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以退为进” 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4-08-25 11:11:45

原标题:“以退为进” 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近日,在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田间地头,只见几台挖掘机正不停转动,一铲又一铲地将黑土往水塘里回填。“这里原来是水产品养殖场,现在全部退出了,用于复耕复垦。”显应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平介绍说,该场涉及土地面积87亩,其中50亩恢复成耕地,剩余土地由村里流转后引进企业,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并配套建设冷藏库、仓储、物流等设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涵江区位于莆田木兰溪下游,域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充足的淡水资源,为传统养殖业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海外市场需求膨胀,许多本土和外来的养殖户寻得涵江区北洋平原地带,养起了鳗鱼、对虾、鲈鱼等水产品。

发展至近年,涵江辖区内仍分布着上千亩养殖区,但以个体养殖户为主,并未形成大型的龙头企业、成熟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的产业格局。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养殖区污染严重,许多养殖废水直排周边河道,而个体养殖户又无法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用以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形成恶性循环。随着莆田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养殖区成了整治的对象。

“从2021年开始,涵江区顺势而为,以点带面、重点攻坚、全流域治理,制定水产品养殖场清退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一个过渡期,分阶段陆续清退养殖场,还木兰溪下游流域一片绿水青山。”涵江区副区长陈敏说,养殖场清退工作以白塘镇为试点,率先关闭了20多家养殖场,紧接着向全区推广。2023年,涵江区81家水产品养殖场全部清退到位。

“清退工作启动时,我们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根据养殖户具体情况分类施策。”涵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陈志芳说,以鳗鱼苗养殖业为例,针对投苗不久的养殖场,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养殖户签订承诺书,同意在该批次水产品上市后不再继续养殖;针对鳗鱼苗已达到生长周期可以上市的养殖场,积极帮助养殖户寻找市场渠道和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销售;针对养殖经验丰富的成熟型人员,将他们推介到外地的公司化水产品养殖场。

据统计,一个水产品养殖场每次换水,养殖尾水可达数万吨,对周边流域水质影响较大。白塘镇范围内设有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断面——涵坝水质监测站,位于白塘镇木兰溪入河口。数据显示,该断面2021年度水质平均Ⅴ类,2022年上半年提升至Ⅳ类,下半年提升至Ⅲ类,呈现阶梯式改善,2023年以来基本稳定在Ⅲ类。

目前,涵江区围绕清退的水产品养殖区,已完成土地复耕复垦数十亩,助力耕地占补平衡,为后续发展腾出相应的建设用地,在全区范围内统筹使用。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带动了绿色无污染的文旅产业欣欣向荣。近年来,白塘湖公园成为莆田市“莆阳开春”“元宵节”“荔枝文化节”等文旅活动的举办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多维度展现水乡独特魅力,打造与水相关的特色旅游品牌。”涵江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德兴表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推动水经济建设。

记者手记

发展应多算“长远账”

东南网8月25日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报道

从治理和优化水环境的角度出发,涵江区清退81家水产品养殖场,凸显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当地的发展新理念。

涵江区,是莆田传统的水产品重要养殖基地。表面看,这些水产品养殖场的退出,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渔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养殖场退出后形成的短期冲击,却换来了当地水环境的全面改善。如今的涵江区白塘湖一带,水清岸绿,风景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水环境的优化,当地的文旅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当地产业经济的新增量。与别的产业相比,文旅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大,民生效应突出,更符合当地的长期发展利益。

涵江区的案例,给地方主政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要算好短期账和长期账,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林剑波、何金)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