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飞机,维系和保障我们与远近世界的连接。从地面到云端,守卫飞行安全的,不只是飞行员、乘务员、安检人员,也包括无数的幕后工作者。
飞行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常年翱翔在三万英尺的高空,跨越山川、海洋,将天南海北的一批批乘客安全运抵目的地。
12月7日是国际民航日。节日前夕,记者走进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彩贵州航空”)采访了几位民航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身笔挺的制服、自信英气的面容,沉稳而专业,这是机长孔亮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89年出生的他是贵阳人,2020年4月进入多彩贵州航空,作为一名机长,迄今为止已安全飞行6000个小时。
说起与飞机的缘分,孔亮打开了话匣子。
“小时候,从电视里看到开飞机的机长,感觉很帅很羡慕。”高三那年,恰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入校招生,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初选、复检,结果成功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四年的大学生涯,孔亮接受过各种专业的飞行员培训。在电视中见到的飞行员在特制的铁轮中滚动的训练,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说,固定滚轮、活动滚轮、旋梯,这些常人看来是极限运动的项目,却是每一个飞行学员在学校时的必练项目。
孔亮(左)和同事合影
“最开始很多人都不适应,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不过必须适应。”他说,这些翻滚训练,只是飞行学员在学校时日常训练的一个小缩影。
为了更好地积累经验,他格外注重模拟机训练的机会。每一次模拟机训练,他都认真准备,仔细琢磨每一个操作步骤,认真分析每一次飞行数据,将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都做到合理合规。在心里,他从没当模拟机是演练,而是当成真正的航班飞行。
在副驾驶阶段,孔亮倍加珍惜与机长教员飞行的每一班,有不懂的地方虚心认真的向前辈学习请教,飞行笔记也越记越厚。
“成为一名机长,至少要飞满2700个小时,400个起落,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而这一般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孔亮说,一名飞行学院刚刚毕业的新飞行员,在赋予机长重任之前,要经历初始学员、观察员、副驾驶、正驾驶的身份转变,最后才能成为一名责任机长。这中间仅副驾驶就分了6个阶段,中间还要经过层层考核才能成功晋级。
这是因为,一架飞机,上万个零件,仅驾驶舱内的开关就有成百上千个。飞机上天后,所有环节操作由机长负责,这个职业掌握着飞机上所有人的安全,不容许犯任何错误,所以对机长的要求必须严格苛刻。
“自从从事这个职业后,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莽撞,总会认真思考再做决定。”孔亮告诉记者,以前在飞行学院,感觉飞机像是一个大玩具,在学校时的飞行体验,更多地是激动和兴奋,直到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才逐渐体会到飞行员身上所负担的职责和使命。
除了过硬的技术,孔亮还有一套严谨的飞行习惯。
每次飞行,他都早早来到飞行准备室,查阅飞行资料、飞行数据,研究航路、起降机场的天气和协同各种特情预案,准备得越详细,飞行就越得心应手。此外,还要对飞机的外部构造做统一的检查,也要在驾驶舱中对飞机的每一个开关进行检查,步骤繁琐,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飞机停在机坪上等待旅客到来
“从概率上来看,飞机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他表示,为了让飞行员具备应对万分之一突发事故的能力,航空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复训,所使用的是价值上亿元的模拟机。在模拟机里,平时很难遇到的事故,比如,发动机失火、失效,客舱失压,玻璃破损、水上迫降等都会出现,飞行员需要迅速判断,妥善处置,若是模拟通不过,就无法继续飞行。
恶劣天气、飞机故障、鸟击、旅客发病……每一次飞行都可能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孔亮指着制服肩上的四道杠告诉记者,这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它随时提醒着自己,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驾驶杆,而是鲜活的生命。机长不单单是和冷冰的精密仪器打交道,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时他必须带领机组成员沉着应付。
“确保旅客和机组成员的安全,是我最大的职责。对飞行心存敬畏,我不在乎多久成为一名机长,只在乎是否永远是一名合格的机长。”
本网记者:杨婧
一审:郭秋含
二审:袁小娟 王利环
三审:李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