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有人说,无非就是“眼睛里满是故事,脸上却没有风化。每天微笑,自信而温柔,不羡慕谁,也不嘲笑谁。”
那些把生活和事业经营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有七条相似的人生智慧。
本文总结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其作品中对于人生状态的阐释,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本文的金句:
1、首先要坚信“你的能力无限”,然后每天积累看似平凡的努力,保持创新精神。
2.如果我们真心希望拥有幸福充实的人生,那么就必须以善良作为人生的根基。
3.只有把精力投入到一个领域,并把它研究透彻,才能达到真理,才能理解一切。
4、苦难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幸运当然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受挫时也不要沮丧。这比什么都重要。
5.梦想和愿望是人生腾飞的跳板。
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是那些相信自己可能性的人。
如果只用自己目前的能力来判断“好不好”,就无法突破自我,无法完成艰难的任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无限拓展的。
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并且怀着“无论怎样都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不断努力。
永远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并鼓起勇气去接受挑战,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
也可以说:“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因此,“追求人类的无限可能”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无限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那么好,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跟大家强调:“请相信,你的能力是无限的。”
别对“我是不是有无限的能力”这个问题想得太深,最好有点“不靠谱”。
如果你的能力还没有提高,说明你的能力还没有磨练出来,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去磨练我们的能力。
“我的能力是无限的,之所以一直没能提升,是因为之前没有努力提升能力的意识,所以以后一定要努力。”你必须这样想
要取得新的成就,就必须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并通过实践追寻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也就是说,只要每天积累看似平凡的努力,你的能力就能得到无限的进步。
总之,首先你要坚信“你的能力无限”,然后每天积累看似平凡的努力,保持创新精神。
这种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有句话说,“付出爱,爱会回来;给予祝福,祝福会来到你身边。”我们要相信善行会有善果,好人有好报,善良是我们人生旅途上最大的护身符。
要想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还需要懂得“态度决定人生”这个重要的“道理”。
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启蒙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特莱恩曾经说过:“任何思想都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同时还可以吸引与之产生共鸣的其他思想”。
当我们有善念时,善念就会变成善的力量,带给我们好的结果;如果我们有恶念,恶念也会变成恶的力量,带给我们坏的结果。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脑海里,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想法”?
如果我们真心希望拥有幸福充实的生活,那么就必须以善念作为生活的根基。
但为什么善念能给我们带来善的结果呢?
因为我们生存的宇宙原本就充满着善意。
之所以说宇宙充满善意,是因为在我们的宇宙里,处处都有美好的理念,让万物生机勃勃、蓬勃发展。
只要我们相信、分享这个美好的理念,并能与这份关爱的普世意志的脉搏相契合,就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正如古语所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善有善报”一样,关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你今天付出的爱,最终会回报给你,给你带来幸福。
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一个领域,并把它研究透彻,才能达到真理,才能理解一切。
比如一位长期专注于工作、掌握高超技艺的工匠,即便谈论人生,也能提供深刻的见解。
另外,通过修行提高了品德的僧人,即使在讨论其他领域的话题时,也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
还有园丁、作家、艺术家,凡是精通一门艺术或技能的人,他们的言语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养。
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工作很枯燥,就开始想:“做这么简单的工作,能有前途吗?”他们会问:“我希望你们能让我做点别的工作。”
这是不对的,知识面广而浅,就等于什么都不懂,只有深入研究,彻底探索,才能掌握一切。
因为万事万物都蕴藏着主宰一切的真理,明白了一件事,就能明白一切。
如果你想开创一番事业,改变你的命运,你就要设立新的目标并努力奋斗,发挥你的创造力,每天稳步走好每一步。
我所说的努力,并不是指不假思索地使用蛮力,而是指认真思考如何实现目标,以及具体怎么做。
只要你仔细思考,好的想法就会出现。一旦你有了好的想法,就应该立即付诸行动。一开始不会一帆风顺,所以你需要进一步思考。
如此反复,“思考、练习、再思考”的循环,就能将你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同时我的执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长期这样做,一定能达到我的目标。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摸索阶段,有时候会面临很大的困难,甚至会不知所措。
