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出发,做好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能促进当今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弘扬。”12月11日,在贵阳举行的“儒学大家谈——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谈及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需要借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势。
张树辉认为,在当下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求同存异,中国心学向往和谐、倡导文明进步的思想应该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背后的成因——
第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传播不仅关乎文化自信的建立,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这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的桥梁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心学作为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修身之道,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对于全球治理、伦理建设都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智慧,其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树辉说,心学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个人品德的完善,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些理念对于缓解冲突,促进跨文化理解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价值。
第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使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使中国方案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成为必然,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借好这样一个胜势。中华文明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亚文明的格局,同时对世界文明进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为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语境下,中国心学更有可能成为头雁,成为穿透力、影响力、感染力最强的助推器。
第四,在数字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借好这样的优势,为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出海出圈,打国际传播的样板。借助好我们数字技术发展方面的优势,具体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技术来提高国际上对包括阳明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知和认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因此,心学的国际传播不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智慧的共享,有助于促进全球文明的互鉴与融合。”张树辉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理念、发展路径与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劲动力,它打破了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单一性,展现出多元包容、和谐共生的特征,这与王阳明心学所倡导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如果将心学中的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相结合,以此为切入点,能让世界在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领略到心学的深邃和内涵。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黄若佩吴蔚实习生黄烨
编辑/刘立超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