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正在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CGT技术通过修复、替换和改造人体细胞和基因,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成为未来新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新药公司主要专注于CAR-T、TCR-T等免疫细胞产品,以及基因修饰溶瘤病毒产品的研发,治疗领域为血液瘤、淋巴系统肿瘤、实体瘤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预计,到2030年我国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33亿元增长至5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53%。其中,CAR-T细胞疗法作为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1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287亿元。这一增长势头不仅反映了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加,也体现了慢性疾病和罕见病的高发率以及CGT研究和开发的持续投入。
CGT技术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完善。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这一领域。政策的加持为CGT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始积极布局CGT产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动CGT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进程。这些企业涵盖了从上游的实验试剂,到中游的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和生产,再到下游的临床应用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那么,当下国内主要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玩家的动向如何呢?
目前国内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业务的公司超过100家,其中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均有产品上市,另外,研发管线数量靠前的有:纽福斯、本导基因、锦篮基因、新芽基因、辉大基因、康弘药业、本元正阳、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诺思兰德等。临床阶段靠前的有:三生制药、天达康基因、信念医药、达博生物、华邦健康、纽福斯、诺思兰德、济群医药、人福医药、东方略生物、索元生物、信立泰、本元正阳、恩多施生物、贵州百灵、本导基因、北海康成、康希诺、博雅辑因、嘉因生物、舒泰神、天泽云泰、达博生物等。
从业务关联度角度来看,目前诺思兰德、传奇生物(LEGN)、诺诚健华、药明巨诺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业务关联度在95%以上,主营业务均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的销售、定制化服务等。第二梯队为博雅辑因、亦诺微医药等;其次是复星凯特、纽福斯、滨会生物等。
龙头企业分析——复星凯特
企查猫资料显示,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复星凯特)为复星医药与美国Kite Pharma(吉利德科学旗下公司)合营企业,成立于2017,注册资金为21,400(万人民币)。
复星凯特长期致力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研发,率先于2021年6月获批上市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不仅填补了国内细胞治疗领域的空白,更开启了中国CAR-T治疗元年。奕凯达®的成功上市,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截至2023年,奕凯达®已成功治疗超600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除了不断研发创新的治疗产品,复星凯特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今年1月,公司推出了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该计划规定,符合条件的患者在使用奕凯达®治疗后,若未能达到完全缓解,将获最高60万元的返还。3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CAR-T治疗的第100例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出院。
此外,复星凯特还积极推动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立了160多家奕凯达®高标准治疗中心,为更多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治疗服务。同时,复星凯特还推动CAR-T细胞治疗产品纳入超100款城市惠民保项目以及超过75款商业健康保险项目,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复星凯特董事长张文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努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细胞治疗产业作出更多的探索和突破。我们将用复星凯特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主要应用于癌症、罕见病等领域
基因治疗能够通过改变人类基因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在治疗遗传性疾病、肿瘤和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前景,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癌症、罕见病等。具体应用领域及细胞与基因治疗优势如下:
中国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21世纪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不断变化,中国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003—2018年,中国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从2003年的12.33%大幅度增长至2018年的34.29%,年均增长1.46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截至2020年中国慢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慢性病人数超过7亿人。中国人口中高血压患者达4.2亿人;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人;糖尿病人口有1.21亿人,为全球第一。结合我国人口结构情况、老龄化问题凸显以及较多居民生活方式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实际情况,前瞻预计202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仍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将突破40%。
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
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提出面向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竞争力较强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优势区域,推动细胞产业等重点生物医药领域集聚发展;202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建设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的“1 5 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202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高端生物制药,推广合同研发生产组织等新模式,鼓励通过合同生产组织(CMO)或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方式,委托开展研发生产活动。
在监管规范和政策支持下,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前沿领域影响力。根据《我国基因治疗的现状与未来》,2021年后,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商业化进程加快,市场规模增速较大。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885.3亿元。
目前,我国CGT行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球发达国家,正处于努力追赶的阶段。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已经有49款CGT疗法上市,其中包括15款体外基因疗法、14款基于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疗法、17款小核酸药物,以及其他3款(不包括DNA和mRNA疫苗)。
CAR-T疗法主要用于特定类型的血液癌症,但其治疗成本高昂。在中国,获批的五款CAR-T疗法的价格都在百万元左右,其中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售价为120万元/针。如何解决CAR-T疗法高昂的支付费用,是一个摆在患者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细胞与基因治疗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将继续受到关注。由于耐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多种疾病出现新的治疗需求。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两点都带来了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的上市将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从而实现市场规模的增长。全球各国都寄予厚望于治疗癌症或罕见病的新药或新型疗法,对新药和新型疗法的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