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倩女幽魂1删减了哪些(倩女幽魂3电影彩片段)

发布时间:2023-12-09 16:30:47
广告 X
0.1折手游盒子

0.1折手游盒子

精品手游,真实折扣,省钱好玩,全部0.1折起!

APP下载  官网地址

2019年,一部叫《极限职业》的电影,登顶了韩国冠军榜,成为了韩国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韩国人看的热血澎湃,中国人也看的满是开心。

谁也没想到,会在韩国最卖座的电影里,响起张国荣的《当年情》,致敬着《英雄本色2》...

这不是韩国电影第一次致敬“港流”了。

从第一部在1987年韩国引进并开启港流风潮的《英雄本色》算起,今年,已经是36年了。

黄金年代的港流对韩国人的冲击是巨大的。

在任何一部韩国的年代剧和年代电影里,几乎都有着过去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烙印与痕迹。

韩国的综艺的主持人也说:

“在我们30-40岁的这群人,最喜欢的是香港电影,实际上,在我们的时代我们都喜欢看香港电影。

那时候我们把自己的人生都交给了电影。”

后来,韩国的学者把这段“港流”的对韩国的冲击取名为“香港电影综合症”,并进一步解释道——

“中国和韩国都隶属亚洲文化圈,

亚洲的发展时间很短,在几十年前整个东亚东南亚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穷,差不多的困难,社会发展也还不够快,人烦都吃不饱,哪里来的娱乐业。

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也是需要精神慰藉的。

而80年代90年代在亚洲崛起的香港电影,刚好给低靡中奋进的韩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与安抚。

一部周润发与张国荣合作的《英雄本色》带给韩国人“情比金坚”的真情感动,

一部刘德华的《天长地久》带给韩国人对爱情的“无限遐想”与至死不渝的忠贞与热烈,

一个“被誉为东方金凯瑞”的喜剧巨星“周星驰”用无厘头的喜剧,带给了底层韩国人无数的欢乐...

在韩国没有比香港电影更具影响的文化产品。

纵使强势输出的欧美电影也不行,那会欧洲电影忙着搞电影艺术,好莱坞梦工厂还在蓄势待发。

唯有香港电影是我们亚洲文化圈的自己人。”

是的,那会还不仅是自己人。即便是跟朝鲜分家后,韩国也一直把中华文化视为他们的“老大哥”。

1954年,朝鲜半岛战争刚签订“停战协定”不久,

韩国就把中文列进了高中教学大纲的“外语必修课”,那会的韩国人一直都以会读写汉字为荣。

就跟历史上只有朝鲜贵族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学习汉语一样,那会在韩国能学中文的大多数是旧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人群,大多数的老百姓学的都还是世宗大王发明的“训民正音”。

那种种简单,只表音而不表意的文字,旧贵族们和新贵豪门仍然学习中文,以学习中文为荣。

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开始推行“去汉化”,要求街道上不能再出现汉字招牌,

而汉语也在1995年从必修课改选选修课,韩语这才逐渐取缔中文在韩的庞大影响力。

但,无奈训民正音过于简陋,无法准确表达一些细节严谨的文书,所以涉及到法律、医学类的内容,时至今日,都还必须使用汉字做标注...

可以说香港电影能打进韩国市场,从一开始的源头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与共鸣。

而那会的韩国本土电影又很萎靡,第四次修订的《电影法》把电影从注册制改成了许可制,只允许20家电影公司制作电影和外国电影的进口。

整个韩国本土电影的制作落后又一团糟,好一点的进口片在韩国几乎是乱杀....所以不仅仅是张国荣,成龙在韩国具有超前的影响力。

港片早从邵氏电影时代开始,就在古龙,金庸等武侠小说的助阵下,一路越做越强,越做越大。

在70年代-80年代,港片跟美国电影一道瓜分了韩国市场,但是对于韩国人而言,那会的美国电影虽然卖座又叫好,但是美国人的文化跟他们无关。

港片才是他们真正的所爱。

于是当1978年,成龙的《醉拳》登陆韩国市场的时候,直接轰动了整个韩国,仅仅是首尔地区就有89万观众买票入场,这是什么概念呢?

1978年的韩国首尔的韩国电影院数量稀少,盗版录像横行,一部电影能突破20万人次,就已经是超级卖座的商业大片了,而成龙的人次是89万...

