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竞相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此外,一些新兴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例如无人配送和出租车服务。尽管自动驾驶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法律法规和道路安全等问题,但市场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想要普及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第一。北京时间6月18日(周二)晚间,科学顶刊《自然》发表了一篇论文,对真实世界中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称,在大多数事故场景中,配备高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发生事故的几率通常低于人类驾驶的车辆。具体来看,自动驾驶车辆在执行常规驾驶任务(如保持车道位置和根据车流调整位置)时一般更安全、更不容易发生事故。而且,自动驾驶车辆发生追尾事故的可能性相比人类驾驶车辆低了6%。
不过,研究同时发现,相关系统目前仍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的技术水平和事故中启动的特定系统方面。在晨昏弱光环境下和转弯等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表现更差(事故率分别是人类驾驶的5.25倍和1.98倍)。
对于上述论文的观点,美国通用汽车(GM)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的一名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在99.99%的场景中,自动驾驶汽车做得已经很好了,但自动驾驶仍存在一些“长尾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艰难而漫长的,也没法完全解决。他强调,“实现全面超越人类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至少还需要5-10年。”(注:“长尾问题”是指自动驾驶汽车中的边缘情况,即发生概率较低的可能场景。)
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曾表示,在物理世界发展最快的可能是无人驾驶,现在的无人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安全性要高N倍,这个N是远远大于1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曾表示,“自动驾驶永远不会完美。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但我仍然认为它可以将发生事故的概率降低10倍。那么死亡、悲剧和严重受伤的人数也会减少10倍。”
回看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
——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演变历程
根据2023(第七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发布的《自动驾驶3.0时代,大模型重塑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目前我国的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3.0时代。
自动驾驶的1.0时代是硬件驱动,主要依靠激光雷达和人工规则的认知方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2.0时代是软件驱动,特点是传感器单独输出结果,用小模型和少数据的模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3.0时代是数据驱动时代,采用多模态传感器联合输出结果,用大模型大数据的模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目前汽车的自动驾驶仍处于L2“部分自动驾驶”和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阶段。
——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交通安全性的提升,交通效率的优化以及出行方式的选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自动驾驶已经在公共交通、出租车、物流和配送、城市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实现了多样化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法规的完善,预计将有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技术方面,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市场应用,不断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因此目前中国还处于自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期,目前还是以技术研发为主,预计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水涨船高。从渗透率来看,乐观预测到2030年,中国L0级别、L1级别、L2级别、L3级别、L4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别达到7%、11%、51%、20%、1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第一,自动驾驶安全更是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根本保证。他建议全行业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和安全体系建设——政府层面制定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认证的标准和监管规范,行业平台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层面推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融合一体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