说好的设备不一定能让玩家吃鸡或五杀(比如我)。但是设备如果不给力,即使专业电竞选手略有不爽。其实”略有不爽“是个有所保留的词。杠精会说水平高不在设备,但实际上每一个按键的秒速触发与回弹、鼠标的每一次移动的流畅与否、屏幕的每一个画面是否可以及时切换,都关系到全队的成败。很多人最不理解的所谓”游戏入迷“,其实只是因为屏幕的另一头有他不能辜负的队友。
开黑一半女票来电出门约,戴个三级头跑路防止被队友打
如图的情况下,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带着游戏本出门找女票愉快的玩耍,这样既不坑队友又陪了女票,嗯完美(直男癌智慧的光芒)。
话虽如此,不过大家跟我学习的话下场就是和我一样没有女朋友。所以言归正传,一起聊聊今年游戏本的专业电竞趋势大潮下,需要有哪些新的改变。
1. 以本为本,先做好笔记本再做好游戏本
游戏本一直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便携方面不如轻薄本、性能方面不如台式机,经常有人在纠结了半天发现自己预算不足以买一个轻薄游戏本后决定以台式机 轻薄本的方案代替,比如我。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性能比轻薄本高很多,便携性和使用场景多元化方面完胜台式。所以目前作为游戏本首先要做的是做好自己作为笔记本的易用性。如键盘手感、续航能力(这个只能尽力了,游戏本真的没有续航可言,基本3小时游戏撑死)、外形设计(无论是炫酷还是低调,你总会看到很low的过度设计和没有设计以及或精巧或简洁的优秀设计)。
ThinkPad触感优秀的键盘如果可以融入游戏本中这真是极好的(比如S5)
此外,游戏本的工业设计也很重要,那种依靠山寨某著名高端游戏本造型、强行给自己加上四处漏光的劣质全彩背光来东施效颦某标杆游戏外设厂商再加上“首发*999良心价”,或者秉持“没有设计就是商务外观低调奢华”来偷懒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的。即使主流价位游戏本没有办法做到保证性能的同时还有完美的便携性,但没有品味的设计在如今窄边框瘦身大行其道的市场是行不通的。过去是没有温饱因而不奢望小康,而现在已经吃饱喝足,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在外壳上大做粗糙的金属拉丝而不打磨棱角,作为游戏本也许可以,但首先作为笔记本来选择时,就已被人丑拒。
2. 性能为王,不唯一但不可或缺
此外,除非定位特殊的跨界产品,游戏本在厚度重量先天劣势情况下,就要把散热尽可能做好,一方面释放够充分,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发烧友吹捧的”烫死不降频真良心“还是许多厂商为了温度数据好看而过度压制性能水平都是不可取的。或过早透支产品稳定性,或让”千里马跑不快“(毕竟不是轻薄高性能本),都无法保证一款产品成为可靠的游戏利器,当然如果你玩的是中小型网游那么另当别论,那就真的是”够用就好“,否则性能释放还是对游戏本特别是处理器换代后理论性能提升较大的新款的不唯一但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育碧大作《幽灵行动 荒野》的推荐配置已达1060
电竞时代对于显卡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高度,诸多3A大作已经发展到高画质需求动辄GTX 1060起步。从价格上考量确实需要1050/1050Ti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但打造1060或更高版本的高品质产品才能让产品中”电竞“这个词份量更重。
3. 日常操作流畅与游戏流畅不是两个次元
早些年游戏本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只认准一个产品系列或者大型号而不看具体配置的去购买了”游戏本“,以为i7处理器 大内存 游戏显卡就可以让电脑流畅爆表。结果到手后发现连日常体验都不能保证,于是不深究原因就说”**电脑游戏本真卡“”我买的是不是翻新机呀“,这种现象在15年Win8向Win10过渡时期最为严重,很多人也将问题归咎于系统。而实际上只是一块固态硬盘 合理的系统设置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明明没有SSD却非要吐槽我产品,委屈.jpg
事实上,游戏本中4G 1T或者8G 1T这种配置一方面是拉低价格,另一方面是方便有DIY爱好的玩家可以直接购买自己更为理想的内存和固态加装,同时成本可能比直接买标配要低很多。但是如今经历了固态和内存两拨涨价后,自行购买进行DIY的价格优势基本已经不够明显,反而是通过批量采购的笔记本厂商成功将两种版本差价缩小。所以现在购买游戏本你基本购买官配8G内存带固态硬盘的即可。
