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员在1953年10月15日及下一章将要说到的11月4日约见陈伯达、廖鲁言的两次谈话,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只要认真读一读,就会感觉到他的思虑是多么的缜密,预见性是多么的准确。一个最高领导人若无此种胸襟、智慧和才能,谈何治国强国?倘若再胸无点墨,夜郎自大,甚而至于炫耀皇帝的新装,那就只会徒留笑柄,比如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总统拜登。
1953年10月1日,首都各界40多万军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1日讯是这样报道的:“今年的国庆节,首都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特别感到欢欣鼓舞,因为我国人民已经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伟大胜利,基本上完成了肃清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各种社会改革运动,胜利地结束了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作,并从而稳步地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今年就是国家建设第1个五年计划的第1年。”
在这个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城楼会议室里,负责财经工作的陈云正在向教员汇报改变现行的粮食购销办法。此前,全国的粮食市场还是属于自由市场,在农民缴了农业税之后,粮食就可以自由上市买卖。而经营粮食的,除了国营粮食公司和供销合作社之外,还有私人粮商,后者经营的商品量约占上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一遇到灾年,或是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粮食之时,那些粮商便同国家争夺粮源,哄抬粮价,以至于带动整个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截止到6月30日,国家收支粮食出现了40亿斤赤字,再加上东北等主要粮食产地遭受了水灾,于是便出现了经济波动,人心不稳,对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教员立即责成中财委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陈云在汇报中建议: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配售。汇报结束后,教员指示由陈云代中央起草一个《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由邓小平负责起草一个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
10 月2日晚,教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首先听取了陈云关于粮食统购统销问题的报告。尔后,教员在会议上作了结论性讲话,他说:“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由互助合作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体农庄)。现在是‘青黄不接’,分土地的好处有些农民已开始忘记了,他们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时期。”“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营经济,它有两个翅膀,即两翼,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 最后,教员委托邓小平到全国粮食会议上去讲话,并嘱咐他讲粮食征购一定要联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去讲。 后来在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决议决定:粮食统购统销从12月初开始。
10 月4日,教员为中央起草《转发华北局“关于纠正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急躁冒进倾向后的情况及当前工作任务向中央的报告”对各级党委的指示》,他写道:
10 月4日晚,教员给毛月秋写了一封回信,他写道:
教员在信中提到的毛翼臣,系毛锡臣之笔误。毛锡臣是教员的远房叔祖,在革命时期资助过教员。文东仙是教员的堂表弟,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农会工作。后来,毛月秋接到教员这封特大的挂号信后,见落款处赫然写着毛泽东3个草体字,信笺上洒满了一行行潇洒、苍劲的毛体草书,他高兴极了,一页接一页的读着,整整5页。信上的毛体书法,龙飞凤舞,加之多处涂抹、修改,难以辨认。毛月秋又戴上老花镜,一遍一遍地读着。由于教员笔误,毛月秋无法找到“毛翼臣”其人,于是,他按照教员的吩咐,到大坪乡唐家圫,把消息告诉了文东仙。2人商量好于10月底上京。
10 月5日,教员在曾任湖南一师心理学教员的李大梁先生来信上作了一个批示。李大梁在信中说他家庭生活困难,希望政府能够救济。教员不熟悉这位先生,便向王季范询问情况,然后在信上批示道:
接着,教员又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说:
10 月6日,教员为中央起草《批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时安排民主人士的意见”》:
10 月15日,教员因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外地视察,就约见了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廖鲁言。兹将他的谈话内容抄录如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