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寻“天府之国”魅力 聆听蜀道中的历史回响
世人初识蜀道,大多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是否好奇蜀道究竟是哪条道,它缘起于何处、又通向何方?
蜀道文化专题讲座现场
11月14日下午,南充市博物馆邀请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东洲在馆内开展了以“蜀道及其文化遗存”为主题的蜀道文化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从蜀道历史概况、蜀道文化遗存、蜀道文化传承三部分,深入探讨蜀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深入认识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交流与合作。
何谓蜀道?蜀道又是如何开通形成的呢?蔡东洲解答道:“蜀道是历史上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它开通于先秦,开拓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两宋,完善于元明清。”同时,蔡东洲就相关例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蜀道路线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蜀道北段穿越秦岭4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 祁山道;南段翻越巴山3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阴平道。
蔡东洲教授对蜀道历史概况进行讲解
蔡东洲介绍道,“其中,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得名于‘石牛粪金’的传说。明清以来,把从汉中到成都称作金牛道,全长600余公里,是历代官方修建、养护、管理的主干道。”
而翠云廊以剑州古城为中心,北起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呈“人”字形分布,剑阁境内151公里,现有古树20973棵。大柏树湾则是翠云廊中古柏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段,全长1.2公里,现有古柏301株。
一条古蜀道,连接了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也赓续了历史文化脉络。蜀道文化还遗存了些什么东西呢?古道路、古桥梁、古渡口、古关隘、古碑刻、古树木……蔡东洲教授对古道路、古碑刻、古树木进行了着重讲解。
如果想去有古道兼有古树,且风景宜人的地方度假,蔡东洲为“旅游人”推荐了松宁桥、拦马墙、石洞沟,这些地方翠云清风,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的诗意图画,行走其中犹如人在画中漫游。
蜀道文化专题讲座现场
“古碑刻有实用性碑刻和修路碑记。其中,修路碑记主要记载创建或整修道路的起因、过程、结果,动用工时、耗费银两以及工程主持人等信息,是研究蜀道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材料。”蔡东洲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古碑刻进行了介绍。
漫步于古蜀道上,古树是绕不开的话题。古人为什么要种树?蔡东洲教授介绍道,据《周官》中记载:“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野庐氏的职责就是管理国都通往四方的官道,沿线都要修建可供行人住宿、休息和饮水的设施,还有栽种树木。这种沿路两旁栽植的树木被称作“行道树”。
从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到三国时期的群英荟萃,再到盛唐诗人的千古名篇……蜀道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去品味、去传承。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