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时节,艺苑收获季。在八闽大地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一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简称“中青赛”)复决赛阶段比赛于10月17日在福州拉开序幕。这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后,福建省举办的重要舞台艺术专业赛事,旨在通过舞台竞技,发掘舞台艺术新生力量,检阅艺术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文艺“闽军”奋进风采,推出新时代舞台艺术领军人才,推进福建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吴新斌观看了10月17日下午的戏剧曲艺木偶组和当晚的声乐舞蹈杂技组首场比赛,并指导现场评审工作。
本届中青赛包括“戏剧曲艺木偶”“声乐舞蹈杂技”“器乐演奏”三大类(3个子赛事),分为戏剧曲艺木偶、戏曲器乐、声乐、舞蹈杂技、西洋器乐、民族器乐6个组别,涵盖戏曲、话剧、曲艺、木偶、戏曲器乐、声乐、舞蹈、杂技、民族器乐、西洋器乐等多个艺术门类。首日赛事戏剧曲艺木偶组多为传统经典折子戏,其中不乏“福建戏曲名老艺人薪传计划”折子戏;音乐舞蹈杂技组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首次增设了基本功技术技巧展示环节。参赛演员,既有60后,也有00后,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参赛演员个个全力比拼,整个比赛过程紧张有序、精彩纷呈。为期12天34场的复决赛现场比赛同时全程多平台直播,不仅是一次舞台表演艺术的比拼,也是专业艺术工作者的交流互学,更是一次福建文艺百花为人民绽放的惠民演出、向人民汇报的艺术盛会。
第十一届中青赛于2023年5月启动,分为报名、预选赛、复决赛、赛后辅导、汇报演出五个阶段。参赛对象为全省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在职演员、演奏员,艺术院校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全省共有712人报名。其中,“戏剧曲艺木偶”子赛事367人,“音乐舞蹈杂技”子赛事233人,“器乐演奏”子赛事112人;国有文艺院团586人,非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2人,高校104人;硕士以上学历人数101人(其中博士9人),高学历参赛人数较往届有明显增加。比赛经过全省各地精心组织预选赛,最终共有371名演员进入复决赛。复决赛中,“戏剧曲艺木偶”“声乐舞蹈杂技”在福州举办,“器乐演奏”在厦门举办。戏剧曲艺木偶组作为参赛演员最多的一个组别,涵盖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芗剧)、京剧、越剧等15个剧种,以及话剧、曲艺、木偶等类别。本届中青赛鼓励参赛者以所属剧(曲)种的传统经典折子戏(曲艺段子),或原创首演剧节目参赛。除“戏剧曲艺木偶组”外,其他5个组均采取现场打分方式决出高低。为加强本省艺术工作者与全国名家的交流,拓宽艺术视野,进一步提升赛事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各组别均邀请部分全国知名专家、艺术家担任评委,并开设多场不同门类的艺术名家讲座。
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相关情况链接
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简称“中青赛”)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创办于1983年,至今已整整走过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福建中青赛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同步创办,它的诞生回应了时代的呼唤。20世纪80年代初期,舞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表演艺术水平良莠不齐,优秀青年表演人才匮乏,演出队伍青黄不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建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把演员队伍建设作为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把优秀演员的涌现作为艺术事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把举办中青年赛事作为提高全省中青年演员表演水平,推动福建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牵引和有力举措。赛事的设立和举办,极大激发了老一辈传授技艺、年轻一代勤学苦练的热情,也引发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始终紧跟时代脚步,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曾一度更名为“武夷奖”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重点为40岁以下舞台表演艺术工作者提供竞技平台,试行过评委评分与观众评分相结合的评奖方式,调动观众参与积极性,增加比赛透明度。2017年,第九届调整为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参赛年龄放宽到45周岁,参赛对象为全省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民营)在职演员、演奏员,艺术院校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参赛选手由上一届的490名增加到590名。2020年,第十届起,恢复为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回应广大艺术工作者关切,参赛年龄进一步放宽到55周岁,明确为受聘于专业表演团体和单位的港澳台舞台艺术工作者参赛提供同等机会,比赛探索现场打分并特邀部分全国名家参与评审。进一步扩大了参赛覆盖面,充分调动更多在职演员、演奏员的积极性,最终共有727名选手参赛。
