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锅】
下午5点,贵阳螺丝山路口。大胖刘烙锅店门前的小院,一张张小塑料凳上,100多名食客排排坐。这家24小时营业的烙锅店,去年从街对面搬迁过来,这样的排面,天天如此。
刘祥用的烙锅,是从老家织金背来的黑土烧成的烙锅,这种砂陶凸底烙锅,制作技艺在2007年就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保证烙锅器皿的血脉正宗,刘祥每天去屠宰场选择牛肉、猪肉,保证食材新鲜。关于蔬菜方面,每天更是严格筛选,不合格的就剔出来。
刘祥说,烙锅在贵州各地,有不同的流派,分为毕节活油烙锅、水城烙锅、黔东南烙锅、清镇烙锅、黔西南烙锅等等,各派掌门云集贵阳,“搓一顿”中,各比高低。
2024年的烙锅,从贵阳人宵夜中的“顶流”“炸开”局面——烙锅店“上半场是全国游客,下半场是本地市民”。让不少店家24小时轮轴转,只为贵州烙锅从清朝诞生伊始,用了300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这“泼天的富贵”。
在烙锅店里往往上演着全国游客“东西南北中,相聚在贵州”。
一口烙锅的食材浸润,是让中国东西南北中的游客来到贵州、贵阳,都能一口下咽的味觉盛宴,也改变他们对贵州、贵阳无辣不欢的印象。打铁靠本身硬的大胖刘烙锅店,在食客一口一口的品鉴中,一年就跃登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
今年以来,在美团、大众点评平台中,上线“烙锅”团购的贵阳餐饮商家数同比增长超75%。今年国庆期间,贵阳“烙锅”主题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28%。
【酸汤】
全国各地的吃货来贵阳旅游,在古色古香的苗家建筑风格的老凯俚酸汤鱼店打卡、饕餮,一样不能少。
一锅酸汤抬上来,上面漂浮的沫状物质,证明老凯俚酸汤的正宗——只有西红柿发酵后酿成的酸汤,才会出现这个体态,而且从头煮到尾,整锅酸汤都是鲜亮的红色。
从1994年开第一家酸汤鱼店,老凯俚就坚持采用最正宗的植物发酵而成的酸汤,为吃货提供美食享受,所以,“一辈子只为做好一坛酸汤一条鱼”,是老凯俚的初心使命,也是它走向百年老店的基石。
鱼与酸汤在中火的作用下,达到完美的融合,酸汤浸入鱼的每一寸肌理。酸汤的灵魂是木姜子,去腥,调味,把酸汤变得温和,浓稠,一统南北味蕾。
在31年的开店历程中,老凯俚酸汤鱼在贵阳已经形成重要的文旅意义,让中国和世界了解苗族文化,这是老凯俚酸汤鱼10余个店责无旁贷的使命。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夏天,贵州省火锅品类堂食订单量同比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今夏火锅消费黑马,贵州酸汤,日渐成为一张飘香中国、飘香世界的新名片。
贵厨酸汤牛肉,是近年来在贵阳涌现出的一匹酸汤黑马。
贵厨酸汤牛肉要保证酸汤的地道,专门到雷山县千户苗寨旁的一个小山村,采摘野生西红柿,秉承先祖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工艺,捣碎、腌制、装坛、发酵。这个暑期,贵厨单个门店,每天接待游客600人次,酸汤每天要消耗1000斤左右,牛肉每天切了400多斤。
贵厨在贵阳各个闹市区开了20多家门店,连续多年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这是一个靠吃货们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榜单。
【夺夺粉】
安顺美食,或凉或暖、或咸或甜,“烟火气”是核心关键词,这也给贵州餐饮市场增添了别样风味。必吃榜上的安顺小舒冰浆和笔记安顺夺夺粉,成为众多安顺优质美食的缩影。
在安顺街头,龙老太味全夺夺粉火锅南马老店,26张餐桌,上午11点到晚上10点,食客络绎不绝。逢到节假日,一天翻台300余次。
三十年前,放学时分,王德芝在安顺市第七小学门口摆摊,一个煤气炉,架一口小砂锅,里面煮麻辣底料。饥肠辘辘的学生,争先恐后,用一把竹子削成的10公分长的小叉子,叉起米浆做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凉粉,在麻辣底料的汤锅里煮起来吃。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店名中含有“夺夺粉”的全国商户数较去年增长超7倍,消费主要分布在重庆、贵阳、成都、合肥、深圳等地。
半个中国的地域,都有夺夺粉火锅店在经营:
北京,在三里屯是大黔桩安顺夺夺粉火锅店;上海,在祁连山路是黔友友夺夺粉酸汤火锅店;长春,在桂林路是东椒厨房贵州酸汤夺夺粉火锅;广州,是黔三一夺夺粉火锅;武汉,在江汉区民生路是黔川川夺夺粉火锅……
2022年,贵阳笔记安顺夺夺粉火锅店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可以说对夺夺粉如今的风靡功不可没,这家店的老板张晓婷,就是在多年前来到龙老太味全夺夺粉潜心学习,之后回到贵阳创业开店,如今,打出一片天地,成为贵阳街头广受欢迎的一处店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海婴罗玉青
编辑 罗玉青
二审尹广亚
三审徐海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