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地评线】东湖评论:在体育精神中铸就新的社科辉煌

发布时间:2024-11-21 00:08:37

11月16日,深秋的暖阳映衬着藏龙岛上的热烈氛围,为一场别开生面的社科盛会拉开青春的序幕。这场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民政厅指导,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省体育理论学会主办的“千人健步同行 共绘社科新篇”湖北省社科界首届趣味运动会,在运动的赛场上写下体育精神的注脚,在人文的关怀里展现着社科工作者蓬勃向上的风貌。飞盘九宫格比赛中,选手们不畏强手、敢于挑战自我;穿越呼啦圈项目上,他们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奔赴终点……社科学者们于赛场上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正是他们平日里学术研究中不懈探索、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无论是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的传承接力,还是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的精彩献言,亦或是“是这个理”宣讲品牌的蔚然成形,省社科联一次次的“破圈突围”,既是社科界关乎品质的匠心打造,也是新时代关乎创新的有为之举,开启着一场从平原向高原的执着攀登。

弘扬体育精神,开启社科与体育的“跨界”之旅。中华传统文化中“张弛有道”的哲学智慧不仅涵育出“文以载道,武以修身”的行为准则,更是穿越时空,在 1917年的《新青年》上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呼声,以至百年之后我们仍能够听见时光的回响。当《本草纲目》健身操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八段锦这一古老健身术在年轻人中重获新生,各地马拉松赛事频频成为新闻焦点,全民健身的热潮已然席卷全国,体育强国的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投射在每一位社科工作者的身上。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无论是“三大体系”的创新,还是“两大工程”的建设,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离不开社科工作者的兢兢业业、全情投入。如何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在快节奏的高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植根田野的社科实践中,学者们坚实的脚力、敏锐的眼力、深刻的脑力、雄健的笔力背后,仍旧离不开充沛的体力。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科人的共同追寻。当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每一次的奔跑、每一次的竞技、每一次的屏息,都是对意志的磨练,对耐力的挑战,让社科学者在研究工作之余,专注自我、放松驻足。强健的体魄就是我们乘风破浪的基石;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社科事业不断攀高的阶梯。在学术的道路上徐行,对时间最好的回答,不一定是不舍昼夜的争分夺秒,也可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永不言弃的毅力攻坚克难;对学问最大的尊重,不一定是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也可以是劳逸结合、深入实践,以强健的体力智力创造独特的成果。当然,求索之路上,你或许也会感到身心的疲惫与未知的迷茫;研究推进中,阶段性的难关不免引起对时间的焦虑。但正是这些挑战与磨砺,塑造了社科人坚韧不拔的品格,以舍我其谁的态度担起学术报国的重任。

弘扬体育精神,直面挑战突破创新。如果说趣味运动会的首次创办,是省社科联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创新之举;那么学者的竞相参与,则是对自我边界的主动拓展。从治学谨严的人文课堂到激情四射的运动赛场,从埋头书堆的钩沉索隐到同心协力的接力合作,社科达人在体育运动的赛场上展现着“突破”的无限可能,也将关注的目光引向学术田野人迹罕至的另一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怎样的“不闻窗外事”,科技的浪潮仍旧叩开了人文社科的窗扉。象牙塔里的学者们,敏锐洞察到现代技术对学术研究的冲击: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的边界,探讨科学技术对艺术审美的重塑与再造;数字生命的诞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进程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加关注现有法律制度的供给需求;更有诸如伦理转向、数字资本、新古典等前沿理论,在挑战着传统理论边界的同时,也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创新与发展,社科理论在更加宽广的维度中,迎接着每一次技术的革新与理论的突破,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植根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课题,传统的研究范式与单一学科力量显得独木难支。这要求我们跳出以往学科框架的局限,打破思维定式,秉持开放心态,凝聚各方智慧,寻求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协同合作,构建开放包容、协同共进、高效运作的新型学术共同体,推动重大理论课题攻关,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贡献社科智慧与力量。

弘扬体育精神,社科人一直“在路上”。运动场上,奥运冠军汪周雨领衔热身运动引得众人关注。聚光灯下的金牌得主总是显得格外耀眼,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地知道,那些无法承受的重量背后,是从76到87公斤级的增重改项和为国增光的必胜决心。顺利举起的杆下,承载着训练时的无尽艰辛;突破极限的关头,她打消了无数次后退的机会。竞技体育将最完美的奇迹献给世人,却将失落不甘与遗憾刻在了落选者的人生路上。它那样悲壮残酷,却又热烈伟大。以体育之名,我们才可以大胆尝试、勇敢出发,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比过去的自己多了一分努力;哪怕不能维持永恒的光环,但至少在黑暗之中,微如尘埃的我们,也已灿若星辰。在如今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当大家追求着不被定义的人生,社科工作者已经开始把握主动、掌舵定向,立于时代潮头,要来定义社科事业的道路与方向。我们定义学术的话语,跳出西方话语窠臼,重构研究范式,创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定义评价的标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激发人才活力,引导社科学者明确定位,凝心聚力,聚焦主责主业谋发展。我们定义价值的维度,让多元的思想在交流中平等对话,不同的文明在互动中包容借鉴,用思想的解放推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我们定义文化的厚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启智润心,在历史传承中熠熠生辉,汇聚其兼济天下的中国力量。

荆楚大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体育精神烛照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强健的体魄和更加坚韧的精神,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创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社科智慧,共同铸就社科发展的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鑫(“文安平”团队、湖北省社科信息中心)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