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华为在巴塞罗那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其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
同年10月23日,这款手机在国内上市发售,售价高达16999元。
如果以华为Mate X作为国内折叠屏手机发展的起点,那么到现在折叠屏手机即将走过第五个年头。
不过这五年里,你见过身边有多少人用过折叠屏手机?
慢热的开端
2019年,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手机厂商们开始推出5G手机,并期待5G能够像当初4G一样,促使消费者换机重振智能手机市场。
这一年,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6.8%达2.406亿部,但却在年中被美国商务部列入被制裁的实体名单,遭受强烈打压。
或许是为了准备度过寒冬抓住一切能够带动收入增长的业务,华为在这一年开辟了折叠屏手机的赛道。不过相较于5G赛道的热闹,折叠屏领域相对冷清了不少。
2019年,只有三星、华为与摩托罗拉先后发布了折叠屏手机,而其他主流手机的折叠屏手机要等到2年后,才开始陆续发布。
为什么彼时全球第一与第二大的手机厂商都入局折叠屏手机,其他手机品牌却几乎都无动于衷呢?难道是不看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未来?自然不是。
事实上,对于其他手机品牌来说,当时不去涉足折叠屏市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折叠屏手机成本太高。
在2019年时,小米、OPPO、vivo等品牌虽然也在冲击高端市场,但在高端市场真正被认可的也就是三星、苹果以及华为。
连高端市场都没入门,小米、OPPO、vivo自然也没什么品牌号召力去售卖价格过万的折叠屏手机。
二是技术不够成熟。
当折叠屏最开始推出时,许多消费者看到的第一念头就是屏幕天天这样折,会不会很容易就坏?事实证明大家的担心并没有错。
即便强如三星,其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也遇到给媒体送测后,多家媒体都反馈屏幕出现故障的情况。随后,三星不得不延期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年初发布,年末发售,三星、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在国内隆重登场。然而,售价动辄1万多的折叠屏手机,可诟病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重量超过半斤,屏幕折叠后机身厚度超过1cm,屏幕的折痕极为明显,屏幕折叠后还有缝隙,软件适配不完善,续航拉胯……
折叠屏手机的不成熟显而易见,而消费者也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折叠屏手机。
根据IDC的统计,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194.73万部,基本只是相当于一款主流旗舰新机上市两三个月后的销量。
不过三星在折叠屏手机发展早期可谓是天胡开局,华为因被制裁海外市场大受打击,因此三星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对手。
并且三星推出了横向大折叠与纵向小折叠的双折叠组合,让消费者面临折叠屏手机时有了更多选择。
在2020年,三星占据了71.59%的折叠屏手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而华为则仅占据10%左右的市场份额。
2021年3月30日,小米发布其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小米也成为继华为之后第二个正式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国产手机品牌。
实际上,早在2019年1月23日,时任小米总裁的林斌就曾在社交媒体展示小米正在研发的双折叠屏手机,这证明小米对折叠屏手机早已有所布局。
那为什么2年后才发布折叠屏手机?因为折叠屏技术真的有点难,这点在小米初代折叠屏手机MIX Fold上市后也有所体现。
然而小米在折叠屏市场的首战就遭遇滑铁卢,MIX Fold外屏比例宛若遥控器,系统适配一团糟,拍照能力千元机水准,机身厚重,屏幕折痕明显……
有备而来的小米,似乎最后只做了一个半成品折叠屏手机出来,小米MIX Fold也成了有史以来小米售价最高同时差评率也最高的手机。
而在2021年,随着三星与华为不断迭代折叠屏手机,整个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IDC统计全球折叠屏手机2021年出货量超过了710万台,相较于去年的190万台增幅明显。
虽然折叠屏手机的销量相较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还微不足道,但已然成为一个有潜力的赛道。而慢热的折叠屏手机行业经过2年的发展,在2021年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期间,迎来了OPPO、荣耀、vivo等新玩家,除了雷打不动的苹果。
苹果什么时候会入局?
作为手机行业最有供应链话语权的厂商,苹果为什么迟迟不做折叠屏手机呢?
