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逝(1985—2005)·管玉斌影像曲靖作品展》开展了。观赏了作者于二十年间记录曲靖的近百幅作品,不禁深深为其感动。似乎突然唤起了许多沉积在心底的过往记忆,青春岁月走过的足迹清晰眼前,40年前滇东山里人的生活日常,曲靖40年历史变迁的沧桑画卷……没有宏大叙事,没有主题光圈,看似不经意的快门瞬间,记录的则是生活的本真;透过平面的视觉影像,揭示的却是人生的真谛。
管玉斌是土生土长的曲靖人,在他近一甲子的生活历程中,除大学时期在外求学的短暂时光外,几乎一生都在曲靖生活。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地地道道的曲靖人,他的生活,他的学习,他的工作,他的艺术创作,乃至他生命的全部都凝结在这句充满激情与思辨的话语中:就恋滇东这把土!几十年来,他把自己深深地耕植在滇东这块贫瘠而又富饶的大地之上。这块令人爱恨相交的土地,说它贫瘠,是因其特有的红壤,含酸性过高,其土壤养分不高,显得瘦瘠,又加之乌蒙山特殊的喀斯特岩石大面积覆盖地表,使大地面貌呈现怪石嶙峋而苍凉;说它富饶,又因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山民们,坚韧刚毅,用勤劳的双手把这块土地“揉熟了”,使得它一茬又一茬,年复一年地长满洋芋、苞谷、水稻、烤烟……红土地因而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片“熟”并真正“醒”了的土地,正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曲靖一代代的大山子民。管玉斌是大山的儿子,因为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他穷尽大半生,用他深邃的目光去观察、去定格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滇东人的生活写照,真正把外在的艺术创作,内化融合为自己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他用执着的画笔画布去描摹滇东的天与地、山与水、人与自然;他用手中的相机和镜头去记录山里人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他关注细节,通过纪实叙事来揭示镜头背后的生命伦理与人生哲理。
他的全部作品,便是一部体现滇东大地上的生命礼赞之歌,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技巧和创作情感,那便是:真实与坚守!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生活,率性而本真地感知生活,冷静而理性地思考生活,用纪实的手法表达对滇东这块土地的理解与挚爱,这正是管玉斌影像作品的根本价值所在。当今非虚构艺术创作,已成为文学、绘画、摄影、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的重要创作手法。艺术家们把真实、客观当作创作的主要标准来看待创作客体,它不追求记录事件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的公共性,不崇尚主题的宏大性,它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管玉斌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非虚构创作特征,他没有过度注重社会重大事件,而是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凡人琐事。无论是骑牛戏水的儿童,还是乡街小道旁的剃头师傅与少年;无论是冬日里收割后稻田里玩耍的四姐弟,还是春天里蚕豆田里弹吉他的时尚青年,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正是这块土地上人们日常最本真的状态;无论那双因剥核桃壳而黑透了掩面妇女的双手,还是“煤黑子”全身漆黑得只剩下明亮的双眼,细节成了作品的核心灵魂,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场景、画面、构图的主观取舍。
坚守故土,坚持自我,是管玉斌影像作品的思想内核。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始终把目光聚焦滇东的人、滇东的事、滇东的红土地。“管玉斌影像曲靖作品集”,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版、有主题“曲靖纪事”,但通观展览作品不难发现,这是一部30年间曲靖社会变迁、时代发展、山河改样的全记录。它也不是政府主导的山乡巨变成就展,更不是现代派艺术家的超然虚拟世界的写真集,而是作者长期坚持坚守中得出的一点一滴的思想结晶、生活体验、历史印记。无论是永久留在曲靖几代人心目中的城市地标——阿诗玛雕塑,还是麒麟池街心花园折射出的时代变迁;无论是1988年文化路东段的落日,还是2002年南海子盛开的波斯菊……管玉斌却把历史的瞬间定格在了真实的影像画框之中。历尽艰辛、痴心不改,四十年的记录、四十年的观察、四十年的坚守、四十年倾注的心血,正是管玉斌影像作品的价值所在。
一个人一生中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其实并不难,而一个人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用一生坚持去做一件事,这就十分不易了,这份痴心、这份坚守,何其难哉!管玉斌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他对滇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爱得真切、爱得执着,他在生活中探访,在工作中思考,在学习中追寻。也许他并未意识到或一定要刻意去做什么,也没有去深究为何要这么做,做的价值意义何在,但几十年来他却自觉或不自觉去做了,默默拿起画笔、拿起相机,扛着摄像机,拿起一切可以被称为工具的摄像艺术创作的物件,用坚实的脚步去丈量滇东厚重而深沉的土地,用广阔的胸怀去接受和容纳珠江源深情滚烫的血脉。他走过曲靖的村村寨寨,采访过各色各样的人物,他与红土地的彝族兄弟一同跳过“雀比”,与五龙乡的苗族姑娘踩过“花山”,与三江口布依少女喝过同心酒,与大海梁子的放羊娃用牛粪烧吃过洋芋……几十年的创作路上他学会了尊重,也收获了尊重,他寻找到了创作的生命源泉,那就是走进天地间,走进现实中,回归自然,回归大地,回到人民之中,回到现实生活里。于是,他在古敢水族婚礼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创作的启示,一幅美丽的《新嫁娘》荣获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版画)铜奖。他在乌蒙深处被攀枝嘎村几代人坚持炸山造梯地的感人事迹所感染,拍下了《乌蒙山的脊梁》。无论是婴儿出生,还是老人殡葬;无论是寻甸大山上过的立秋节,还是曲靖市区的运动会……都成了他创作的重要题材。他注意细节的捕捉,更能抓住全景式的扫描;他还是用光的高手,把光影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把纪实作品拍摄成了艺术摄影,在平实中体悟出那一抹独特的光。
管玉斌的影像作品,表面看去受地域限制太强,均为“曲靖作品”,看上去似乎曲靖味很足,但细细读来,静静倾听,好好品味,你又不难摸到对人类关爱的情怀与对生命价值的领悟。这些作品,哪一幅不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哪一幅不是探求揭示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自然法则?哪一幅不是时间岁月在大地之上留下的刻痕?哪一幅不是时代生活的现实写真?所以,它是曲靖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精神生活共享共有的艺术作品。作品本身已打破了地域的屏障,只要立意高远博大,其创作终归世界、归全人类!
我想,管玉斌影像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用眼睛观赏,更是要用心灵去感悟、去思考。
云南网通讯员 范建华
责任编辑: 胡津滔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