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㊱】将课堂“搬进”田野 在“稻、鸭、鱼、蒜”里涨知识

发布时间:2024-09-02 15:11:10

原标题:【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㊱】将课堂“搬进”田野 在“稻、鸭、鱼、蒜”里涨知识

【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周琼 摄影报道

“大蒜营养价值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是调味的灵魂。想象一下,一盘热腾腾的回锅肉,加上几瓣蒜瓣,那香气,简直能让人垂涎三尺!”正值周末,成都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泉印心都”项目的田野里热闹非凡,水梨村村民、研学老师赖仪芬正满怀热情地向孩子们传授着“大蒜学问”,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懂的还会提出疑问。

赖仪芬为青少年讲解农业知识

农田化身为生动的课堂,农舍转型为富有特色的教室,而经验丰富的村民们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引领孩子们探索自然、学习农耕文化的“引路人”,在水梨村,正上演着一场有趣的“角色转换”。

这里的“田间课堂”

吸引成都超百所院校

水梨村是新都区天府粮仓精品区建设规划区域之一。为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实现强村富民,2022年,水梨村与四川绿翠心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了项目“泉印心都”。

水梨村拥有丰富的林盘资源

“吸引我们落地的原因,是这里一望无际的稻田麦浪和丰富的川西林盘资源。”四川绿翠心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资源部经理张韬向记者介绍,他们巧妙融合地方特色农产品,精心培育出“蒜伴伴”“鸭乖乖”“鱼摆摆”“稻花花”四大品牌IP,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集教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四大研学主题乐园——稻里、鸭里、鱼里、蒜里。

“蒜伴伴”“鸭乖乖”“鱼摆摆”“稻花花”四大IP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知识库。”12岁的任科锦在参与研学活动后兴奋地说,“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青少年体验研学课程

“我们希望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亲身参与并见证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与现代农业的活力。”张韬说,近年来,“泉印心都”还开发了大书房、稻里乡学基地等全新消费场景,制定了丰富的研学课程体系,覆盖了从春季踏青、暑期亲子探险到秋季丰收的全年研学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成都各区市县院校上百所,单日接待量最高突破2500人,年营收近1000万元。

村民化身课外老师

研学热激活经济新活力

研学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与知识的大门,更为水梨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韬表示,项目通过租用村民土地,成立了绿翠水梨村企合资平台公司,实施“租金保底 1233”的村企合作分红模式,确保了村民、企业与村庄的共赢发展。此外,不少村民还被聘请为研学课程的老师。

青少年体验研学课程

“起初,我心里确实没底,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赖仪芬回忆道,“但孩子们那双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睛,瞬间点燃了我的热情。”平时,赖仪芬不仅传授基础的农业知识,还融入了许多民间传说,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魅力。例如,她巧妙地引入节气谚语,“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寒露胡豆霜降麦”等,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现象,理解农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承。”赖仪芬感慨道,“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我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耕文化的理解传递给下一代。同时,这也为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水梨村党支部书记骆红琼告诉记者,在水梨村,像赖仪芬这样的课外老师还有20余位。他们凭借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为孩子们提供了生动、实用的劳动实践课程,包括乡村的科普知识、劳作实践、烹饪美食、生活方式等,将农耕文化与农业精神渗透至研学的方方面面。

在研学的带动下,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为本地村民提供固定和灵活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农户家庭年增收3万元以上。

“在发展研学的基础上,我们正不断延展村集体自营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商超、餐饮、民宿、物业、劳务公司等商业服务配套产业。”对于水梨村的未来,骆红琼满怀信心,“随着各类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水梨村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人前来探访、投资和生活!”

【记者手记】

当村民们从田间地头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课外老师”,身份的转变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智慧与经验的尊重。村民们热情、专注,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更加生动,也让农耕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加坚实的土壤。而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自然、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

在水梨村,农业不再仅仅是耕种的土地,而是成为教育的课堂、文化的载体、经济的引擎。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何佳欣、周琼

视频拍摄/剪辑:周琼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新都区水梨村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