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6月13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调查,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已经探明,并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
据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两艘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在确认:一号、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遗物数量超10万件;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
目前船体可见10个以上分舱,船货主要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
专家介绍,一号沉船发现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珐华,创烧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乾隆以后很少烧制,后世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
而发现珐华器的一号沉船,也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见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