是韩国的超S级商业大片。

但是一年后,韩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韩国出台了3S政策...这政策直接导致,韩国本土好的电影死掉了,反倒是奶头业得到了发展。

那会儿,韩国的奶头电影得到了井喷式发展。

可奶头电影虽然井喷式发展了,但是没多久就看的人麻木了,再加上奶头电影毕竟是放不上台面的电影,于是这令下发后,韩国电影没有进步,而外国大片持续在盗版录像带上横扫韩国电影市场...

毕竟在整个1980年代,韩国只有KBS和MBC两家无线综合电视台,虽然VHS录像机国产化,让电影录像带成了韩国人的娱乐观赏途径,但正版录像带太贵了,禁令又限制这限制那,不如看盗版。

于是,港片在盗版录像市场上,

继续横扫韩国电影市场...

直到1987年6月一场大规模抗议,这才给电影解了禁令,一时间诸多的香港电影在韩国排队公映。

虽然韩国观众早就在盗版录像带里看过了,

毕竟那时学汉语的人多,即使没有电影院的字幕,那些做盗版的人也颇为上心的做了“韩语字幕”...

但韩国人根本没把成龙大哥当外国人,当本国人一样亲密和尊重,他们还是愿意去电影院补张票。

1987年年底,《倩女幽魂》在韩国的上映,

韩国观众又认识了王祖贤。

特别是在初中男生和高中男生之间,出现了特殊的热潮:大家拿着照相机进入电影院,一遇到王祖贤出现的镜头就用照相机拍下来留作纪念...

后来韩国D/S公司引进了《倩女幽魂》的正版录像带,但是受限于VHS录像带95分钟的时长,以及电影令,删掉了5分钟戏肉,依旧畅销。

王祖贤一夜之间成了韩国四大梦幻女神之一。

80年代末,王祖贤也成了受韩国片商第一个邀请拍摄韩国的广告的香港女星,亚洲女演员。

后来,无论是林青霞,还是钟楚红,张敏,邱淑贞,张曼玉都没能超过王祖贤在韩国的人气。

但是不久后却有两个男人跟王祖贤平分秋色,

那两个人叫张国荣和周润发。

1987年5月23日《英雄本色》在首尔的西大门和阳剧场首映,院线放映的时候有删减,首轮放映时的观众也不多,还不到10万人,结果在第二轮放映结束后,韩国D/S公司发行了完整版录像带。

录像带在韩国大卖,引发了巨大轰动。

这促使韩国片商组织了第三次电影公映,第三次电影公映电影大卖,当然,由于受到了盗版录像带的冲击,《英雄本色》第一部票房表现并不好,韩国片商也不太会考虑当代题材的港片引进。

当然,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电影的高压禁令下,韩国片商都畏手畏脚的,生怕引进后被毙掉...

直到1988年7月22日,《英雄本色2》在韩国首尔的试水上映,首尔地区突破了26万观影人次,且官方也默许了现代题材类港片在韩国的上映...

现代题材港片,这才打开了韩国市场。

虽然成龙曾在1978年的《醉拳》在韩国创下了票房奇迹,但是由于禁令的发展以及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的抢占好莱坞市场,成龙的电影虽大卖,但卖的是盗版录像带,正版被“禁令”给耽误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是《英雄本色》为后来的《警察故事》《监狱风云》《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现代题材香港电影彻底打开去往韩国的道路。

而《英雄本色2》的爆火,又推动了《英雄本色1》的爆火,小马哥也成了韩国人心中经典形象。

发哥爆火,成了第一个接演韩国电视广告的外国男明星,张国荣也成了那个年代韩国梦幻欧偶像。

录像带店里,到处都是发哥和张国荣的海报,每到周末都店里都挤满了学生和青春的少女。

香港电影也曾是他们的一抹生命。

刘德华也在90年代初,

成了韩国人的初代香港男神。

1989年,刘德华和谭咏麟合作的《至尊无上》打进了韩国市场,仅在首尔地区就有24万观众买单。

前面说过在那个时候的韩国,一部电影能超过20万的人次观影,就已经是超级大卖的商业片了。可以想象,当年《至尊无上》在韩国引发的轰动。

在那年即便是成龙大哥亲自来韩国宣传的《奇迹》在票房上也没有比过华仔的《至尊无上》...

