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宜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民族团结进步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09-20 04:11:07

原标题:宜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民族团结进步谱新篇

长江零公里处,江水共长天一色,红嘴鸥与落霞齐飞。三江六岸,红花绿植,鱼翔浅底。碧水清清,大江东去。长江首城宜宾,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生态也越来越好了。


(图为宜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增强大局观念,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团结稳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乐章。

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走进蜀南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仿佛沉浸在一个竹的世界。这里竹林成片、茂密苍翠、郁郁葱葱,涛声阵阵。登高遥望,烟波浩渺,犹如绿色的海洋,甚为壮观。春日,新笋遍地,生机盎然;盛夏,嫩竹泻翠,林荫蔽日,瀑飞泉涌;金秋,翠竹摇风,绿竹林中,红叶点点;隆冬,林寒涧肃,青枝白雪,相映成趣。蜀南竹海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丛生竹和散生竹生长基地,而且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原生态竹林林海景区。

在长宁,为守护竹林这道风景线,长宁县委、县政府在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就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百余名干部职工开展春季造竹的优良传统已经坚持了36年。

在蜀南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硐镇大水沟国有林场,为守护好宜宾的青山林海,杜为军夫妇2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守护在崇山峻岭深处,用无悔的青春坚守换来了满目的青山葱绿。

像杜为军夫妇一样,宜宾市各族群众用心用情植绿护绿,为筑牢长江上游这片绿色生态屏障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在宜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蜀南竹海,另外还有屏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不仅丰富了宜宾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建设区之一,对于保护珍稀特有物种和维持长江上游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宜宾蜀南竹海)

“十三五”以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带领各族群众共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全市生态环保“一号工程”,压紧压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责任体系,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投入73亿元,全面推进“三江六岸”生态综合治理,建成“绿飘带”192公里,长江公园生态修复总面积约1000亩,日均接待市民和游客1万人次以上,治理成效受到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肯定。同时,积极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36个,建成龙头山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200余个、城市绿道170公里,全市森林积蓄量达2465万立方米。

唱响各族群众致富曲

“我们这片竹林碳汇的钱已经到账了,总共是10703元。”在四川省长宁县国有林场,场长王启荣拿出一张碳汇交易票据,护林员们争先传阅。这是2022年国际竹博会实现碳中和向长宁县国有林场购买“优质空气”用于抵消大会产生的73.34吨碳排放量,成为四川省首单竹林碳汇交易。数据显示,林木的碳汇存储能力大致为: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宜宾市完成营造林23.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88%,林草碳汇试点202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宜宾“中国竹都”称号。

在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8条生产线飞速运转,数名工人正紧张作业。每日十余吨鲜笋经过分切、蒸煮、包装等多道工序后,“变身”为各种笋产品,被打包发往国内多个地区。

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犇说,“我们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首先瞄准的是全市及周边拥有的丰富竹林资源,这为竹笋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基础。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强等特点,走竹笋加工路子有助于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企业与海底捞、久久丫、胖东来等国内餐饮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生产的竹食品产品不仅在四川本地受到青睐,更在北京、上海、浙江、广州、重庆、陕西、辽宁等地拥有广阔的市场。再加上近年来宜宾相继出台《加快发展竹产业的意见》《竹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制定《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竹企发展注入了更多信心。”


(图为锁鲜工艺竹食品发布会新品展)

近年来,宜宾市聚焦生态效益,紧紧抓住“以竹代塑”“森林粮库”两大风向,突出发展竹浆纸(竹纤维)、竹食品、竹文旅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新认定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新增林竹规上(限上)企业58家,全市竹类企业总数达到144家,林竹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竹农从竹笋及竹材原料中获得收益超20亿元。森林粮库正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宜宾人爱竹,蜀南尤甚。千百年来,苍翠碧绿的竹子,已然成为宜宾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郁郁葱葱、枝干遒劲,不仅让宜宾各族群众赏到了生机盎然的“绿”,也收获了发展致富的“金”。


(图为四川现代楠竹产业基地)

在珙县上罗镇新龙村,阳光下碧绿的竹子茁壮生长,乡亲们上山采挖客户在网上订的竹子,村民们将竹子连根挖出准备装车,大家干劲十足。不同于其他竹加工产业,这些竹子将作为园林景观竹栽种于宜宾西站、竹文化公园、南溪长江第一湾等地,以扮靓城市。

珙县优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诚说,“我们竹基地的竹子品种有人脸竹、楠竹、巨黄竹、紫竹等50多个品种,销售到成都、贵州、湖北、云南及宜宾周边县市区,主要用于绿化造林。同时,上级党委、政府及时帮助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参加省、市、县级各类培训,推荐更多的商家与我们对接、洽谈,还帮助我们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问题,让我们发展信心十足。”经过10年的经营,黄诚自家的竹林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竹产业,在种植、采挖、出售等环节都可以获得报酬、增加收入。据黄诚乐观估计,今年村上竹子的销售收入能达到300万元以上。

上罗镇新龙村村民唐伍聪说,“我们家有两三亩竹林,工价还是可以,每天有一百七八十元左右,这几年我们都在帮着干,收入还是增加了很多。”

新龙村是上罗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上罗镇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在新龙村、保平村等9个重点村实施扩面增量行动,完善生产便道、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引进高山楠竹、巨黄竹等优质竹种,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在荒山荒坡、南广河两岸等地植竹造林,打造现代化林竹产业基地1.3万余亩。

上罗镇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等院校合作,邀请专家团队送技下乡,推广示范断鞭更新、竹腔施肥等先进技术,推动竹笋年亩均产量提升100余斤。

今年以来,上罗镇竹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000余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能。


(图为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村竹笋基地)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宜宾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枝繁干壮工程”,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载体,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用生态文明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态势,用绿色生态产业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宜宾市委统战部供图文稿)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