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说新语|期盼更多力量加入古籍保护利用“朋友圈”
近日,广州图书馆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免费向社会收藏单位和个人藏书家提供古籍寄存服务。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点赞。提供古籍寄存服务,不仅是一家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扩容和“上新”,对于广大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实事。(据11月23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
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古籍是指编纂、写印于1912年前的书籍。古籍作为文物的类型之一,具有无可争议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凝聚古人文化智慧的载体,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
目前,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有270余万部古籍分藏于各公藏单位、私藏单位及私人藏书家。但部分收藏单位、私人藏书家的保存状况、保存条件不佳,未能达到保护古籍的基本要求。
伴随着岁月更迭,很多人家里的藏书逐渐成了压箱底的宝贝。因为没有充足的条件让这些藏书“驻颜有术”,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因为霉菌水汽的侵蚀,甚至虫叮鼠咬,而变得脆弱不堪,甚至翻不开、碰就碎,十分可惜。更糟糕的是,这些宝贝一旦“受伤”,抢救修复难度很高,不可逆的损坏,不仅是藏家的损失,也是文明赓续的损失。
免费古籍寄存服务,让散落民间的珍贵财富得到科学的保护,这是对历史记忆的负责,也是对文化的敬畏。拿这次服务“上新”的广州图书馆来说,不但拥有独立空调系统、温湿度监测仪、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防虫杀虫设施等完善的硬件,还有专业的古籍修复队伍。对于藏家而言,把古籍转移到图书馆,属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同时对于图书馆而言,此种免费业务不仅丰富了服务内容,让受众感觉到其更多的良苦用心,对于提升服务场馆的口碑和人气,甚至是所在城市文明形象都大有助益。小小善举的效果会是双赢甚至多赢。
近年来,全社会对于“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呼吁加强古籍保护,提升大众对古籍文化价值的认识,也对古籍的保护利用起到强力助推作用。全国各地古籍保护规范化、科学化,在促进古籍的转化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对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有着深远意义。
多地图书馆对一些不具备古籍保存条件的小型古籍收藏单位及个人,开展了古籍寄存业务。通过制订协议、明确责任、开展免费寄存等,确保了一些小型图书馆古籍的安全保存。同时通过遴选整理、影印出版等方式,让一本本饱经历史沧桑的古籍“重获新生”,通过线上登记、网上阅读等加快数字化建设,又通过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让古籍保护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确,古籍保护传承不仅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事,还需要更多人自发自觉关注。
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提供免费古籍寄存服务的“朋友圈”,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古籍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助力。古籍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要升级古籍保存环境,建立寄存书库。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公共机构和全社会的力量不断“上新”,共同努力。(韩莉)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