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翰墨丹青绘就荆楚社科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12-05 10:08:26

丹青勾勒万物生辉,翰墨谱写时代华章。11月29日,浓郁的书香墨韵充盈在江汉大学校园,这场由省社科联、江汉大学、省美术院指导,省书画研究会、江汉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时代华章——湖北省社科界首届书画作品展”隆重开幕。展出一幅幅作品中,既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的五体俱全,也囊括了大江奔流、山水流长、花开如海、鸟鸣芬芳的气象万千,既然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之山河壮丽,又展示了荆楚大地之蝶变新姿……全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在这场社科艺术盛会中挥毫泼墨、尽显才情,于笔端倾泻而出的一笔一画,流露出对社科事业的执著,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对时代万物的深情,为走好新时代社科工作的攀峰之路赋能续航。

从心出发、联聚你我,社科联方能形成合力、充满活力。2004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作出了要使社科联真正建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的重要指示。无论是前不久在运动赛场举办的湖北省社科界首届趣味运动会,还是此次在文艺阵地推出的“湖北省社科界首届书画作品展”,都是省社科联用心用情打造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的创新举措,也是发挥“联络、联通、联动”优势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强筋骨、健身心、促发展的社科工作者之家的有效路径。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要积极发挥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多彩活动,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大餐,不断拓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全力构筑社科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学习交流的坚强阵地,推动社科界鼓足精气神、阔步新征程,为建设社科强省凝聚更广泛更强劲的力量。

应对变局、拓展新局,社科工作者更需扛起传承文脉重任。一张桌、一一沓纸、一支笔,这是大家熟知的传统创造场景,多少艺术精品在此场景下创作写就,多少名篇佳作从笔端喷涌而出。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人与文字、画作打交道的方式在更迭升级,也对书画作品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和深刻重塑。当前,普通人很少书写毛笔书法、绘制传统画作,甚至不少人出现提笔忘字、淡忘传统艺术等现象……凡此种种,无不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期待广大社科工作者以本届书画作品展为契机,以书写载道、以笔墨为犁,在传承书画艺术上作表率,于一笔一画中浸润心灵、抒情展怀,助力推动传统艺术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让人民群众更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源源不竭动力。与此同时,广大社科工作者要顺应文化发展潮流,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手段,充分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助力传统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传统文艺发展空间,为传统文艺创作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生机活力。

立德立身、立言立行,社科工作者尤需在锤炼品德修为中奋进前行。书画作品是展现美感、体现气度、彰显精神的窗口,是体现价值追求的重要载体,更是修身养性的有效方式。此次书画作品展的举办,引领广大社科工作者正确看待作品与人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对于锤炼品德修为具有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成风化人的神圣使命,广大社科工作者作为启智润心的人,必先立德;作为培根铸魂的人,必先正身,只有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才能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以湖北省三届最美社科人为代表的荆楚社科名家,不仅是求学问道的楷模,更是修身为人的标杆,树立了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广大社科工作者理当以打磨自身品德为先,以弘扬大德之尚为基,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成为社会风尚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刚刚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中,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明确指引。站在新的起点上,社科工作者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站位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强担当赓续中华文脉,以更强自觉弘扬道德风尚,以更足干劲产出精品力作,倾情献礼我省社科界“十代会”,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彰显社科之为、贡献社科之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凯彬(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成员、湖北大学教师)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