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开放 快来打卡“深海星辰”

发布时间:2024-11-16 23:11:19

原标题:“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开放 快来打卡“深海星辰”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孙宇卓 唐严

幽蓝深邃的水纹灯下,一处处精美的展陈伴随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海水声,诉说着沉入水底的“沉睡”历史……今天(11月16日),“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正式对公众开放。

2014年10月,首个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在刚刚落成开放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正式对外展出,十年间已接待中外游客近500万人次。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设计与施工布展,“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集中展示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和义路出土的南宋海船。

走进展览序厅,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场馆模拟了水下考古的声光环境,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置身于深海探险的奇妙体验。新版陈列充分遵循“水下考古”特色,将水下考古代表性的探方、商船、瓷器等作为设计元素,融合多元化展示手段,通过由浅蓝到深蓝的色调转变,展现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浅水走向深海,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非凡历程。

展览分为“寻梦”“筑基”“蝶变”三个块面,详细梳理了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发展和跨越的历史脉络,系统介绍了水下考古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突出展示了宁波水下考古的丰硕成果,包括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等重要成果。

现场展示的“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成果。

漫漫海路上,一艘艘船如珠串联。翻开厚厚的宁波考古史,不断有木质古船的新发现,包括和义路唐代龙舟、东门口北宋沉船、和义路南宋沉船、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象山涂茨明代沉船,以及“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等等,这些在此次展览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展览现场,一条修复好的宁波和义路出土南宋古船陈列在序厅旁边的醒目位置。

2003年,在宁波和义路曾发现一艘南宋时期的尖底海船。古船出土后,历经3年多的修复,后期一直保存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

本次改陈,这条南宋古船正式进入了展线,经受千年沧桑的古船再次展现原貌。透过它观众可以感受到宁波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为了让大众走近古船修复故事,展厅设有“舷窗区”,观众可以透过玻璃,观看以“小白礁Ⅰ号”为代表的古船修复过程。

观众观展。

当天,该展的两位策划顾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峻和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丁见祥教授来到展览现场,为大家现场导览,并讲述展览和展品背后的故事。

“近十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取得丰硕的成果,代表了中国在世界水下考古中的突出地位,这些成果和内容,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告诉观众,所以有了‘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的2.0版,梳理了整个水下考古的历程,从全国来说它也是具有标杆地位的。它也是一个观众友好型展览。不仅在场景的营造上很吸引人,并且从水下考古流程、装备以及水下考古具体作业的新技术,都能以通俗、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魏峻告诉记者。

观众观展。

丁见祥认为,展览从“寻梦”“筑基”到“蝶变”,完整讲述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故事,这里面不仅涉及冷冰冰的文物、设备,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部分都穿插了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故事。

“从展览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近年来,水下考古甬军不断探索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新路径,在水下考古技术、文物保护方法、港口文化研究、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支撑。”丁见祥说。

责任编辑: 小云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