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现场
12月8日,“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在重庆市成功举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重庆正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和16个重要领域构成的“416”科技创新布局。
本次发展大会,依托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活动《新质生产力中国行》这一平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的第3站。大型融媒体活动《新质生产力中国行》是2024年总台重点项目,由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办。“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就是要发挥总台传播优势,聚焦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与成就,共同探索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新路径。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市GDP增长6%、增速居全国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8%;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3.9%,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量均翻了一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新增2570家、8762家,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科研机构加快集聚,新质生产力发展日益成势见效。
基于重庆市在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的成就,总台携手重庆市,将重庆作为重点报道地区,合作举办了此次“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活动。
重庆市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企业发展如何“渝”久弥“新”,又有哪些变“新”密码,未来还将如何向“新”而行呢?发展大会现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展开了深度对话,探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模式与经验。
参会嘉宾作现场分享
参会的7家企业分别带来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并分享发展中的故事与经验:一家铝材企业自研生产的C919飞机用铝合金旅客观察窗,全球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一家新能源车企得益于在增程技术方面的新突破,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最长续航里程可达1400公里;一家机器人企业带来了一款全球唯一可量产、工业级的防爆巡检四足机器人,检测准确率达99.8%;一家新能源企业生产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同等体积下能储存约3倍电量,同时能有效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和重庆市相关部门领导,列举了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和发展数据,并针对7家企业案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据介绍,大型融媒体活动《新质生产力中国行》采取“10 4 1”的活动框架:通过10集微纪录片、4场发展大会、1场年度盛典,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路径。
本年度的收官活动《新质生产力年度盛典》,将于2025年年初举办。现场将发布“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新质生产力指数”,以及“新质生产力年度报告”,敬请关注。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编辑:邓晞责编:廖异,孙琼英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