而说到SSD,看起来可以用一个快概括,实际上内部细分也是有差别的。有的采用的是基于SATA走线的固态硬盘,那么其理论最大读写不会超过600M/S。而采用PCIe走线固态硬盘中中高端产品的,则可以使得读取轻松突破2000M/S,这个巨大的速度差异还是会在游戏一些高负荷场景加载大型元素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而其中采用三星PM9系顶级OEM固态的主流价位游戏本就更少了,少数厂商甚至在自家万元级别产品上都标配SATA总线的m.2 SSD。电竞时代一方面要达到快的水平线,另一方面还要更快。
4. 手快、电脑快、屏幕更得快
屏幕快可能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概念,正常认知是:电脑配置高-游戏帧数高-屏幕显示快。但任何事物都有峰值,通常大家将多数游戏帧数在60帧左右就可以定义为流畅(扫雷不算!)。而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游戏测试时结果为帧率在100甚至更高。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示器刷新率只有60HZ,那么就没有办法立竿见影的展现超高帧率带来的“你比别人快”的观感。这在电竞游戏,特别是守望先锋和CSGO等FPS主题游戏中影响是非常大的。因而你经常可以在问答平台找到“玩** FPS游戏需要买什么”的回答中“高刷新率显示器是最为常见的”。
动图演示高刷新率的特点
而市面上的高刷新率显示器多半价格较高,并且高端电竞显示器出于响应时间考虑,一般会选用天生具有优势的TN面板(不是笔记本常见的入门TN面板,高端TN成本更高),虽然可视角度略微受到影响,但显示器角度可调性较高可以缓解。而作为笔记本由于屏幕转轴的存在可调角度先天受到影响,加之笔记本上高品质TN面板少之又少。所以在主流价位段采用高刷新率 高色域 IPS等170度以上广视角面板才可以获得较好的观感和游戏体验。
(依稀想起来2017年初主流游戏本一众缩水为入门级而非高品质的TN面板,电脑城老板的洗地之声:TN面板响应时间快,打游戏爽)
5. 细节与服务是玩家的大后方
场景A, 组队开黑,突然:
——“等会我兄弟们,电脑卡了”
——“你个坑货,能不能换台电脑“
场景B,找人求助,计算机院大神:
——”在吗?”
——“咋了?”
——“哥,我电脑又出了。。”
——“找售后吧,这会略忙,交算法作业”
场景C, 抱着砖头本,跨过地铁挤过公交走过高楼挤过电梯来到服务站:
——“您好,我。。。”
——”那边排队去
——”那个我有点急,本子现在就是。。。“
——”不好意思先生,您的产品没有售后优先免排队特权的“
场景D,新买的全套外设,室友帮忙安装
——”帮我把显示器放在这个位置,我把键盘放这里“
——”欸你这个接口布局太不合理了,为什么右侧一个接口都没有,左边接口密密麻麻的。你看,HDMI上插上后右边USB离太近插不进鼠标啊“
——”换那个什么Type-C口吧,我听大神说那个接我这个4K屏很棒“
——”你这个接口有问题吧,为什么新买的可贵的线接上去屏幕一闪一闪的“
本环节描述结束,四个场景充分展示了接口等细节设计不合理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这都是价格页面 *999的后面绝不会给你括号说明的,或者直接给你个模棱两可的”两年全国联保"后,让你在诺大的中国地图上找出他们星星点点的十几个售后网点。线上及线下完善且专业的售后服务体系才能保证玩家在战场安心厮杀,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判定并解决,免去玩家一次次跑到少的可怜的售后网点后发现问题不能解决。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密集的售后服务网点带来的便利。这些的背后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经验积累,绝不是键盘上几个WASD敲完,点一个“发表评论”就可以落实的。
任何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来不是一件难事,除非你是 真 8102年穿越来的。但更重要的是当所有需求都满足后,价格如何依旧满足提需求的人群。一款产品“顺应民意”“业界良心”可以说是“叫好”,可当价格推出后,才能看到哪些真正是刚需,而哪些只是强行把论坛里的少数愿景绑架成为“民意”的口嗨。产品的价格与产品主要针对的用户群心理价位以及目标用户的需求能够有一个同意,产品才能够叫好又叫座。好多产品被誉为一代神机,但结果销量惨淡,就是这样的道理。
总结上述需求来看,有品的设计、充分的性能释放、更为发烧的显卡、电竞级屏幕等外设以及令人舒心的细节和售后服务,都是后游戏本时代恰逢电竞大潮到来时,需要发烧但又不止步于发烧的细化需求。最后,价格还不能太超出大家预期。而今天这批先行者大军中又加入了一个新成员——联想拯救者Y7000P,目前已经在京东和官网同步开始预约,首发价6899。同时,在京东和官网开启了定金翻倍和好评返现的活动,到手价仅为6599!
