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㊳】“竹”里乾坤大 “编”出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4-09-16 15:11:52

原标题:【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㊳】“竹”里乾坤大 “编”出幸福来

【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夏婉琳 摄影报道

日常的竹筐、精致的竹编包包、高雅的瓷胎竹编……中秋假期,记者走进了四川邛崃市平乐古镇金河社区竹编一条街,整条街上满满都是“竹”元素,各种竹编器具店铺前,游客往来不绝。

“这几天生意很好,线下售卖加电商平台,最多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卖了800个!”在其中一家店铺前,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游伟,只见他凭一双巧手、一把小刀,上下翻飞,将0.02mm的竹丝依胎成型,紧贴磁面,接头之处皆藏而不露,精湛的技艺引得往来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瓷胎竹编的精髓,在于选材的严苛与工艺的精细。”游伟自豪地介绍道,“我们内胎选用的是色调清雅的白瓷,而外层的竹丝,则精选自本地特有的无节慈竹。‘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这足以证明我们原料的珍贵与稀有。”他进一步解释,用于编织的慈竹,需具备至少66厘米长的竹节,表面光滑无瑕疵,且需生长两年方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刮青去糙、烤色定色、抽丝成缕等十几道繁琐而精细的工序,最终仅从1公斤慈竹中提炼出约10克的极品竹丝。

游伟

在这条街上,像游伟这样的竹编从业者达200余人。近年来,金河社区在“竹”上巧做文章,经纬之间,一根根纤细竹丝“编织”出了千万产值。

社区有丰富竹资源

“瓷胎竹编最早起源于汉代,到清代在巴蜀地区广为流传,为四川特有。我们背靠川西竹海,有着丰富竹资源,瓷胎竹编在这里一度风靡,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做竹编,然而,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消费习惯的改变,这门古老的手工艺逐渐边缘化,最为艰难的时候,从业者一度不足10人。”平乐镇金河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杨德军说道。

瓷胎竹编产品

如何能让这门珍贵的传统手工艺重焕生机?杨德军表示,近年来,金河社区努力做好“竹”发展文章,通过激活党员非遗传承人示范引领作用,引进竹产品精加工项目,打造了竹编一条街,建成瓷胎竹编参观、体验区,让社区居民吃上“非遗饭”,年务工总收入达1000余万元。

游伟从事瓷胎竹编相关工作已有30余年,他一直致力于传承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非遗传承,人才是基础,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带动大家掌握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夯实非遗传承本土基础。”

2005年6月,游伟成立了工作室,并在竹编一条街上修建了竹编展览馆,一楼作为展厅和卖场,二楼作为工作室和体验馆,为来学习瓷胎竹编的人提供培训教学。截至目前,已带动平乐镇2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帮扶10余名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村民张光香

“日子真的是越过越有滋味了!”村民张光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去,她从没想过自家门前那片熟悉的土地能蜕变成游人如织的风景区;而今,这一切不仅成为现实,更因掌握了竹编技艺,让她在家门口就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金饭碗”。

近年来,游伟还不断尝试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传统竹编之中,成功开发出了竹编首饰、竹编画、竹编钥匙扣等一系列既具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同时,借力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如今,其工作室的瓷胎竹编产品年销量达到5万件,年产值约200万元。

瓷胎竹编文创产品

“除了竹编一条街,我们还积极探索‘竹文化 旅游’模式,着力打造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新村,嵌入天府川西竹海、邛州园、天府农趣乐园、游船竹筏等旅游打卡点位,叠加释放经济效应。”杨德军表示,2023年,社区共接待游客187.8万人次,旅游收入14.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竹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创作更多与竹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不仅让平乐瓷胎竹编这张名片更加熠熠生辉,还要让它在国内外市场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杨德军说道。

【记者手记】

漫步在竹编一条街,我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这里,每一根竹丝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游伟等匠人的巧手下,化作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灵巧的双手,我不禁被这份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所打动。

金河社区通过一系列措施,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重新焕发生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是对这份变化最真挚的回应。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河社区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何佳欣、夏婉琳

视频拍摄/剪辑:夏婉琳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邛崃平乐镇金河社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