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南方电网援琼队员崔冰山:六旬老将再披甲 勇战“摩羯”复光明

发布时间:2024-09-22 23:11:54

原标题:南方电网援琼队员崔冰山:六旬老将再披甲 勇战“摩羯”复光明

南海网9月22日消息(记者 刘孙谋 通讯员陈美影 李党华)“我现在无法回去,我已经在海南抗风复电最前线了。”9月7日,接到紧急驰援海南一线抗风救灾的指挥部调令后,还差40天就满60岁的老将崔冰山,收拾好行囊告别家人,作为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供电局支援海南电力抢险队伍的一员,毅然决然踏上了援琼之路。而刚踏上海南的土地,他就接到了单位通知办理退休手续的电话。匆匆应答后,他便选择往背对家乡的方向逆行而去。

在抢修作业现场,崔冰山(右)和抢修队员在研究线路设计图纸,制定应急抢修方案。通讯员 李党华 摄

崔冰山(中)和同事到现场实地勘察。通讯员 李党华 摄

崔冰山是一名拥有21年党龄、30余年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党员,也是大家公认的抗灾复电老将,他曾多次出征,参与过贵州抗冰救灾、茂名“9·21”特大洪灾和抗击台风“纳沙”“天兔”“威马逊”“海鸥”“彩虹”“山竹”等一系列抢修复电任务。“摩羯”席卷过后,他再次临危受命:“老崔,这次您也一起来吧?”“只要组织有需要,我可以随时出征!”

身先士卒,当好抢通三江湾线的“总设计师”

在三江镇10千伏三江湾线的复电上,崔冰山遇到了本次抢修最棘手的难题。三江湾线全长30公里、1000多基杆,线行位置跨沼泽、跨荒地、跨河流、跨公路,施工作业环境非常受限。且该线路为10千伏三江湾线和10千伏三江农场线同杆架设,单就主线部分就倒了32条电杆,抢修任务极其繁重。

“刚刚已经塌陷了两辆钩机了,这片地方是无法立杆了。”在三江湾线#78-#90号杆路段,线路下方经过一片富贵竹种植基地和一个巨大的养鸭泥潭,由于地表常年积水、土壤松软,连续几根电杆倾倒在地,钩机在立#84号杆时不幸深陷泥淖。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花农的富贵竹不被碾压,尽快为三江镇复电,崔冰山作为该抢修作业部的副总工程师,他当机立断:调取电缆过来,在#84杆到#90杆路段接入电缆通电。

崔冰山(左)和抢修队伍在现场讨论抢修方案。通讯员 叶茂 摄

崔冰山现场勘察电网受灾情况,检查倾倒的电杆根部是否有爆裂。通讯员 陈美影 摄

他的抢修方案得到了指挥部的认可。然而,原先倾倒的导线有部分陷进泥里,有部分被树枝压着,为了清理旧线,并为电缆开辟通道,崔冰山深一脚浅一脚从泥潭中艰难前进,认真勘察现场导线和电缆的牵引路径,指挥抢修队伍先清理树障,逐条电杆解绑导线的扎线,再将10千伏导线牵引着电缆从#90杆拉拽过来。随着绞磨机和数十名抢修人员共同发力,最终将两回长约300米的、比手臂还粗的三合一铜芯电缆牵到了泥潭对面,此时的崔冰山也已满身淤泥。

崔冰山细致入微的现场勘察和长年累月的一线经验,让他对细节和距离有更精准的判断。在三江湾线组立#90杆时,抢修队组长吴高明想在旧电杆再立新电杆。崔冰山发现后及时制止,他告诫抢修队伍,电杆的位置选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既要考虑架空导线的档距、已有导线的长度,又要考虑打电杆拉线的位置。“必须要往前挪位置,才能保证导线够长不用驳接,拉线也可以打在坚实的泥地里,如果不把握好距离,不但我们要干多几小时,群众也要迟几小时才能复电哩!”

9月15日晚,在崔冰山的带领下,抢修人员经过三天两夜的苦战,最终成功抢通三江湾线,为镇中心送上了稳定可靠的电力。

事无巨细,当好复电现场的“总把关人”

“来之前,我没想到会受灾那么严重,电线杆都整片整片地倒,有些地方连人都很难走得过去,更别说车了。”谈及台风“摩羯”对电网的损害,这名曾参与过大大小小抗风抗洪救灾的老将直言,还没见过损害那么严重的。越是艰难险重,越要付出心力。抢修以来,崔冰山事无巨细考虑好施工现场各方面的细节,既注重高效,又保障安全。

崔冰山(左)每天穿梭在不同的抢修作业现场,参与现场安全管控。通讯员 陈美影 摄

抢修作业现场,群众给抢修人员送水,崔冰山(左)笑着谢绝了群众的好意。通讯员 林海满 摄

“我每天都走三四次这条路,每个现场我都得去看看,这样才能心中有数。”转战乡镇复电以来,崔冰山每天穿梭在三江镇的各个抢修现场,如同本地人一样熟路。尤其对待风险较高的现场作业,崔冰山必须亲自跟进、亲自协调、亲自管控。抢修现场很多倾斜的电杆,崔冰山看来,这些电杆比新立电杆风险更大。“倾斜的电杆往往可能根部爆裂,贸然上杆作业很可能有倒杆或断杆的风险。”在现场,崔冰山经常站在抢修队员的身边,反复叮嘱:“注意验电,登杆小心,确保接地线牢固,预防一切安全隐患。”

崔冰山介绍,抢修任务不同于平时的计划作业,既要面对陌生的线路,抢修的时间又紧,任务又重,对抢修人员的应变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他指导抢修队员,要学会就地取材,学会利旧,一些未损坏的导线和金具,可以使用的就直接使用,可以调整后使用的就要学会调整。“我们每个施工队伍都随车配备金属打孔机和液压钳,方便我们随时改装金具。”

“这些工作做多了做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每天早上7点,他和抢修队员一同出发前往现场,晚上天黑完工后才放心离开,他笑称这是身经百战后的习惯成自然。问及其家人是否担心他吃不消,他也笑笑说:“我身体好着呢,他们都叫我完成任务再回来。”(刘孙谋 陈美影 李党华)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