步入90年代后,刘德华继续跟永盛电影公司的向华胜向华胜兄弟合作,而向氏兄弟也力捧华仔。

1990年由王晶亲自编剧和监制的《至尊计状元才》登陆韩国,立即制霸了韩国票房榜,收官时票房甚至还超越了当年的《至尊无上》的表现...

不久后,王晶的“赌片”也在韩国大卖,其中《赌神》在韩国创下了31万观众入场的高峰。

韩国报界夸王晶是“香港影坛的鬼才”。

1991年,华仔也凭借着“赌片”在韩国的人气达到了巅峰,在首尔举办了演唱会有4万观众入场,

同年跟吴倩莲主演的《天若有情》在第二轮放映时,引发了追捧,韩国SK集团旗下的SKC公司发行了正版录像带,正版录像带迎来爆发性大热卖。

《天若有情》成了刘德华在《至尊无上》后又一在韩国创造票房奇迹的代表作...

刘德华大火,随后《雷洛传》《中环英雄》和《赌城大亨》《最佳损友闯情关》也相继进入韩国....

那会的香港电影在韩国,就如同璀璨的烟火一般,耀眼又夺目,只是没多久后就也随着在90年代香港电影创作力的衰退而褪去光芒了....

虽然从9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还是有着像梁朝伟,张学友,黎明这样的巨星打进韩国主流市场,

但是从数据统计和影响号召力来看,

刘德华是最后一个打进韩国的香港巨星。

整个90年代,韩国引进港产片的口味都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东成西就》这样的佳作,但也不乏有各种小成本的B级片又或者粗制滥造的C级片....

而统治了整个90年代香港票房的星爷,也没能在前期打进韩国电影,韩国人对周星驰水土不服。

就跟大陆的观众一样,直到后来80年代90年代的观众成为主流,周星驰这才在韩国被正名....

但正名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尽管1993年,韩国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降至15.9%,达到韩国电影史最低点,外国片席卷好莱坞,但香港电影自己却走到了黄金年代的末期。

创造力衰退,粗制滥造的电影遍地都是。

它没有向过去那样,横扫韩国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大片,从1992年开始,好莱坞大片在韩国“大量发行“逐渐取代了港片在香港的影响力...

千禧年时,张艺谋的《英雄》李安的《卧虎藏龙》曾在全球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或许张艺谋能够把大陆电影带去韩国,把“华流”再一次带过去。

但很遗憾的是,《英雄》和《卧虎藏龙》在韩国的上映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千禧年开始,成龙电影乃至整体的华语电影在全球票房和影响力衰退...

这里面有着创作力衰退和其他本土电影的崛起。

但更重要的是——

千禧年开始,好莱坞电影公司和日本电影厂商都逐渐在全球,包括韩国培养发行渠道,其中好莱坞直接在韩国设立了分公司,甩开了代理人单开...

日本的各大巨头公司也集中资源培养自家代理人。

华语电影遭到了集体的挤压。

以前发行电影,你有好电影就行,但是现在人要跟你谈门槛谈,开始聊新的文化战争要开始了。

千禧年后,港片死了,华语电影在全球到处吃闭门羹,韩国电影也正在这个时候崛起了。

韩国电影为什么就崛起了呢?

很多人经常谈论什么“放宽审核”,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电影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港片是怎么死的,韩国电影就是怎么活的。

港片是怎么死的呢?是从1995年的中期开始,好莱坞冲击全球,本来香港市场就是有限的,而港片为了自己那自由市场的金融中心地位,对港片缺乏制度上的保护,好莱坞一来,港片直接投降了。

而这个时候的韩国电影做到了什么呢?

