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从“一捧种”到“万两金”——元谋县种业发展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4-08-26 08:07:42

  孟秋时节,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仍在上演着追光逐热的“速度与激情”。

  生长管理、鉴定实验、人工授粉、种子遴选……顶着30多度的高温,种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基层技术骨干、企业研发工程师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铺展出一幅新时代种业发展“群耕图”。

  一头向下扎,一头向上发。截至2023年,元谋县育繁种面积超过3.1万亩,种子产量达300万公斤,种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辐射带动8000户农户发展,实现户均增收1.7万元以上。在托举起乡村振兴大梦想的同时,为“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提供了“元谋样本”。

  繁衍不息 勃发新机

  种子,在元谋县是最常见的东西,也是最稀罕的东西。

  在元谋人博物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捧碳化粳稻被安放在一个白色展位上,饱满的籽粒、上佳的品相,仿佛在述说着先民的辛勤、智慧和创造力。

  “元谋人之齿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捧来自元谋大墩子遗址的种子,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博物馆解说员如是说。

  时间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捧种子一直在元谋大墩子遗址“沉睡”。到上世纪70年代,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它们与用于开荒、耕种、收割的器具一起重见天日。而后,经测年确认,这捧种子采收于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元谋源远流长的育种发展史由此向世人揭开。

  上世纪70年代,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基于激活农耕文化资源、赓续农耕文明根脉的觉知和担当,当地党委、政府咬紧牙关,立志让元谋种业焕发新的生机。

  1973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开始在元谋县大塘子村加代扩繁玉米种子,不屈于“牙咬、眼瞪、一杆秤,外加一个放大镜”的简陋条件,科研人员扎进田间,获得成功。

  7年过去了,生机不断萌发,农业部在元谋县农场建立南繁基地。

  又一个7年过去,希望不断升腾,“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正式成立。

  此后的几十年间,元谋县广泛开展粮食、油料、蔬菜、花卉、果树等作物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和加代、扩繁、鉴定工作。一往无前的探索和追求,如破土而出的种子,既蓬勃发展又有所沉淀。

  进入新时代,元谋县种业发展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种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重点任务,元谋县充分发挥特有的光热适宜度等“八度禀赋”优势,全面加强现代种业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学生。”元谋县委书记刘文跃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在县委领导下,当地成立工作专班,着力打造集种子生产、科研、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育种基地。

  头上太阳烤、脚下水汽蒸、身边蚊虫绕……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换来慰人心肠的收获——至2022年被认定为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元谋县已将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揽入怀中,成为以麦类、蔬菜等为主的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

  齐耕共作 众擎易举

  “杀鸡取籽”,一个在元谋县流传甚广的词,说的是晾晒的几颗种子被家养土鸡吃了,农户二话不说,立马将价值两三百元的土鸡开膛破肚,“抢救”还未消化的种子。

  这样的故事,如今在元谋县仍不时发生着。在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春华,党委委员张雷等人看来,其中折射出观念上的深刻变化——种业振兴,人人有责。

  正是在这样的变化中,围绕种子端“引保育测繁推”,元谋县用足用好用活有利政策,聚合各方力量,强优势、破卡点、补短板、控风险,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种质资源安全、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育种很多时候都是“广种薄收”,以致于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愿主动作为。

  怎么办?

  元谋县坚持“软硬兼施”,积7年之功建设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的现代种业科技园区,成功引进76家企业入驻。同时,陆续建成13个专家工作站,成功举办7届蔬菜种业博览会,积极实施“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开展“种业工”等特色劳务品牌认定……种业因之日兴,群众因之日富。

  毋庸讳言,元谋县曾走过代育代繁代销的道路,一些种业企业有时会买断种子经营权,不仅成本过高,常处于被动局面,还存在种子性状不稳定等问题,风险难以把控。

  “变购买良种为自主研发。”元谋县审时度势,谋定而动。一方面,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形式,扶持种业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相关部门和种业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以商业化育种模式开展新品种研发。持续推动引导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获育繁种专利32项,制定种子生产技术地方标准12项,自主研发的86个农作物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认证,不仅跨越了“橘逾淮为枳”的鸿沟,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育种状况,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起初只做番茄种子代理销售的企业,打通了研发、扩繁、生产、指导服务、“技物一体化”的高价值番茄种子产业链,每年可生产高档番茄种子50万袋,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新品种“火神2号”,颜色红亮夺目,口感香甜清爽,展现了“将单一品种做到极致”的执着追求,甫一推出便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握指成拳,协同致远。种业发展过程中,元谋县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强化农业农村、水利、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并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将“快办、易办、好办、简办”要求“置顶”,真正实现事项集成办理、服务无远弗届、保障全面到位。

  纪检监察也在行动。州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种业安全制度机制“铁篱笆”因此越扎越牢。

  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

  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刘文跃的脑海中还不时浮现出一幅幅温暖动人的画面。

  那是2022年6月15日,刚到西藏自治区拉萨贡嘎机场,由他带队的元谋县种业发展考察团便被“包围”了,当地群众将洁白的哈达献了一次又一次,特地赶来的自治区领导与考察团成员紧紧相拥,诚谢“元谋亲人”为自治区培育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共同富裕的种子。

  多年来,自治区的优质麦类品种均在元谋县加代扩繁,截至目前,育种规模达500亩,产量突破15万公斤,高标准青稞育种基地也在元谋县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为自治区提供了稳定的用种支持,保障了青稞、小麦大田种植,还有助于提升粮食产能。当地干部群众铭感于心。

  对于元谋县来说,种业发展不是简单的目标“组合体”,也不是单纯的工作“集合体”,而是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民族团结的事业“共同体”。

  不只是西藏自治区,多年来,元谋县还积极支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良种繁育和新品种创制工作,并按照共研共创共享共进的思路,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农业平台开展合作,为国内外科研育种单位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边与子偕行,一边自我加压。元谋县坚持定向破题解难,推动实现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高效生物育种的跨越。如在破解蔬菜种业“卡脖子”问题上,通过不断努力、持续攻坚,2023年,全县蔬菜育繁种面积超过2.3万亩,生产的优质蔬菜种子不仅籽粒饱满、色泽匀正,而且水分低、净度好、发芽率高、抗逆性强,为全国其他地区3000万亩蔬菜种植提供了坚强保障。

  着眼于为国家和民族留下更多珍贵种源“星火”,元谋县还持续开展种质资源建设。截至目前,元谋县共收集保存干热河谷各类特色作物资源4000余份,建成省级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1个,投资2000余万元的国家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云南国家干热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项目正加快推进。

  如今,从每年9月到次年4月,元谋县都会出现一道持久的风景线——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南腔北调、怀抱赤子之心的人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实验室建在乡野农家,倾力书写让14亿人吃得更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的答卷。

  种子,农业的“芯片”,在元谋大地上聚满了光和热,新质迸发,动能澎湃!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富东 龙劲存 通讯员 邓永平 徐燕梅 张海燕 邬有婷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