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123家企业亮相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展

发布时间:2024-08-30 03:11:24

原标题:123家企业亮相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展

昨天(29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在京举行。本次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于9月12日至16日在首钢园区13号馆举办。专题汇聚了国际国内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包含线下参展企业 123 家,线上参展商 229 家,其中世界 500 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达54%。

“碳中和主题公园”亮相行业展

服贸会期间,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将以建筑领域智能建造技术与工业化协同发展为脉络,展示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智能化手段在推动城市建设创新应用、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智慧服务型商业地产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展区分行业展和企业展两大区域。行业展设置新质生产力展区和AI专区,汇集国际国内行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最新发展成果。企业展由20余家大型参展机构分别设立线下独立展位,还在馆外设置了华为全屋智能——人车家户外展区,展览面积总计约5000平方米,全面展示建筑服务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现场还将展示一系列超低能耗建筑,如零海拔屋、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近零碳”示范的世界级公共活力空间等,北京城建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以及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等也将亮相。

中轴线风貌管控设计见证城市更新历程

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承载着保护历史记忆与激发现代活力的双重使命。本次专题展上,将有首钢搬迁后的老工业园区更新项目、景德镇河东老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更新项目等亮相,展现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次专题展中的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设计成果展示将带着观众一起见证北京城的演绎历程,感受北京城市风貌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服贸会将设置京津冀协同发展设计成果专题展,大兴国际机场、雄安城际、东六环入地、轨道交通22号线、厂通桥道路建设等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工程建设重大成果将在展区一一亮相。

全面展示建筑行业AI技术应用

本次专题展将全面展示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智慧工地、BIM应用及施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实践经验,如核岛智能建造平台、智能无人驾驶塔机、智能换刀机器人、外墙智能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AI智能巡查设备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展现了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的新面貌。

建筑领域的诸多实践新案例也将亮相本次专题展。其中,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原地拆除重建,解决了传统旧城改造过程中空间狭小、施工扰民、居民周转等一系列痛点难点,为危旧楼改建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3个月完成原拆原建是如何实现的?中建海龙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刚介绍,项目依托中建海龙科技原创研发的C-MiC技术,将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任刚介绍,这种模块化建造模式实现工厂生产和现场施工双线并行,90%以上建筑工序由产业工人在工厂完成,现场工作量大幅度降低,相较传统建造方式减少75%的建筑垃圾排放,减少25%材料浪费,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现场

巡查“黑科技”提升胡同道路检修效率

双目视觉相机、北斗高精度定位、无线通讯设备和智能识别算法……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北京建工养护集团,观摩了由其研发的“京橙智巡”自动巡查设备。设备外表看去仿佛一台普通的外卖电动车,里面却暗藏着一整套“黑科技”集成设备。有了它,无论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的路面坑槽、步道砖缺失、错台、路缘石破损情况,还是道路井周破损等病害,都可以迅速建立“病历”,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的服务端巡检平台,实现对病害分拣、派单、修复全流程“诊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老城区分布着很多胡同,常规的道路巡检车很难驶入,“京橙智巡”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极大地提高了胡同道路检查修复的效率。

此外,“京橙”系列产品还包括“京橙智检”道路巡查检测一体化设备、“京橙智探”压实度快速检测机器人、“京橙首护”智慧管养平台等,为道路养护行业带来了新的作业模式。其中,“京橙智检”道路巡查检测一体化设备,主要用于国省干线、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快速巡检一体化作业,利用高清图像采集、边缘计算、高精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高效替代“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检测车,大大降低了道路检测成本。“京橙智探”机器人专门为道路压实度的快速、准确、无损筛查而研制,外表酷似鼠标的它,通过瑞雷面波和探地雷达,可以为道路不同“病症”把脉,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70%,作业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在西城区新兴盛危改项目部,北青报记者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膜状建筑,这是本市面积最大、造型最复杂的首个双“基坑气膜”,开创了北京市首例建筑工地气膜建筑防尘降噪新模式。

该气膜紧邻地铁19号线,膜内还有一栋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基坑气膜内外宛如两个世界,膜内布满尘土,而膜外仍旧是蓝天白云。据中维空间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的谷强介绍,在气膜内,智能控制体系、智能检测报警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一应俱全,可以保障安全施工,同时有效降低了有害气体和粗颗粒排放及气膜内部作业所产生的噪音,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更减少了因恶劣天气、反复覆盖等导致的工期延误与资源消耗,预计可节约工期六个月以上。(赵婷婷 孟伊娜)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