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市民蔡先生向“天眼问政”反映,网上应聘后被应聘公司“套路”了,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帮助。
记者了解到,11月26日,刚毕业的蔡先生通过网络渠道得知一个招聘兼职送超市外卖的工作,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平台进行注册并带着蔡先生在附近租了一台电瓶车,费用为每月500元,需租满12个月。
第二天,蔡先生却发现平台显示账号异常无法配送,退车还要缴纳3000元违约金,所以向记者求助:“发生此类问题该向哪些部门求助?又该如何避免类似的‘套路’和‘陷阱’?”
记者将此问题反映给贵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求职者如果遇到一些求职上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向我们人社部门进行反馈。像蔡先生的这种情况,还可以向公安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反馈。”
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醒求职者,避免掉入招聘陷阱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正规渠道进行应聘,比如由人社部门主管的人才招聘市场等。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的求职者需在五个方面的提高防范意识。首先要谨防非法中介。”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求职者在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时,注意查验:职业介绍机构办理的《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否悬挂在明显位置,办公场所与证照上登记的地址是否一致,收费事项、服务承诺是否上墙公开。
“一些用人单位以工作为由收取或者变相收取类似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等费用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表示,应聘工作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理智,拒绝缴纳任何费用,谨防违法收费。
现在有很多以点击鼠标就能赚钱、边玩手机边挣钱,月收入过万等为噱头,骗取求职者参与刷单返现或者高薪诱惑求职者参加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求职者要谨防高薪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者要仔细甄别高薪招聘信息,防止自身被骗或者陷入违法活动之中。”
如果遇到中介机构或者用人单位以借代保管或者经办社会保险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求职者要拒绝这种行为。国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现在,有的用人单位或者培训机构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诱导求职者参加岗位培训并缴纳高额培训费,如果求职者没有支付能力,就引导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后支付培训费用,但是培训完后以求职者能力不达标无法胜任工作或就业收入与当初承诺存在差距,求职者为此背负了巨额贷款。”所以求职者遇到培训贷款要三思而后行,认真辨别,提高防范意识。
此外,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局提醒,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增强维权意识,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足够的证据材料,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立即向人社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发现还存在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目前,蔡先生反应的问题,贵阳市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赵哲铭
编辑 肖慧
二审 胡桅可
三审 周文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