依稀记得Y7000测评文章的评论区不分青红皂白说“i5 1050Ti卖九千多“的”大神“
从名字上看,Y7000P似乎只是Y7000的小改款,但实际上看到这款模具时我们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这款模具和目前已有的Y7000(Y530)以及海外的Y730并不是很像,像是重新设计的全新产品。唯一有共同性的可能只有三边窄边框的屏框以及A面的”Y“字LOGO信仰灯了,而Y7000P上还将灯换成了白色。
A面回归了Y系列跑车造型
从外观上看,Y7000P的A面回归了Y系列经典的跑车造型,采用强度更高的金属材质,主打简约风。A面中间一个白灯的大Y LOGO似乎比Y7000上更大。整机与Y系列多数版本不同没有红色元素,更没有RGB,而是采用了与之前R720的黑金版本类似的黑白配风格。看惯了Y7000,冷不丁切到Y7000P,一热一冷让我有些不适应。
C面设计与Y7000基本一致,只是背光换成白色,而电源键直接做成了内嵌Ylogo的形状。个人偏好还是圆形好看。侧边依旧做了削薄处理,但线条更为凌厉。而转轴部分是变化最大的,由Y7000的合页转轴变回了类似初代拯救者R15的设计,但处理相比那时少了一丝呆板,显得更协调。整个Y7000P给我一种回到Y50、Y700那会的线条凌厉的跑车造型年代,不知道是不是对经典设计的致敬。
而相比外部设计的改变,屏幕应该是很多人最期待的变化了,除了依旧视觉上极具冲击感的三边窄边框全面屏设计,Y7000P全系标配72% NTSC广色域的144HZ高刷新率的全高清IPS屏,这应该是很多人期待已久的一个特性了,用“终于等到你”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刚才已经在前文简单提到了高刷新率屏幕对于电竞的优势,主要在于打通屏幕到人眼的这最后一公里路,使得经过所有环节和桥梁后,最后到达人眼的视觉效果能够与游戏画面实际效果更为一致。防止画面撕裂卡顿的手段,要么就是将显卡输出帧强制与屏幕刷新率同步,即游戏中经常看到的垂直同步;要么就是直接将屏幕刷新率提到更高水平,突破传统显示器60Hz刷新率瓶颈;而为最为终极的解决方案多出现在近万元的游戏本上,将前两者结合,实现视觉上的高速体验与防撕裂同步。
而联想在Y7000P上采用的是高刷新率方案,这样带来的附加利好是,由于目前搭载144Hz高刷新率的屏幕素质普遍较好,从而可以一举两得。同时,这块屏幕的响应时间为7ms,可能对比高端电竞显示器动辄1ms的相应有些寒酸。但作为笔记本来说,保留了IPS广视角的优势,7ms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处在行业同价位中上等水平,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不会拖后腿。
要注意的一点是,高刷新率屏幕不是万能的。并不是高刷新率怕屏幕下,所有操作体验都会有不一样的观感。首先无论是游戏还是操作要属于高刷新率屏幕上可以感知较为明显的,如FPS类射击竞技游戏;其次运行的游戏要在机内硬件下可以运行在至少要远远超过60帧,否则多数场景下,高刷新率屏幕更像是心理安慰。首发的1050Ti版本,针对守望先锋、CSGO等主流FPS游戏都可以轻松在100帧以上运行。所以对于玩FPS的玩家来说,这个搭配刚刚好。而所玩的游戏对于配置要求更高、而又想体验144Hz带来的全新体验,那么推荐你静候Y7000P的1060版。
而散热结构方面,Y7000与Y7000P采用了相似的散热模组,1050Ti版采用1根8mm长铜管 2根6毫米短铜管的散热模组,而1060版则全部为8毫米,同样搭载TSI逆转双风扇。配合FN Q一键野兽模式切换以及解锁后火力全开的60W CPU功耗水平,激战时不掉链子,休息时不闹脾气。
服务方面,拯救者家族式的一系列专项服务同样适用于Y7000P:7*9小时的专属工程师热线时刻等待,更懂你的拯救者;独具特色的游戏陪玩服务,吃鸡有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耍,跑毒路上陪你刚枪;而全国2400余家线下服务站随处可见,拯救者在取号和排队上都有优先特权,绝不耽误你拯救游戏世界的队友;而针对有硬件升级需求的玩家,面对淘宝买来的零件和一把螺丝刀,到底是大力出奇迹,还是轻松定位服务站由工程师免费拆机帮助安装呢?针对游戏玩家的独特服务,联想确实做了很多的独到的创新。