他们开始不断给电影拨款,1997年的金融危机,让韩国逐渐意识到要进行产业转型,于是他们在1999年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发展计划》,他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要建立自己的文产业链。

这给韩国电影的迅速崛起,打下了重大基础。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电影的崛起背后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来给背书。

世界产业经济史已经把这一段说的很明白了——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的主动力。

第三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说人话就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会让很多人变得富有起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一直都是文化产业消费的主力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想要快速发展,那么它一定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有足够的中产阶级。

根据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早在2012年主持发布《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25%。 美国 400 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

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了航天航空工业,居出口贸易额的第一位,占40%的国际贸易份额。

而在日本,他们的文化产业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日本游戏业号称“一兆日元产业”,是世界游戏业的先锋,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世界第一。2010年,日本文化产业规模超过11070亿美元,约占GDP总量的15%

手里要有钱,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才会发展。

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正是崛起于此。

1960年代以来,香港通过出口加工业,经济开始腾飞,并在香港本土形成了大量的中产阶层,这些中产阶层在物质得到满足了,有了更多精神上的需求,这也就带动了香港文化消费的需求。

而1974年,许冠文兄弟的本土草根喜剧片《鬼马双星》一炮而红,就是一次文化消费与绝情的信息,它让香港电影告别了古装武侠片的时代,走向新生。

而此后,香港电影之所以能够横霸东南亚,

正是因为赶上了90年代亚洲东南亚的发展,亚洲的四小龙,四小虎,也都在这个时候各方唱台。

东南亚也出现了不少的中产阶级,

而那会的香港电影的文化产业都电影建设也都走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前面,再加上亚洲文化的同根同源,韩国更是中华文化圈之一。港片的席卷亚洲看似偶然,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却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1974-1984年,连续1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上,港片的票房冠军从70万到2900万。

这恰好说明了文化产业链处在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而1985-1996年,成龙的功夫武侠片、周润发的热血英雄片、周星驰的草根喜剧片垄断了票房排行榜。这十二年里,三大巨星各夺得四次票房冠军,平分秋色。票房冠军成绩从3000万元到了5700万,成就了香港票房的巅峰。

这个成绩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被突破,所以人们普遍说这十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的十年,

但这也说明了经济没有突破。

1997年的金融危机风暴,冲击了一切。

大量的中产阶级面临破产,大家都没钱了,没人看电影了,于是坊间也总说,“香港电影在经历十年黄金年代后,实际亡于1997年。

韩国虽然也在这个时候受到了重创,但是从江汉奇迹的1953年开始算起,韩国已经有了44年的中产阶级的积累,虽然在97年之后,家族世袭罔替的财阀势力频繁上演,但是韩国依旧是公认的——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经济体」的极少数经济体之一。他们的核心产业:集成电路、造船、汽车、家电以及石油化工,在国际上高附加值市场都有一席之地。

第二产业的繁荣造就了中产阶级的繁荣。

韩国电影的崛起,实质上是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这也是为什么韩国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因为他们已经足够大的市场去消费,并且足够的能力去尝试走向海外市场。

于是,在多方的造就下,韩国文化产业一路狂奔,2010年时韩国文化就占了全国GDP比例6.5%,而游戏产业更是占据了全球64.2%的市场....

他们站在曾经港片的尸体上,带着港片的风貌与对电影的热爱,继续前行。

韩流也一路从半岛走向了世界。

所以经常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电影还不能走出海外,为什么我们就比韩国电影差距那么大?

其实不能这样去比较。

韩国的路子跟我们走的不一样,我们的模式也不一样,但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规律是一样的,你只有第二大产业足够发达了,文化产业才有机会。

好消息是,我们最新统计显示。

2021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2385亿元,增长16.6%(未扣除价格因素),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比上年提高0.13%。

虽然相比欧美,日本,韩国还有一段要走,但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民族复兴的制高点上,我们理性,要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

你要知道纵使是日本早在1968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实际上用了近22年,也就是90年代他们的文化产业才进入到一个真正的高峰期。

我们平行对比一下,

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在西方电影时上乱杀的是50年代的事情,中国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璀璨夺目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的事情。

这对比是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参考的是——

我们在2011年3月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虽然对比不精准,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要走向一个巅峰的话,用日本的22年来算,是2034年。

我们的今天的电影,是特效发达了,但是在发展的趋势下的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日本80年代的电影。

可,如果2034年了,我们的电影和文化长夜还没走出去,那才我们真正去需要思考和反思的时候。

过去我们走的太快,以至于有的时候忘记了。

伟业本就是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的。

我依旧还是相信中国电影的崛起,我们的文化产业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寒冬过后,春暖花开。

中国电影的璀璨夺目,终会到来。

参考文献:

魏君子《香港电影往事》

王克丹《韩国的经济现状与经济支柱是什么?》

赤戟《是什么阻碍了当前的我们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郑雄伟《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