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家都在谈阳明心学,心学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万物一体’,我认为‘万物一体’是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建。”12月11日,在贵阳举行的“儒学大家谈——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吴震说。
那“万物一体”如何理解?吴震谈道,就结论性来说,万物一体不是指物理学意义上的人的肉身跟外面世界物质的简单统一,而是指人可以在精神上、在心灵的意识上,把天地的万物存在跟人类的存在视作密不可分的、有机的、有生命的、有气息的一种统一体。
“从价值论的视域看,阳明心学阐发的‘合一’或‘一体’正是指向一个整全的、由人的活动所建构的具有人文价值的文化世界,而客观世界得以存在的价值及其意义正是由人的主体存在所赋予的。”吴震对中国历朝历代中关于“万物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简要梳理,强调阳明学的根本归趣,在于由改善人心推进至社会秩序乃至文化世界的重建。
吴震强调,在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当中,需注意的是,王阳明所提出的这个命题全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但是后来人们往往简化成“万物一体”,而容易忽视后面的一个“仁”字,特别是忽视后面的“一体之仁”这一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事实上,万物一体何以成立的依据就在于“仁”。重要的是,对阳明学而言,良知与仁体是可以互证并说的,一体之仁必须进之于良知工夫论才有可能呈现作为仁体的大用及其意义。
吴震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本体性良知的存在,能够推其“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他总结道,阳明心学的普遍意义在于强调人格独立和批判精神的养成,是一种“政学合一”的关怀与担当,是伴随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生修炼、思想智慧。学贵得心,知行合一,致良知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实践的智慧。
“进一步说,我们人类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他有心灵、有意识,并且在心灵意识当中的人,才是重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础。”在吴震看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仍然处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等层面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回顾和学习阳明心学的“万物一体之仁”思想,应当说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总之,阳明学‘万物一体’的思想正体现出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一人文精神不止于对中国人而言,甚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吴震说。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黄若佩吴蔚实习生黄烨
编辑/刘立超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