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时间:2024年12月3日(周二)20:00-22:00 直播
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107519608455265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频号 【直播简介】 北京时间12月3日晚八点,iCANX Youth Talks第八十四期将隆重开播!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南方
科技大学副教授唐晓颖、浙江大学教授杨青、浙江大学教授杨旸主讲,东南大学教授张煜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健担任研讨嘉宾,吉林大学教授白雪担任主持人,期待你一起加入这场知识盛宴。 【嘉宾介绍】

唐晓颖 南方
科技大学 多模态眼科图像基础模型及高效微调 【Abstract】 近年来,基础模型的预训练与微调范式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卓越性能,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基础模型在医学领域,特别是眼科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医学图像数据规模较小、模态复杂,同时高质量的基础模型训练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此外,现有的医学图像数据质量和多样性不足,限制了基础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泛化能力。本次报告将围绕基础模型的预训练及其在多模态眼科图像分析中的高效微调技术展开。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掩码策略的多模态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挖掘图像潜在模式,并在多个下游任务中实现了出色的表现。同时,我们开发了基于提示符的高效微调技术,显著减少了处理高分辨率医学图像时的内存消耗,并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提升了模型性能。 【BIOGRAPHY】 唐晓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南方
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
特聘教授。“十四五”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十三五”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负责人;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期刊副编辑;国际会议 MICCAI领域
主席、分会场
主席、大会本地
主席;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IEEE EMBS Shenzhen Chapter学会秘书长。

杨青 浙江大学 频率域调控超分辨显微成像及在体应用 【ABSTRACT】 光学超分辨成像在生物学、材料学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可对数纳米的结构成像,其研究对象多以薄层活细胞和纳米材料为主,需特殊染色,设备体积庞大,要在静态隔振环境下使用。围绕小型化和内腔在体超分辨,团队融合光/医/材料学科知识,以频率域调控为核心技术,提出频域编码调控机理,突破超分辨依赖非线性荧光标记的原理限制,提高片上超分辨空间带宽积1个量级;提出空间频域追踪信标编码方法,实现百米长单光纤运动超分辨;毫米空间异构集成和
多维数据融合,集成白光、共焦、光谱等多种功能,实现跨尺度多模态显微内窥。在肿瘤体边界识别、疗效监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BIOGRAPHY】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200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6月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德仁
院士,之后受聘于浙江大学,2013年12月晋升教授。曾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获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
科技人员奖(2023)、国际先进材料奖(2018)、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6,2019)、中国光学十大影响力事件、两次获“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7,2023)。主持基金委交叉学部重大(Co-PI)、国际合作重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在Nat. Photonics, Phys. Rev. Lett.等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105篇,SCI 他引50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 Advanced Photonics Nexus编委等职;组织承办Advanced Photonics、Photonics Asi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杨旸 浙江大学 看见X射线的颜色:基于闪烁体编码的多光谱X射线探测器 【ABSTRACT】 传统X射线探测器将全波段X射线光子积分获得黑白强度成像,没有X射线光(能)谱信息。X射线光谱的感知可显著增强密度相似物质的成像对比度,在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有重要价值,但基于单一学科的探测原理无法同时实现X射线的高光谱、动态、大视场成像。本文基于ollege信息科学中先编码、再解码的思想,融合材料创制、器件创新和光谱计算等多个学科知识,提出一种新方法使其兼得。主要创新思路是①设计对不同波段X射线差异性响应的闪烁体新材料;②构筑叠层闪烁体新结构作为编码器,将难测的X射线光谱编码成易测的可见光谱;③通过可见光高光谱相机大视场、动态成像记录编码后信息,基于可解析的物理模型反演X射线光谱并成像。 【BIOGRAPHY】 杨旸,2009年获浙江大学自动化学士,2015年获美国UCLA材料学博士,2016任教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2017-2022,纳米
科技专项),是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物理)和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交叉)。近五年研究工作主要聚焦高灵敏、高光谱X射线探测新材料与成像新原理的应用基础研究,相关成果以独立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 Nature Photonics 等刊物上,获得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的专题亮点报道,被提名为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3年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 【主持人介绍】

白雪 吉林大学 【研讨嘉宾介绍】

张煜东 东南大学

杨健 北京理工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