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走基层·看一线】让“特殊花朵”同沐教育阳光

发布时间:2024-09-12 08:07:35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本报从即日起开设“走基层·看一线”专栏。通过深入基层采访,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全省上下推进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实施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活案例和典型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实践。

工艺美术班听障学生在上课。

  教师节前一天,省委书记王宁在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调研时强调,特殊教育保障了残障孩子的受教育权,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一个都不能少。

  在这所特殊教育学校里,既有凭特长成才的运动员、演员,也有创业致富能手,还有大量残疾人学生通过“群聚”或与健全学生互补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就业,就连重度残疾、智力障碍的学生也实现了“庇护性就业”。

  这些特殊的“花朵”在接受职业教育后,掌握了一技之长,融入了社会,与所有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校企合作教师赵裕馨指导学生灌模

  让“折翼天使”离梦想更近一步

  “奶油打发到什么状态,大家还记得吗?”“打到羽毛状。”“打到能挂住打发器不掉。”

  “砂糖和塔塔粉各放多少克?”“50克。”“2克。”

  上午10时,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2级西餐烹饪班的20个特殊孩子正围在老师马燕身边,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她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这是一堂西式面包制作课程,也是这群特殊孩子进入实习阶段的实践课程之一。

  实训室的操作台边,戴同学一边认真地给配料称重,一边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确认流程是否正确,操作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很认真。戴同学虽有智力障碍,但笔记本却异常干净整洁,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不同款式蛋糕的配比和制作流程,有些配料他甚至用英文记录,字迹质朴中有一股拙劲。

  在戴同学笔记本其中一页的下角,写着4个字:“熟能生巧。”在日复一日的不断练习中,他也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开一家蛋糕店。

  “这个班的孩子大多患有智力障碍,教学当中要更有耐心和爱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提示操作流程。”西式面点制作专业课教师马燕来自北京,曾经在多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有丰富的西点制作经验。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这群特殊孩子逐渐掌握了面包、蛋糕、饼干的制作流程和方法。

  搅拌打发—拌面粉—灌模成型—烘烤—裱花装饰,在大家相互协作下,一上午的工夫,椰香戚风杯、曲奇饼干、生巧蛋糕等在孩子们手中陆续出炉,打包装好后送往7公里外的然庭咖啡馆进行售卖。

  开业至今,然庭咖啡馆的甜点都由学院的这些孩子制作供应,两名毕业于艺术系的听障学生负责店面运营,咖啡馆安静又温馨。

  这是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与爱心企业共同探索的“庇护工厂”合作模式,为残疾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一站式”平台,最大程度实现就业机会均等,让更多的特殊孩子能够融入社会,实现梦想。

  在这里,这些“折翼天使”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西点烹饪专业学生制作的饼干

  为“特殊花朵”撑起一把大伞

  作为西部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招收范围覆盖视障、听障、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的学生,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残疾人学生6000余名。

  他们之中有的已在社会各级各类岗位上发光发热,徐润刚就是其中之一。

  教师节当天,作为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优秀辅导员代表,徐润刚身披绶带站上了母校的领奖台。几年前,他毕业于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前身——华夏中专,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又考入母校任教,给更多的特殊孩子带去希望。

  “我有听力障碍,更能理解这些听障学生的困境,总想替他们撑把伞。”说到回母校工作的原因,徐润刚用手语解释道。

学生制作的蛋糕在然庭咖啡馆售卖

  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至今,他先后担任过7个班级共180余名听障学生的辅导员。“听障学生接触面少,面对现实生活有所欠缺,需要把思想教育引导贯穿于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徐润刚关注每一位听障学生的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同时他也深知学生未来要融入社会,所以始终将“残健融合”的发展理念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教育引导学生如何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处、如何利用App替代手语翻译、如何积极参与活动和竞赛、如何适应企业选拔等,时刻提醒学生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2022年9月,他的学生小刘成为学校艺术系党支部以及学院所有支部中的首名听障学生预备党员。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帮助听障学生运用可视化知识加强对党性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听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徐润刚帮助小刘进行入党申请书的撰写和修改,采用简洁明了的手语、丰富的动作语言将党的基本知识信息化处理,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刺激进行解读,耐心细致地帮助她理解,鼓励她找到自信,并协助她做好入党过程中各种材料信息的收集、对接、修改和完善等工作,直到顺利成为预备党员。

  如今,越来越多的听障学生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克服身体残障的困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和徐润刚一样扎根在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因材施教、温暖呵护,为这些“特殊花朵”点亮生命之光、插上逐梦的翅膀。

工艺美术课教师包宇良给学生指导作品

  记者手记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前身是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残联系统成立最早的一所国有公办特殊中等职业学校,开创了云南省特殊教育的先河。

  面对残障孩子,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特殊教育真的是教学相长、双向治愈吗?带着好奇和疑惑,记者走进了这所特殊的学校。学校面积不大却朴素整洁,无障碍楼梯、方便残障学生行动的宿舍电梯……细节中无不透露着对特殊孩子的关爱。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在特殊教育岗位坚守了31年的学校党委书记孙继先,遇到了为听障学生自学手语的艺术系教师张黎黎,遇到了对待特殊孩子温柔细心的校企合作教师赵裕馨……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特教老师,托举着孩子们飞向远方的梦想。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株“特殊花朵”,都在阳光与雨露的哺育下,带着希望萌发生长,迎来绽放的一刻。

  云报全媒体记者 陈怡希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