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㉟】 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24-08-26 13:12:09

原标题:【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㉟】 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

【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夏婉琳 摄影报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走进成都温江幸福村的汪小仙音乐花园,一杯精心泡制的清茶、几碟精致小食,清风拂过,惬听蝉鸣,老板娘汪小仙一边愉悦地唱着“村歌”,一边收拾着吧台。

老板娘汪小仙

汪小仙哼唱的是诞生于四十多年前红遍祖国大江南北,被大家争相传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而歌曲中描绘的“希望的田野”指的正是幸福村。

如今,这里不仅保留着乡村的原始韵味和淳朴民风,还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幸福村

蝉鸣、蛙声、音符交织

谱写出幸福田园新篇章

入夏以来,每逢节假日,汪小仙的音乐花园便热闹非凡。田野上的蝉鸣、蛙叫与欢快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动的乡村交响乐。年轻人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玩非洲鼓、唱民谣,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青春与自由。

2017年,曾游历四方、以音乐为伴的汪小仙,在幸福村创建了汪小仙的音乐花园,一个集音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之地。

汪小仙在院子里弹唱

“我本身就是幸福村的孩子,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长大,我们这里民风淳朴,自然本底也很好,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去做一些民谣的创作。”这些年,汪小仙在幸福村创作了30多首原创歌曲,平时她还会在店里组织不少音乐活动,“我想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往这里聚集,把我们村发展的越来越好!”汪小仙说道。

“一步一景,在不同的季节,都能邂逅美不胜收的景色,最主要的是,还能一边赏美景一边听音乐!”近年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幸福村,纷纷被眼前诗意美好的田园风光吸引。2023年,幸福田园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人次。

汪小仙组织举办音乐活动

幸福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将自然资源与音乐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幸福村党委书记唐小兵告诉记者,依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音乐文化IP,幸福村将音乐元素融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音乐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从推动汪小仙的音乐花园、古筝文创坊等音乐产业商家“牵手融合发展”,到将音乐与美食有机结合,打造出了温江美食文化特色;从推动音乐研学到举办“幸福音乐季”“田园民歌节”等主题音乐活动……幸福村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情怀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音乐艺术村落——幸福田园景区。

幸福村举办音乐节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幸福村还与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创作和实训基地幸福创艺中心。该中心集音乐演艺、创作、文创研发等功能于一体,为乡村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名实相符的幸福之地

村民共享发展硕果

如今的幸福村不仅名字“幸福”,村民也更幸福。这里不仅业兴村美人和,村民的钱袋子更是越来越“鼓”。

幸福村的村民陈思言是幸福田园管理公司的一员,他见证了家乡的巨变。昔日泥泞的小径已蜕变为宽敞的柏油路,一座座崭新的小楼房拔地而起,成为了乡村新风貌的亮丽风景线。

幸福村的村民陈思言为游客提供服务

“得益于幸福田园的蓬勃发展,以前,我一年的收入不过三四万;现在在景区的带动下,我的年收入已增至六万多元。”陈思言感慨道。

为了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幸福村创新性地实施了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全村140多户农户积极响应,通过认缴股金的方式,共同筹集了42.6万元资金。这些资金被用于经营旅游观光车、停车场等配套服务项目,形成了“连股联利”的紧密合作模式。

幸福村——幸福田园景区

在这一机制下,农户们不仅成为了项目的投资者,更是直接的受益人。每年,他们都能享受到高达4万多元的分红,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希望的田野

又见“新”希望

2018年,《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词者陈晓光再次来到温江,“陈晓光老师说令他感触最深的是村民脸上的笑容,这笑容与四十多年前看到的不太一样。四十多年前的那次温江之行村民脸上的笑容是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喜悦,而今村民的笑容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唐小兵说道。

幸福村美景

在陈晓光的记忆中,当年的土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采风时住的招待所也被高楼大厦取代,到农村走一圈,脚下不用沾一点泥,公园林盘、绿道、新型社区、蓬勃产业,让他又看到了“新”希望。

感慨于温江发生的巨变,仅用两天时间陈晓光便写下一首《又见温江》,歌词里写的不仅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有“老朋友”越来越好的自豪感。

又见温江,清茶一盏,热泪两行;又见温江,新朋老友,话说沧桑;又见温江,远山近水,花园城乡;又见温江,日新月异,幸福荡漾……如今,昔日那片“希望的田野”,正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孕育着无限可能。又见温江,即是又见“新”希望!

【记者手记】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从《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悠扬的歌声中走进了现实版的田园诗画,感受到四十多年前那份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吹拂大地的温暖与生机。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感受到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笑容里,不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有心灵世界的丰盈和满足。

幸福村的蜕变,是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展现出的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的缩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希望的田野”将孕育出更多新的希望与梦想,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何佳欣、夏婉琳

视频拍摄/剪辑:夏婉琳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温江幸福村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何佳欣 夏婉琳 摄影报道 手记)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