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王斌:用影像记录高黎贡山

发布时间:2024-08-30 11:07:45

  原标题:王斌:用影像记录高黎贡山

  穿上登山服,带上照相机,备上生活物资,一去就是五六天,这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以下简称“泸水管护分局”)科普宣教股股长王斌的工作常态。从事自然保护工作29年来,他用影像记录下高黎贡山的一花一木,让高黎贡山的神秘之美在画面中定格、在历史中留存。

巡护途中 王斌供图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为全球罕见。但由于条件限制,有关怒江片区特别是泸水段的早期动植物影像资料少之又少。

  1995年进入自然保护管理部门工作后,面对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王斌更感到拍摄生物影像资料的紧迫性。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摄影技术,日常巡护监测工作中总是“长枪短炮”不离身。

  怒江金丝猴是世界上第五种金丝猴,2011年被发现后,王斌和同伴们就加入调查和监测队伍,他们先后四次参与怒江金丝猴的影像资料拍摄工作,其中在高黎贡山东坡的一次夜间“追猴”经历让王斌印象最为深刻。

  那是2015年8月的一天傍晚,王斌接到一个电话:“王哥,我拍到怒江金丝猴啦!”电话那头,护林员董绍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监测人员在高黎贡山东坡监测怒江金丝猴已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什么发现。后来,董绍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红外相机镜头朝上绑在树上,没想到,相机拍到了正在树上活动的怒江金丝猴,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斌。

怒江金丝猴 肯华妞扒供图

  电话这头的王斌也难掩兴奋之情,因为之前发现的怒江金丝猴是在高黎贡山西坡,这里与缅甸接壤,猴群有从缅甸来到中国境内的可能,但是如果在高黎贡山东坡发现怒江金丝猴,就足以表明中国境内有怒江金丝猴种群存在。

  王斌当即带上相机,约上时任泸水管护分局鲁掌管护站站长的田应平连夜赶往目的地。当他们驱车到达鲁掌镇洛玛村没有公路的地方时,已是夜里12点,随后,他们顺着山梁子埋头前进。

  “我们选的是最近的一条路,但很陡,我们只有顺着笔直的山梁往上爬,要赶在怒江金丝猴起来活动时到达目的地,这样才能拍到它们。”漆黑的夜里,除了昆虫的鸣叫就是大家的脚步声和喘息声。王斌和同伴们用了8个小时,才从海拔1000多米的起点爬到海拔3100多米的怒江金丝猴栖息地。

  “那种激动的心情,让我有用不完的力气,都不觉得累了。”返回的路上,王斌摔了好几次跤,但提起当时的情形,王斌仍然满脸激动之情。

  在高黎贡山上还栖息着一种中国特有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由于这种鸟类种群和数量稀少且生性机警,人类很难接近它们,多年来,近距离记录它们的生活画面成为王斌梦寐以求的目标。

白尾梢虹雉 王斌供图

  2014年7月,云南省林业厅、财政厅正式启动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王斌主动承担起《白尾梢虹雉就地保护体系建设》项目申报书编写的任务,他与西南林业大学的专家一起,合作开展这项拯救保护工作。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观察,王斌与专家们将怒江州泸水市境内的听命湖、片马丫口和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3个地点作为白尾梢虹雉的红外相机监测样区,金满样区作为野外研究样区。

  白尾梢虹雉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4000米的地方,即使是四五月份,这些地方的天气状况也是变化无常。2015年4月至5月,在开展监测工作的35天时间里,只有一天是晴天。“虽然是5月份,照样大雪纷飞,不下雪就下冰雹,偶尔还有雨,我们带着温度计的,一到晚上,营地内的温度就是零摄氏度。”王斌回忆道。

蹲守拍摄白尾梢虹雉 王斌供图

  从2015年4月10日开始,王斌和团队成员每次都要徒步两天才能到达金满样区开展野外监测研究工作。4月初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深处的白尾梢虹雉栖息地还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团队工作环境的真实状态是:宿营地是海拔3600米的悬崖上搭建的一个5平方米的简易塑料帐篷,喝水要徒步30分钟才能到达取水处,与外界联系要步行50分钟才能找到手机信号,许多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一顿热饭。”王斌说。

