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湖南长沙县市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一份县卫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文件仅200余字,却有多达7处错别字。此事引发网民热议。(上游新闻 《市民晒官方回复文件200余字现7处错字,长沙县卫健局:工作失误,将重新回复》)
从错别字的状况看,可谓非常离谱,包括“呈沙医院”“指释中心”“急技任务”“技护车”“操作合手机支架”“整领学习”“关似事情”等,有些已经到了难以卒读的地步。
11月25日晚,长沙县卫生健康局就此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查,11月21日,工作人员将投诉回复件使用电脑软件转换成电子档,未对电子文档进行校核便直接打印成红头文件,盖章邮寄至投诉当事人。在工作过程中,该局相关责任领导及工作人员因工作责任心缺失、履职不到位导致严重工作失误。目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调查,相关责任领导已按程序启动问责。长沙县卫生健康局已向投诉人重新寄送《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
在出现舆情之后,相关部门迅速处理,这个态度值得肯定。无论是“工作责任心缺失、履职不到位”的定性,还是“停职调查”“启动问责”的追责,都体现了相当的力度。
这样的处理态度当然也是必要的。事件甫一曝光,即迎来了广泛的质疑。相当多的网民批评涉事单位草率、马虎,“连基本的审核都没有”。现在,涉事部门理当通过正风肃纪,来获得公众的谅解,整顿本单位的工作纪律。
细究文件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份基于网络投诉的反馈,是关于“救护车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等问题的处理意见。也就是说,这个文件的面向对象是公众,本身是在“检讨”自身的行为。
也因此,这份文件在网络上被一些网民代入了别样的解读:在回复公众投诉的时候,居然出现这么多低级错误,是不是一种怠慢?是不是没把公众的意见当回事?
这些或许是公众通过字里行间所产生的一种联想,但也客观上说明了“错别字非小事”。作为公共部门来说,本身就有公共属性,天然处在一个“多方瞩目”的环境,措辞用字就应当慎之又慎。在公文中犯了错误,就难免会连带着折损公信力,遭受重重审视。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有不少单位在错别字上“翻车”了。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绍兴市中级法院审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据不完全统计,其一审判决书出现了多达110处错误;2020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社局被办事民众投诉,短短400多字的书面回复中竟有4个错别字、连单位名称都写错了。
这些事件都是警钟。某种程度上,错别字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乃至治理能力与水平的体现,检验着相关单位是否足够绷紧神经,又是否具备完善的公文处理规章制度。
因此,对于官方发文就应当“字”铢必较,各单位都应当把遣词用字的问题重视起来,建立完备的审核机制,尽可能做到每一份公文都准确无误、一字不易。唯有如此,才能展示出严谨权威的自身形象,才能确保政务文件、政策精神和社会有效地传达沟通。
特约评论员 易之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编辑:龙春晖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