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喝着小酒讨论知识,“学术酒吧”正流行

发布时间:2024-11-20 13:08: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玲玲 路董萌

“把知识酿成酒,为学术碰次杯”,今年下半年,学术酒吧于多个城市悄然流行。在济南,零星的几家学术酒吧逐渐兴起,从社群现状来看,已积攒起不少活跃的忠实客户。从业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充满思想碰撞的学术酒吧也能在本土走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何谓学术酒吧

其实,学术酒吧并非新鲜事物,起源于英国科学协会的非营利项目SciBar(Science in a Bar),最初所希望的,是在一个非正式场合中,给研究人员或爱好者提供谈论专业知识的机会。

常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在实验室工作时,就时常光顾剑桥大学附近的“老鹰酒吧”,研究成果也是在这间酒吧公布的。

藉书园学术酒吧的负责人刘国胜介绍,学术酒吧没有严格的定义,核心概念是,在一个公共文化空间中,人们搭配适当的酒精讨论学术性议题,区别于填鸭式讲座,学术酒吧更重视面对面交流。

开办学术酒吧的想法,源于书店此前举办过上百场讲座,那时大多以 “读书会”“咖啡沙龙” 的名义开展。今年下半年,随着学术酒吧在多个城市逐渐流行,刘国胜决定在书店每周举办学术酒吧活动,形成 “日咖夜酒” ,充分利用书店公共空间在夜晚的闲置时段。

记者注意到,在济南,有学术酒吧位于大学附近。这些酒吧从自身原有空间里开辟出一块独立区域,放置投影仪和音响,用于开展交流活动。为了吸引客源,有些酒吧的海报上还写道“一篇SCI或SSCI换一杯酒”。

在话题选择上,刘国胜所在的学术酒吧,大多是将社会热点与山东高校老师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从“《黑神话:悟空》到《只此青绿》的东方美学漫谈”到“如何提高财商与美商” 为主题的讨论,以有趣的切入口窥见某个学科的一角。

除此之外,一些学术酒吧会邀请博士、青年学者或者留学生作为分享嘉宾,让这些有着丰富学术经历和独特视角的人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

为何受到欢迎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以来,“学术酒吧”搜索量较9月同期增长142%,20岁至30岁的年轻用户搜索占比超半数,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广州等地的搜索热度位居前列。

11月15日,藉书园学术酒吧第二期活动的30张票提前一天全部售罄,有人没买到票索性直接到现场站着,总共到场的有47个人,这一数字远远超出刘国胜的预期。

“学术”和“酒吧”,两个看上去不太搭配的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模式,为何会在各地逐渐走红?

刘国胜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如今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尤以 “假信息” 最为恼人,也正因如此,人们的求知心态发生了明显转变,不再愿意仅仅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渴望通过与他人探讨的方式,去挖掘真正感兴趣的话题,顺应了回归本真,注重精神世界的潮流。

此外,不少学校研究生人数开始超过本科生,这部分人群也是参与到学术酒吧的“主力军”,另一部分则是想要“充电”的上班族。

刘国胜还说,在邀请高校教授时,进展要比预估中顺利许多,很多老师乐于通过学术酒吧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

随着学术酒吧“出圈”,有人质疑在酒吧搞学术,仅仅是在概念上搞创新的噱头,也有人认为,在学术酒吧无法真正习得知识,是一种“散漫的闲聊”。

“学术在人们看来常常是严肃的,酒吧的氛围更活泼些,看起来两者的确有冲突性,我们想做的就是找好平衡点,尽可能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也能学到知识。”刘国胜说,此前举办的学术活动里,最火爆的是AI主题,有很多文科背景的人想要学习实际应用,人文社科类的话题,也有数学博士积极参与讨论,“有些反差效果”。

目前,藉书园学术酒吧举办过两次活动,刘国胜坦言,前期还是抱着公益心态在做项目,每期前来咨询的可能有两三百人,转化成付费顾客的最多不超过50人。他期待着未来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让济南空置的文化空间被利用起来,希望市场上涌现出细分门类不同的学术酒吧,以此满足更多人需求。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