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作为政府部门主办的全省性常设性专业性舞台艺术赛事,所设奖项为省级文化艺术政府奖,每三年举办一届(自1998年第三届起)。现包括“戏剧曲艺木偶”“声乐舞蹈杂技”“器乐演奏”三大类,戏剧曲艺木偶、戏曲器乐、声乐、舞蹈杂技、西洋器乐、民族器乐6个组别。四十年来,以其涵盖面大、专业性强、具有广泛影响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品牌优势,成为发现、培养、造就一代代舞台表演艺术领军人物、骨干力量的重要平台,为福建艺术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该赛事引导全省中青年演员以比促学、以赛促练、勤学苦练、接力奋斗,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了全省中青年演员提升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热情与积极性,阶段性地展示全省演员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品质。每一届比赛都是对全省艺术创作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和院团院校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一次检阅,通过比赛进一步明晰各艺术门类、各地域、各剧种、各行当、各单位乃至每名参赛演员的短板弱项和努力方向,对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特别是二度创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
经过四十载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表演艺术人才。通过历届比赛脱颖而出的一批批优秀中青年演员,经过舞台磨砺后成为福建各艺术门类和各大专业文艺院团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舞台表演艺术领军性人物。各艺术门类一批批优秀中青年人才的不断涌现,展现了福建舞台艺术传承发展的勃勃生机。
我省历届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国际杂技金奖以及国内外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赛事的奖项得主,绝大多数都曾经历过该赛事的磨砺,逐步闪亮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其中,戏剧曲艺类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以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静萍(“二度梅”)、周虹;“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乃春、王少媛、吴晶晶、陈洪翔、李敏、田磊、苏燕蓉、陈琼、陈娟娟、孙劲梅、王君安、吴则文、陈丽宇、黄艳艳、郑全;“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李白燕、杨雪莉、庄丽芬、肖向丽等。
今年以来,全省艺术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精品为立身之本,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努力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四篇文章”,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等方面又取得新的佳绩。继2022年歌仔戏《侨批》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莆仙戏《踏伞行》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后,今年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我省获奖数全国第一,共20个获奖名额我省占到3席,郑全、孙砾分别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我省实现了该奖项的十一届蝉联。歌仔戏《侨批》、莆仙戏《踏伞行》、交响音画《海峡 海峡》、歌剧《鸾峰桥》等四部剧目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集中示范演出,入选数居全国第二。高甲戏《围头新娘》、舞蹈诗剧《白鹭·三章》、莆仙戏《钱四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高甲戏《围头新娘》等10多部优秀作品入选全国戏曲(南方片)展演、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全国杂技展演、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全国舞蹈展演、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全国高腔展演、全国汉剧优秀剧目会演等。舞蹈《奋进路上》、芗剧《谷文昌》等参演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观看了演出;南音《百鸟归巢》和莆仙戏《踏伞行》首次亮相总台春晚舞台;福建艺术职业学院70名师生参加亚运会闭幕式和亚残运会开幕式演出。曾静萍等福建6位演员主演的6部剧目入选戏曲传承振兴工程的2023-2024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入选数居全国首位;陈琼入选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生行、旦行)(全国旦行仅入选20人)。我省还成功举办首届海丝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推出福建省梅花奖演员展演季,启动“文艺倡廉”福建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实施“福建名老艺人薪传计划”,举办福建戏曲表演艺术名师工作坊、福建戏曲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班,组织复排一批经典作品,不断提升“闽派”特色文艺精品在全国的影响力,推动全省院团出精品有名剧、出人才有名家、出经验有名团、出效益有突破“四出四有”取得突破性成果。
闻丨第福建省赛决赛在福十一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