拍摄白尾梢虹雉的营地 王斌供图

夜宿营地 王斌供图

  白尾梢虹雉的繁殖地都在悬崖峭壁上,从营地到巢址的路都是陡坡和悬崖,再加上下雪,有些地段积着厚厚的雪,每次去蹲守都是一路艰辛,一路惊险。王斌说,下雪的时候,大雪会把竹子全部压倒,踩在上面非常难走、非常滑,有时候可能上去一步就会往后滑三四步。不同的巢址,走的路程也不一样,正常情况下要走一个多小时,远一些的地方可能要走两个多小时。

拍摄白尾梢虹雉 王斌供图

  在一次拍摄途中,因为下雨,路比较滑,经过一个峭壁的时候王斌摔了一跤,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幸亏我抓住了一棵竹子,竹子都被扯裂了,但韧性很好,没有一次性断开,如果那棵竹子断了的话,我可能就掉下100多米深的悬崖了,是那棵竹子救了我的命。”说起这次危险经历,王斌虽有后怕,却从未后悔。

  35天的蹲守,王斌完整记录了白尾梢虹雉从孵蛋到雏鸟出壳、离巢的过程,这也是全球第一次拍摄到有关白尾梢虹雉的完整孵化资料。而在此后的8年中,王斌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拍摄到了这一珍稀物种的多层面影像画面,为研究和保护白尾梢虹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他参与的以白尾梢虹雉为拍摄主体的5集75分钟纪录片《雪山飞虹》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首播,向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献上了一份厚礼。

和同伴在寻找绿绒蒿途中翻越海拔4152米的丫口 王斌供图

  2021年8月,泸水管护分局对姚家坪森林步道进行提升改造时,在2400米海拔带的步道旁发现一株非常高大的树,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做自然保护工作,我觉得首先要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东西都要特别好奇,要感兴趣,想去了解它,它为什么会长那么高?同时,要千方百计把标本采集到。”王斌说。当时由于树太高,无法采到树叶标本,王斌和同事们就用弹弓打了几片树叶送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经专家鉴定,这是云南新分布种、极危物种小果榆。通过监测和记录,确定高黎贡山有小果榆物种分布,在姚家坪发现的这棵是最大的一株,树高60米,胸径182.6厘米、胸围575厘米,树龄264年。

极危物种小果榆 王斌供图

  2024年5月的一天,一场格外“吸睛”的采种活动在高黎贡山东坡泸水段姚家坪展开,此次要采集的是云南新记录种小果榆的种子。“小果榆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有分布,这次在泸水境内也有发现,可以说是我们云南省的一个新记录树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的亚吉东说。

  2023年4月,在一次寻找目标物种丽江杓兰和离萼杓兰的过程中,王斌无意中拍到了一朵不知名的兰花,他把兰花的照片发给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兰花研究专家,经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彩云兜兰,属泸水新分布种。

  “彩云兜兰一般春节前后开花,开得早的在上一年年底就开花了。我们当时是4月份去的,那天看到的时候,花瓣都掉完了,只剩下一个花瓣,知道它是彩云兜兰的时候,确实太激动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目前我们国家的兰科植物基本是国家二级保护级别,这次泸水市首次记录到野外生长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彩云兜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研究它。”王斌激动地说。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彩云兜兰 王斌供图

  从事自然保护工作29年来,每年王斌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跋涉在高黎贡山的莽莽林海和雪山之巅。2014年到2018年,他拍摄了10万多张白尾梢虹雉打斗、飞行、求偶以及从孵蛋、雏鸟出壳到离巢全过程的珍贵照片以及大量视频。他是全球首个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白尾梢虹雉孵化完整过程的人,为白尾梢虹雉的监测保护和种群数量的扩大提供了精确科学的数据,在全球鸟类学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记录植物影像 王斌供图

  29年里,他的相机快门已被按过近30万次,先后记录了白腹鹭、怒江金丝猴、白尾梢虹雉、羚牛、红豆杉、大树杜鹃等极度珍稀物种以及大量自然景观的珍贵图片,他也被称为“高黎贡山生态摄影第一人”。

  2024年6月6日,2024年黔渝川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贵州省荔波县瑶山古寨举行,活动评选发布了17名“遗产卫士”,王斌荣获“遗产卫士”称号;目前,王斌又入选为2024年第一批“云南好人”候选人。

  “准备做怒江流域野生花卉的图鉴,目前的计划里包含300种花卉。不能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躺在电脑里,要通过图鉴,让更多人认识高黎贡山,从而更好地保护高黎贡山。”王斌说。(杨海鹏 李敏 胡陈兰)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