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生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生态发展蓝皮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1~2022)》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结合各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划分为八大区域。在建设“绿色中国”和“美丽中国”新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对各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为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书总报告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界定了生态旅游体系概念,总结了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和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历史,同时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对八大生态旅游区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区域间生态旅游发展程度差异不断扩大,具有独特生态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势头更强劲。区域间生态旅游发展差异大、区域生态旅游发展阶段较低等突出问题,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区域生态文化特色、加大宣传教育等措施予以解决。
本报告共分六部分。指标部分从大数据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城市间集聚效益、生态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生态旅游交流集聚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区、市)生态旅游发展遥遥领先,应更加注重东中西部各省(区、市)均衡发展、相互均衡发展,充分发挥直辖市和部分先进省(区、市)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可利用、可开发、可持续、协调的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科学发展,进一步缩小各地区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差距。
在区域部分,通过对多个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得出建立生态旅游补偿机制与协调模式、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专题中探讨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评价标准体系和验收制度以及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下的需求。研究表明,“双系统”要准确把握绝对量与相对量的平衡,保持系统的动态性和稳定性,将游客满意度作为验收结果的重要参考;通过总结黄山、桂林、峨眉山生态旅游发展,发现拥有一定垄断性的景区资源可以带来稳定的收入增长,但一些可有可无的配套设施并不能带来利润增长。
在政策与监管部分,梳理了我国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了国内生态旅游供给与需求、开发与保护、物质与精神、权利与责任等矛盾,总结了旅游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推广应用中的“痛点”,并提出了编制生态旅游资产负债表、建立生态旅游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生态旅游法律体系、加强信用等级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以川西大九寨沟生态旅游线路为例,探究其品牌发展历程,在资源与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品牌战略。川西大九寨沟生态旅游线路的成功经验表明,依靠政策明确品牌建设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发展品牌集群是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品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部分,对国际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日本“生态旅游 ”、泰国“七大绿色理念”等成功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模式、做法和成果,并从行业监管与规划、部门协作、社区参与、人才培养、商业模式等方面给出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总体来看,全书围绕《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从产业规划、环境保护、支撑体系等方面概括总结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并实施综合评估,为专家学者、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