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幸福里”社区幸福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9-12 22:07:37

  早上七点,刚刚将儿子送去学校的付文英来到了离家不远处的车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车间位于曲靖市会泽县钟屏街道,这里有250余人和付文英一样,为了照顾家里的“一老”与“一小”,选择回乡就地就近务工。

  “以前在昆明打工,照顾不了小孩,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很方便也很幸福。”正在生产线上完成音圈的付文英高兴地说道,住在这样的“幸福里”社区“幸福得哩”。

  她口中的“幸福里”究竟是什么?又“幸福”在哪里?

  这一切要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打造的“幸福里”社区说起。

  9月12日,全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暨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推进会在曲靖会泽召开,楚雄州永仁县查利么就业“幸福里”社区、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以及昆明市南坝零工市场等11个省级就业“幸福里”社区、10个省级零工市场受到表扬。

  幸福在“家门口”

  去年,永仁“幸福里”社区火了。

  “幸福里”社区,就是永仁县通过县国投公司组建劳务公司,将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务工人员信息库、服务专员完全打通,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构建弹性精准用工新模式,实现“第三方贴心服务、企业安心生产、群众省心务工”的劳务用工平台,构建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三方共赢”的“幸福里”社区模式,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一年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人社部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依托“幸福里”社区和零工市场等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业需求摸排、岗位筹集、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7项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打工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收获了家门口的“幸福”。

  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27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7.23万人次;提供创业金融支持73.2亿元,扶持创业4.12万人,组织创业培训6.7万人。积极推进就业创业“一件事”,将分散在3个部门的9项业务整合为1件,办理环节由28个减为10个。同时,印发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等规范性文件,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全省评审认定州市级以上就业“幸福里”社区56个,另有20个在建,实现每个州市至少建成1个“幸福里”社区的阶段性目标;建成零工市场174个,覆盖94%的县(市、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6432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到3528家,公共就业服务的可及性明显增强。

  幸福在“双向奔赴”

  从广东深圳到云南会泽,2023年7月,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会泽县以礼街道,实现了企业和工人的“双向奔赴”。

  “看中了会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营商环境和服务都很好,目前8条微型震动马达生产线火力全开,一天可生产16万台。”盛之发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传新说道,几个月前,企业又新成立了会泽新之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手机震动器,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

  火力全开的生产线上,坐着的正是附近易地搬迁的安置群众。“两家企业吸纳了周边800余人,几乎都是本地人。”龚传新介绍道,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能安心在公司上班,企业也能长期稳定地发展。“公司根据员工需求,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托管等暖心服务,让员工真真实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走进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熟练地加工着电子元器件,今年40岁的搬迁户刘贵芬就是其中一员。

  “原来在物业公司上班,但是工作时间长,不方便照顾孩子,在听说能解决就业问题的‘幸福里’社区后,我就上门咨询了。”三天后,刘贵芬就收到了来自“幸福里”社区推荐的一份工作,前往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行元件组装。“这份工作很好,家门口就能上班,不仅能照顾孩子,而且解决了吃、住问题,每个月到手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

  如今,刘贵芬每天住在仅需1元而且拎包入住的宿舍里,床铺、电视、卫生间、热水一应俱全,几分钟就能到生产车间上班。楼下还有专门的低价职工食堂,附近200米处还有图书室、健身房、活动广场,非常方便,周末还能接送孩子回家……这就是会泽县打造的就业幸福里社区,一个专门为务工群众创建的“幸福之家”。“幸福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我来这里上班,还帮我们把吃住都安排好了。每个星期可以休息一天,让我既有了工作又能照顾家庭。”

  近年来,会泽县坚持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关键举措,紧扣“三个定位”,以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和零工市场为中枢,以提升组织化程度为抓手,全力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问题,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58.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5.2万人,其中,“家门口”就业14.4万人,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不止会泽,全省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建立涵盖2015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基础台账,跟踪了解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依托“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供需匹配,农业转移人口县域内就业占比达到54.75%;各地与省外签署劳务合作协议1108份,指导8640个行政村与企业开展“直报直供”合作,今年初组织225个稳岗工作组联合154个驻外劳务工作站以及2000余名企业联络员,对接省外企业3012家,归集岗位107.9万个,实现省外转移就业402.82万人,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1004万人。

  幸福在“温馨服务”

  “在手机上看到‘和美家园’的招聘信息,用工企业、工资待遇都还不错,我就来了。”在红河蒙自草坝镇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找到蓝莓管理工作的务工人员朱应江表示,自己不仅找到了工作,还享受到了温馨服务。

  为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两头难”问题,蒙自草坝镇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依托蓝莓等特色产业,组织摸排企业用工需求、群众就业意向,做好劳务对接和就业培训,实现“点单式”精准就业服务,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05万余人,吸纳元阳、金平、绿春等县(市)的5000余名劳动者前来就业。

  巧家县马树“幸福里”社区围绕马树镇草莓产业,开设草莓种植、修剪、包装等专业培训课程,建立劳务管理机制、用工保障规范,打造“马树草莓工”劳务品牌,培育草莓工7800余人,促进草莓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施甸县“幸福里”社区围绕烤烟、玉米、食用菌等7个重点产业,为14家重点企业、137家用工主体提供劳动力服务,覆盖种植面积4.66万亩。

  目前,云南省“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突出解决了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资源供需匹配问题,“幸福里”社区对企业用工的“订单式”服务,对务工人员的“管家式”服务。全省56个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重点企业3468家,保障岗位需求24.9万个,组织就地就近就业42.24万人次,平均稳定就业时长7.3个月,平均务工收入3850元,协同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难题;174个零工市场平均每月进场企业2.35万家、举办招聘活动870场、发布岗位41.5万个、进场求职20.72万人次、帮助就业12.95万人次,产业、企业、就业联动效应持续放大。

  下一步,云南省人社系统将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坚持一体化推进,实现抓就业、助企业、促产业;聚焦组织化就业,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促进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均等化水平,推动“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就业困难群体倾斜;注重数字化赋能,精准开展就业服务、加强重点帮扶;加强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基层就业服务;提供集成化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云南网记者 杨萍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