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北京市民可在圆明园观摩文源阁遗址发掘

发布时间:2024-09-23 02:11:29

原标题:北京市民可在圆明园观摩文源阁遗址发掘

历时近一个月的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成果。昨天(22日),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对公众开放,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的带领下,20多名市民走进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实地察看考古流程,了解考古专用工具,动手体验洛阳铲。在专家的指导下,市民向地下1米处挖掘,查看土质变化,从而了解“生土”和“熟土”的区别(生土即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土,熟土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土),感受时代变迁。

文源阁曾为《四库全书》藏书阁

拟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张中华介绍,文源阁位于圆明园西北部,雍正时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成文源阁,是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主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等。《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分藏于“北四阁”“南三阁”中,圆明园文源阁即“北四阁”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文源阁和藏书惨遭损毁,仅部分藏书留存于世。

为配合文源阁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拟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张中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考古工作已过半,发掘出宫门、御路、河道、排水设施、蹬道等遗迹,还出土了粉彩瓷片、青花瓷片、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

宫门、御路等遗迹重见天日

台阶造景与假山建筑融为一体

走进遗址考古现场,可见围墙基址、建筑夯土台基、部分假山湖石、刻有乾隆御笔的玲峰石若干残块等遗存。“文渊阁虽然叫阁,但其实有宫墙、宫门,是一个完整的建筑院落。”张中华介绍,随着挖掘工作持续推进,南部的宫门台基、墙基、台阶都被发掘出来。

与皇家常见的宫殿台阶不同,文渊阁宫门台阶随形造景,与周围假山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宫门台基不远处,清代的排水沟也被挖掘出来。“这就是古代的下水道,大家注意看,这是一处暗沟,在地表上是看不到的,通过挖掘,我们发掘了暗沟的本来面貌,这处暗沟的位置和圆明园留存的历史设计图图示几乎一致。”

从宫门向北望,假山的下部结构还保留着历史样貌,在考古工作者一铲一铲的挖掘下,用于皇帝登山的蹬道重见天日,观者可清晰地看出这条登山步道的形状和规格,从它的规模形制上,似乎可遥想到圆明园曾经的盛世繁华。

考古工作将持续至10月底

市民游客可现场观摩

下一步,考古工作者将对文源阁及其东侧的碑亭进行发掘。据悉,本年度的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工地将全程向社会开放,市民游客可在发掘时观摩考古现场,考古工作预计将持续到10月底。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将与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一起,持续推动圆明园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展示传播。本次“北京考古·走进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是2024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14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24北京公众考古季系列活动之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社会大众对考古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普及考古知识,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及展示传播,满足公众了解考古发现的需要,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开放圆明园考古工地,通过现场观摩、专业讲解、模拟考古、发掘直播等多种形式主动向公众展现考古工作过程和成果,打造“北京考古”公众考古品牌,受到市民朋友的欢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