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不够坚强,或者抗压能力不够强,就会变得胆怯,会想“这就是结局”、“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无数的人努力过却最终失败,这很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让我们感到失落。
我们必须抛弃这种消极思想,激励自己“既然我一直坚持创新,认真思考,并且比别人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我就不可能失败”。
你要相信,虽然此刻你面临着困难和逆境,但这其实是神灵对你的一种考验,你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看到光明。
关键是要激励自己,鼓起勇气。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激励法”。换句话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激励自己,鼓起勇气。
这其实就是一种将自己灵魂的意志力通过另一个自我传递给自己的方式,让另一个自我告诉现在的自己“不要气馁”。
换句话说,那些持续有目标、对生活有清晰愿景的人,通过不断激励自己,就能激活自己的潜意识,从而带来积极、令人满意的结果。
通过几十年的商业经验,我发现一个人的行为结果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
最好是心态积极乐观,实际工作顺利。
问题在于你遇到困难时如何应对,如果你想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好成绩,你不应该向外求,而应该向内求。
你不能依赖别人来帮助你,也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把事情做好。你必须保持这种心态。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指望别人的帮助。你必须自己开辟道路。
人生与事业都是用真刀真枪决出胜负的竞技场,要时刻怀着必胜的信念去面对竞争。
但越是想赢,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就越大,这时候我们就会胆怯,就会放弃初衷,最终妥协。
克服这些困难和压力的动力来自于当事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角斗士的战斗精神可以突破一切障碍,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不管有多困难,有多艰难,“永不放弃,一定胜利”——这种凶猛的斗志必须被点燃。
尤其是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的领袖,要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如果说哪个社会角色最需要有拳击手、摔跤手、相扑手的战斗精神,我想一定是企业家。
但是,我所说的战斗精神,并不是想要“彻底打败对手”的好战精神。
你可以留意路边的花草树木,它们为了在自然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一直在努力的向着太阳生长。
但花草树木绝对没有“破坏周围植物”的意思,它们只是想沐浴更多的阳光,所以才拼命地伸展着枝叶。
我们周围的所有植物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在拼命地生存,如果一个生物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那么它就将面临灭绝的命运。
这就是自然法则,“适者生存”。
我们常说,“自然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吞噬弱者,生存下来,竞争异常激烈。但残酷的“我是唯一,谁也不是唯一”只是表象,并不是自然的本质。
“适者生存”的真谛应该是“只有努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人,才有资格生存,不努力,必然会灭亡”。
所以,斗志不是打败对手的攻击性,而是为了自身生存而拼搏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生活状态。
遇到失败和困难时,不要抱怨或责怪他人,而是经受考验,坚持努力,转逆境为顺境。
当你成功而幸运的时候,不要骄傲自大,不要急躁,要真诚感恩,不断努力,才能让你的成功长久持续。
苦难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好运当然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失意时不要沮丧,这比什么都重要。
要知道,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这时候就不要再向外界寻找借口,而是把挫折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以开朗积极的心态去迎难而上。
不管是何种现象,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观念,不以不好、消极的角度去理解它,而是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接受和处理它。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继续努力、不懈地奋斗。
因为无论情况有多困难,只要你以乐观的态度努力,就一定能克服。事情的结果会随着你的精神状态而改变。
对未来抱有希望,以愉快的心态采取积极的行动,对于工作和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在京瓷创业初期,我称自己为“怀揣梦想的梦想家”,不断向员工讲述自己的梦想。时至今日,我依然牢记对梦想的追求,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人生充满美好希望,只要我们记得梦想、记得浪漫、保持积极心态,就能开创未来。
我常说:“无论处境多么困难,你都绝不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公司的未来感到悲观。”
你不能抱怨,不能觉得不公平,也不能有负面情绪,这样的负面想法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沉闷、阴郁。
生活幸福的人都有积极心态。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我们仍然要讲述自己的梦想,描绘美好的未来。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不会有创造力,不会成功,他的个性也不会成长。
因为个性只有在描绘梦想、钻研创新、不懈努力中才能得到磨炼,从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的是,梦想和愿望是人生腾飞的跳板。
世间一切现象,皆由自心所致,由于思维方式不同,生活、工作的结果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开朗,积极行动。有了这种心态,你的人生就会好转。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