如果要列举苹果不做折叠屏手机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不过归根结底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时机未到。
苹果不同于其他手机厂商,其手机产品线更加统一与有序,这也更容易让我们从iPhone产品迭代的角度出发,去看iPhone的发展以及预测折叠屏iPhone何时会来。
如果回顾iPhone在外观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截至目前iPhone只有两次重大改变。
第一次是2007年发布的初代iPhone,采用电容触控屏,让人们屏幕触控交互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干掉了传统手机上的物理键盘。
第二次是2017年发布的iPhone X,目的是干掉手机屏幕上下边框所有多余的部分,打造完整无缺的屏幕。
但是在iPhone X上,苹果只成功了一半。因为iPhone虽然可以轻而易举干掉实体Touch ID,但代价就是不得不用上Face ID,而无论是屏下3D结构光还是屏下摄像头技术都还不成熟,因此iPhone X只能够顶着一个硕大的刘海。
从iPhone X到如今的iPhone 15,经过这些年的迭代,iPhone的刘海面积越来越小,如今已经缩减成灵动岛。
说实话,就算以后iPhone用上现在安卓手机普遍用的居中单挖孔屏,大家也不要意外。因为这也属于iPhone从刘海屏走向真全面屏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当屏下Face ID与屏下摄像头在保证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可以大规模量产时,当iPhone用上完全无缺口的屏幕时,折叠屏iPhone应该也就来了。
那么这个时间会是哪一年呢?
根据显示器调研机构DSCC的消息,苹果计划在2025年的iPhone 17 Pro机型上采用屏下Face ID技术,屏幕将仅为前置镜头保留一个挖孔。
而到了2027年,真正的屏下Face ID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iPhone才会出现,彻底填平屏幕上的缺口。
很有意思的是,根据TrendForce关于折叠屏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他们认为苹果在评估折叠屏手机的组件规格与性能,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折痕与可靠性有严格要求,在2027年之前苹果不太可能发布折叠屏手机。
没错,又是2027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或许苹果的折叠屏手机在2027年真和大家见面也说不一定。
从2007年的初代iPhone,到2017年的iPhone X,再到2027年的iPhone Fold,三款产品开辟三个时代,一切似乎都刚刚好。
折叠屏手机真能成为手机厂商们的救命法宝吗?
从最初解决屏幕长时间折叠带来的质量问题,到满足消费者对于重量厚度比肩普通直板机、屏幕折痕要几乎不可见的要求,一路走来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
不过目前折叠屏手机依然是在做取舍,比如想要与直板手机一样的轻薄,那就没办法拥有顶尖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方面折叠屏手机距离主力消费价位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最初动辄上万元的横向大折叠屏手机,已经有主流手机厂商将其做到了6999元起售,但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依然是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
而一些纵向小折叠屏手机虽然更具成本优势,甚至起售价做到了惊人的2999元,但是其在包括处理器、屏幕、影像以及充电在内的核心配置都大打折扣,体验上又舍弃了太多。
如果仅仅凭着比直板机多了一次折叠,能够有更大的屏幕,但是价格贵了一倍,体验却有得有失,那么我认为折叠屏手机可能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玩物。
不过我们回看智能手机最初的发展,2007年首款iPhone发布,2008年首款Android手机发布。
随后几年时间里,iOS与Android共同推进了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的转变,智能手机出货量获得爆发式增长。
功能机与智能机的核心区别,不外乎后者在操作系统上更加领先,而操作系统改变了手机的交互方式,交互方式又改变了手机的形态,于是手机上的实体键盘没有了,屏幕越来越大。
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那么多年后,生成式AI成为最有可能推动手机系统革新的技术,许多行业分析机构都将2024年称为AI手机元年。
那么未来,如果AI加持下的操作系统发展成熟,更容易与折叠屏手机的形态做结合,让折叠屏手机体验领先于直板手机,那么绝对能够快速推动直板手机朝着折叠屏手机转变发展。
此外,苹果入局折叠屏手机,对于整个市场也会是重大利好。
暂且不说期待苹果能够带来怎样的交互创新,至少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折叠屏手机行业的相关产业链会得到完善与升级,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折叠屏手机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更能够推动折叠屏手机成为主流。
虽然2024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1780万台,只占到智能手机市场约1.5%的份额。但我还是乐观地相信,等到2027年以后,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苹果的入局,折叠手机会迎来爆发式地增长,重振整个智能手机市场。
不过,虽然长期保持乐观,但短期我们还是要保持悲观。毕竟到了今年,小米与荣耀才打算发布自己首款小折叠屏手机,而他们还在争论小折叠的外屏应该如何设计如何定义。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折叠屏手机发布了五年,你见过身边有多少人用过折叠屏手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