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广大民营企业在贵州大胆投资、放心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是基础,合作共赢是途径,企业等各方感受是重要的衡量标尺。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如果说民营企业是鱼,那么营商环境就是水,好水才能养好鱼。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本组报道旨在专访深耕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通过经营主体的体验感获得感高不高,来反映贵州营商环境好不好,进而提供一些优化完善的建议和思路,让贵州在营商环境提优之路上做得更好更全面。
贵阳市南明区太升茶叶专营市场内一景
在贵阳市南明区太升茶叶专营市场内,一家名为“黔名”的茶企,凭借一款名为“飞雪迎春”的高品质都匀毛尖获得贵州老字号头衔。作为该品牌创始人,做了50年茶生意的罗锦新谈及爱茶,骄傲不已:“我们‘飞雪迎春’年产只有200来斤,最贵能卖到6000元一斤。”
罗锦新话锋一转,“现在整体茶行业市场环境不太好,尽管品质一流,价格也起不来。”
“黔名”“飞雪迎春”品牌创始人罗锦新
20世纪80年代末,他创立了“黔名”品牌,并在1997年正式成立公司。90年代初,贵州茶叶外销市场萎缩,产能过剩,效益低下。面对困境,他没有放弃,不断改进制茶技艺,在茶市复苏后,凭借“飞雪迎春”这款高端茶叶一举成名。2011年,销售额一度达到400多万元,纯利润约90万元。
“后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给线下茶商带来了巨大挑战。现在网上9.9元的茶叶‘一抓一大把’,但这连我们最低端的茶叶加工成本都不够,更不用说包装、物流等成本了。”罗锦新直言,无法与低价茶叶竞争。
“飞雪迎春”茶叶
因为他的企业主要是通过线下进行销售。高端产品“飞雪迎春”产量虽低,但品质过硬,有老客户支持;而数万斤的中低端产品虽然量大,利润却薄。“虽然价格低,我们也不敢放弃,这对于保持普通消费者的客源而言太重要了。”
罗锦新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市场能降低租金,为茶企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多组织贵州茶企参加国内展示会,提升贵州茶品牌的集体知名度;希望政府能组织企业外出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营模式。
罗锦新创立的茶叶品牌荣获贵阳老字号
记者观察:
罗锦新曾以“飞雪迎春”作为品质象征,并迅速提升了品牌形象。但如今面对互联网的低价茶竞争,作为线下茶商,他明显无所适从。
总体来看,茶企生存,靠的不仅是品质与价格的较量,更是传统战法与现代营商的碰撞,企业自身要进行销售策略的转变,政府的扶持与市场环境的优化也要跟上,这些承载着“老字号”的老店,才能朝着百年老店迈进。
统筹/策划 刘丹 覃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视频 周雅萌 王华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