比较遗憾的是Y7000P首发版本仅有i5 1050TI版本,虽然价格诚意十足,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据悉随后i5 1060版本的Y7000P很快会上架,而来自联想内部消息,联想未来将在部分产品上开始搭载512G PCIe固态的版本,而且价格会很惊喜,不排除Y7000P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可能是为了弥补不足,与Y7000P同步上架的还有一款i5 1060 高色域屏版本的Y7000,首发价格低至7199!这也间接证实Y7000P的1060版应该在7500左右。
据悉上述新品都会在8月初上海的ChinaJoy展台亮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现场体验,而打算入手的同学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传送门,前去预约全新的颜值电竞神器了。
联想官网:
犹记得当初HyperX Cloud系列电竞耳机发售之时,大批电竞选手佩戴使用,坊间各种好评如潮,可惜当时没能第一时间体验上该系列的电竞耳机。如今HyperX推出了Cloud Alpha Gold黑金纪念版耳机,价格下调200元,配置未减,对于我这种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无法找到一个不入手的理由了。
兼容多种游戏设备,包括手机和掌机。
作为红极一时的系列产品,大把的游戏战队给产品撑腰。
套盒式的包装,包装的细节还是挺讲究的。
产品全家福,附送的耳机袋深得我心,带着自己的耳机去网吧再也不纠结没地儿装了。
产品外观部分,与之前的Cloud Alpha系列产品大体一致,不同的是加入了金色元素,包括耳罩外侧硕大的HyperX LOGO。
头梁处的缝线也是金色。
头梁部分的填充海绵还算厚实,佩戴比较舒适,外侧是HyperX的完全体LOGO。
Cloud Alpha系列耳机均未配备自适应头梁,黑金纪念版也不例外,不过耳机的可调节幅度还是很大的;耳罩部分还有一个调节角度,可以根据脸型尽可能达到贴合不漏音的目的。
圆形的阻尼凹槽,拉伸的段落感和阻尼感都把握的不错。
一些小细节,这种暴露在外的线材设计对于我这种过于追求一体化的强迫症玩家来说,还是要稍微适应一下的。左耳下方分别是麦克风插口和音频线插口。
耳机的“柔韧性”还是不错的,头大的玩家也能有不错的用户体验。
耳机最核心的单元部分,50mm钕磁铁发声单元,双音腔设计,在单元性能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耳罩比较好拆,拆下之后就能看到发声单元了。只是耳罩往回装的时候,需要一点点耐心。
与麦克风合体,虽然麦克风的可调整角度很大,但是我还是更喜欢隐藏式的。
线材方面,1.3米带线控的编织线 2米PC延长编织线(耳麦分离式插口),两套线的柔软程度都不错,组合在一起用能有3.3米长,即便是机箱离得比较远也差不多够长了。
给线控一个特写,集成了音量调节和麦克风一键静音功能。
把全部配套线材插上之后的完全体。
使用体验环节,作为一款游戏耳机,FPS类游戏各种听声辩位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无论是吃鸡还是CSGO,都能轻松应对。
在音乐体验环节,得益于双音腔结构,Cloud Alpha Gold黑金版的表现力明显强于大部分游戏耳机,或许这也是众多游戏战队都在用这款耳机的原因吧,有足够的游戏性能,同时还能兼顾影音体验。
对于这个“双音腔结构”的概念,我还特意在产品详情页学习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让低音和高中音分开,在不同音腔内发生,减少失真程度,从实际的音乐体验环节来看,这个双音腔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码完字的时候已经是11月1号了,正是双十一开始的日子,网上搜了搜这款黑金纪念版耳机,竟然400出头就能买到,这个价位入手这款能游戏能影音,颜值不俗,佩戴感受不错的耳机,我觉得值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