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光影时代 风情大理 | 圆桌论坛:光影交映 共促民族电影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8 19:07:57

  赴风花雪月,寻光影之梦。9月7日,2024“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大理影视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近150位专家学者、导演、制作人通过线上、线下汇聚一堂,通过对大理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实地采风,结合大理过去的光影足迹和近年来的影视创作,以及艺术家第二居所创建和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探讨、分析、研究大理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办法措施,共同把脉大理经济社会发展,挖掘大理的影视资源优势,创建大理在新时代影视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

  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也让大理驰名中外,大理成为“五朵金花的故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天龙八部》再现苍山洱海的神秘传奇,让大理成为诗意栖居地、梦里桃花源;2023年,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海内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完美地阐释了在大理爱上生活——“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回来”的大理乡愁,成为大理乃至云南最好的旅游宣传片,让亿万观众认识大理、爱上大理、走向大理,为文化旅游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理与影视剧是双向互动、相互奔赴的。作为影院,我们在大理建了云南第一个博纳影城,就是看中了大理在影视剧方面的潜力和影响力。”博纳影业高级副总裁、行政总裁蒋德富表示博纳影业愿意到大理,愿意投资大理,愿意用科技赋能,用影视产业为大理做贡献。

  从《五朵金花》到《芦笙恋歌》再到《景颇姑娘》,长春电影与云南血脉相连。曾经的《五朵金花》除了一些苍山、洱海等空镜头是在云南取的景,美丽的蝴蝶泉,是由该剧美术师设计并在长影摄影棚内完成的。长春电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威透露出了《五朵金花》背后的拍摄故事,她希望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与大理携手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题材影片。

  “大理自然风光迷人,风花雪月元素齐全,大理州委、州政府打造‘天然摄影棚’这一举措也是利于长远挖掘、发展大理影视基因的。”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行业内各位专家领导为大理影视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民族电影发展崛起的背后,其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信。”著名影视理论家路海波认为,民族电影周应当搭建起民族电影年轻导演的交流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加强民族电影的生产组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让年轻人拥有实践的场地,让大理拥有青春的活力。

  从记录大理,到成为“新大理人”,定居十余年,著名导演张杨共拍摄了3部关于大理的纪录片。他相信这3部纪录片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理,爱上大理。张杨建议,当地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及支持,让更多展现大理故事的优秀作品和观众见面;通过民族电影周的持续举办,加强大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影视交流。

  一部《去有风的地方》诠释了大理与影视剧的互相成就。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尧回顾了创作、拍摄过程,“为了让镜头语言更自然,让画面与景色更深入地融合,我们选择了全实景拍摄的方式,这也利于影视和旅游更顺畅地对接。”“有风小院”“有风客栈”成为凤阳邑的新景点,一系列“有风”衍生产业,让当地文旅产业直接受益。截至目前,《去有风的地方》已经发行传播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以6种语言上线海外平台,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大理从“天然摄影棚”向“电影花园”的升级,不仅是地理位置或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转型。圆桌论坛表达了对大理影视行业发展的期待,更是对当下民族电影创作的期待。

  云南日报全媒体报道组:殷洁 段苏航 万旭 秦蒙琳 李丽 赵芸瑞 

  实习生 农菁文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