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6月14日-16日,以“想象”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知行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阳出席并演讲。宋阳谈到智能驾驶的趋势时表示,自动驾驶渗透率逐年提升,今年预测会达到48%。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一样,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的决策依据。
宋阳指出,目前的数据还不能在车厂之间、系统供应商之间进行共享,每家都在重复采集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浪费。如果这些数据集合起来训练算法,会让中国自动驾驶更加快地跑在世界前列。“我们做这些事情,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极致的体验,包括极致的人机交互,拟人化决策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宋阳认为,智能驾驶的另一个趋势是驾舱一体。“直到今天,很多的车都是座舱一个控制器,泊车一个控制器,行车一个控制器,随着智驾和座舱的发展,实现了两个一体,或者是舱泊一体,或者行泊一体,最终是舱驾一体。”
宋阳表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舱驾融合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终局,它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通信延迟的极大的优化,打通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回看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
——自动驾驶技术等级
自动驾驶是智能驾驶发展的较高阶段,而无人驾驶是实现完全自动化后的最高层次。依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按照自动驾驶对于汽车操纵的接管程度和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分为L0-L5共六级:
按上述分级标准来看,L0是无自动驾驶;L1-L4是在限定场景下由系统完成相应的驾驶行为,只有当自动驾驶达到L5级时,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驾驶,且任何情况下都无需人类接管,即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此外,L4级自动驾驶只要在系统指定适用的场景下也是“无人驾驶”,可以说,L4就相当于限定场景下的L5。
——企业自动驾驶技术布局情况
根据小米技术发布会,小米智驾采用的底层算法为BEV Transformer 占用网络,并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但相比较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特斯拉和华为,小米自动驾驶的底层算法仍类似于2022年特斯拉FSD V11,而2023年特斯拉则已开始正式训练端到端模型,并于2024年已发布FSD Beta V12测试版;对比国内厂商华为,华为采用BEV Transformer GOD网络(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架构,并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在实际运行中性能优秀且降低了自动驾驶技术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性。因此小米在自动驾驶算法上仍然需要持续跟进研发。
目前相关企业切入自动驾驶业务的方式各不相同:传统车企采用“渐进式”路线,从相对基础、难度较低的辅助驾驶入手,逐步实现L1/L2/L2 的辅助驾驶功能。而谷歌、百度、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则选择“跨越式”路线,“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瞄准L3阶跃式发展,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剑指变革式引领。
目前中国主要车企均布局了自动驾驶业务,吉利、长城、长安、东风、一汽红旗、上汽、奇瑞已经实现了L3级别智能驾驶布局,其中吉利、长城、东风已经进入L4/L5级别智能驾驶领域,到2025年我国主要车企均将布局L4/L5级别智能驾驶。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技术方面,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市场应用,不断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国盛证券表示,在政策、产业、技术等不断完善,以及商业化进程提速的大背景下,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有望在未来2年至3年内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发展。市场规模方面,中信证券认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够有效解决人力成本提升交通安全、司机短缺等诸多痛点,自动驾驶潜在市场空间超数万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